专栏名称: 云南高院
传播法治精神,提供司法服务,推动法治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教育  ·  吉林省春季开学“家长第一课”举办 ·  昨天  
微观三农  ·  农业农村部部署做好春耕化肥保供工作 ·  2 天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新增!我省设立一所职业学校——哈尔滨商贸职业学院 ·  2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广东这所公办本科高校首招“3+证书本科” ·  3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广东这所公办本科高校首招“3+证书本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高院

【“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擦亮“禄法劝善”文化名片,滋养民族团结之花

云南高院  · 公众号  ·  · 2024-06-12 16:28

正文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昆明市北部,山区、高海拔地区多,居住着彝、苗、回、白、哈尼、 傈僳 等23个少数民族,约16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四十年前,车马难行,山河相阻,禄劝县人民法院法官用一个背篼、一副背绳,背着国徽跋山涉水到边远村寨调解纠纷、巡回审理,在连绵不断的群山间传递着司法温情。



近年来,禄劝县法院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审判执行事业,着力用司法护航民族团结进步。201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2年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工作突出单位”。




擦亮“禄法劝善”文化名片

呵护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禄劝县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特色审判模式,打造出了“背着国徽去开庭”“双语法官”“司法助力民族团结”三张靓丽的司法名片。



禄劝县法院撒营盘人民法庭传承“背着国徽去开庭”的精神,成为辖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靓丽司法风景。撒营盘法庭依托“1+N”工作机制,构建“法官服务站+村委会”的多元纠纷联调模式,在辖区设立3个法官工作站,定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判后答疑、纠纷调解,打造“家门口的法庭”,年均审调600余起案件。设置“双语”调解员,将各类审判工作与民族团结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审判经验。2023年,撒营盘法庭获评“昆明市民族同心特色人民法庭”。



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奔走在村村寨寨的乡间小道上




由于辖区群山连绵,且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矛盾纠纷产生后,承办法官难以联系到当事人,送达成为这里的一大难题。早些年,禄劝县法院辖区很多地方不通公路,老百姓有事需要翻山越岭到乡上和镇里。于是,禄劝县法院法官干警们将国徽连同一片丹心背到田间地头。


如今,诉讼服务中心、云上法庭、数字化庭审系统代替了“背篼法庭”,禄劝县法院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在辖区17个乡(镇、街道)建立诉讼服务分中心,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在县乡村搭建起了三级矛盾纠纷过滤体系。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禄劝县法院以“巡回审判+法治宣传”为载体,常态化到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并接受村民的法律咨询,进一步加强审判“附加值”,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坚持“如我在诉”

让法治之花在红土地上常开长盛




今年以来,禄劝县法院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深入践行“案小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通过“小案件”实现“大效果”,提升办理每一起案件的精度和温度。



在一起涉嫌危险驾驶罪案件中,朱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数次传唤均无故失联不配合。承办法官决定亲自驱车前往100余公里外的朱某家中探访情况,耐心劝导朱某。几经周折,案件如期开庭,通过法官细致入微的释法说理,朱某也愿意积极配合,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当事人而言,每一起案件都是大事。禄劝县法院从细微之处着眼,树牢“小案”优办意识,通过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诉讼过程中将公平正义传递给当事人,不断提高当事人对案件办理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法治之花在彝山苗岭常开长盛。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