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里投资报
专注基金投资20年,访过几乎所有顶级投资人,一起探索投资世界,研究真实的商业现象,提升你的商业洞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六里投资报

洪灏最新发声:这一波可能也套住了大概30万亿的资金,当政策如期出台的时候,就是我们放手一搏的时候

六里投资报  · 公众号  ·  · 2024-11-04 19:28

正文

点击上方音频,立即收听本文 ↑↑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在上周的两场访谈对话中,分享了自己对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的最新看法。

投资报梳理了洪灏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经济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因子,是互相关联的。

一是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导致销量下滑、房价下跌;

另一个则是由于房地产不景气,使得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从而导致地方财政支出不足。

如果这两个因子能够得到解决,那么经济的结构性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改善。

就市场而言,现在流传着各种关于“大数字”的猜测,

洪灏表示, 不要过分痴迷于几十万亿的数字,更多应该是去看明年的财政规划,以及更长远的,对于经济痛点,怎么样用政策去解决。

现在市场处于比较整固、纠结的这么一个阶段,所以大家要有耐心;

现在大家都在做一个技术反弹,这一波可能也套住了大概30万亿的资金。

此前相应的 政策陆续出台,说明经济运行中的阻力正在受到关注,

所以, 洪灏 认为,大家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 当这些政策如期出台的时候,就是我们放手一搏的时候。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洪灏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经济体量大,

冷热观感各有异

首先我们看到,消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说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其实它是针对比较潮一点的人群,跟中老年没有什么关系,

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现在年轻人就是月光、啃老,甚至借钱来花。

这跟上一辈的消费理念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出现了泡泡玛特这样的现象。

其他方面,节假日的出行,的确是回到了 2019 年疫情前的水平,甚至更高。

但是,客单费用是在下降的,大家人均不到 100 块钱,很多地方都是在花钱赚吆喝。

有各种各样的现象,但是也不奇怪,毕竟我们 130 万亿的经济里,它有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层次的城市群。

比如说在疫情之后,尤其在房地产下行之后,很多农民工、外来人口,这些流动人口,其实他在工地上没有找到工作之后,他就回老家了。

今年我在内地走发现,尤其到了三线以下的城市,反而你会看到,消费非常地旺盛。

因为工人回到老家之后,一看老家物价很便宜,无论是买楼也好,吃东西也好,都比城里便宜一大半,所以大家都在老家消费。

所以反而三四线城市,尤其在消费的场景上,你是没有办法感受到整体宏观数字的冷淡的。

但是这些城市的客单量比较低,

而一线城市的白领、老外、外企的员工、外派人员等等,他们是消费的主力,一个人能顶好多个人的消费。

如果他们不消费,甚至消费降级等等,那这其实对整个宏观数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么大的经济,它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群。

之所以要求增量政策的目的,

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发现,我们经济运行遇到的阻力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防止两个因子

导致紧缩效应

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因子,它是互相关联的。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直接导致房子卖不出去,房价下跌,

从顶峰18万亿的年销量,跌到今年可能是7万亿的年销量,跌了60%,

很多城市二手房跌了50%-60%,这一点已经司空见惯。

当然,这些在我们的官方数据中是见不到的,因为我们官方看的是一手房、新房的数据,一手房它是受到价格指导的。

我们也不希望房价跌的太快,因为如果跌得太快的话,它会直接伤害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而银行资产负债表受损的话,它会直接导致银行放贷能力的减弱,直接导致经济进入一个负循环。

如果房地产开发商卖不出房子,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的话,地方政府没有收入,它是没有办法花钱的。

这就形成两个紧缩效应,

一个就是我们的货币政策紧缩效应,

降息的速度太慢,导致中国的通缩压力非常明显,实际利率非常高。

第二就是我们财政的紧缩,因为地方政府卖地卖不了钱,导致了财政的紧缩。

那么我们的政策现在需要解决的,不是小作文满天飞传的几十万亿——现在越叫越多了,不是10万亿就是20万亿、30万亿。

这样的数字,很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误会。

比如说,很多人也不知道特别国债的含义、计划内财政支出的含义,很多人把各种各样的数字加总,但是中间有很多重复计算。

重复的计算,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数字满天飞,也造成很多误会。

最后我们出台肯定是要按照计划来出台的,按照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去办这个事情。

到时候出来的这些数字,又说它不符合预期,整个市场又觉得很失望。

所以,这也是导致我们最近市场波动性比较大的原因。

我觉得,市场不要过分痴迷于、执迷于具体出来一个几十万亿的数字,

更多应该是去看明年的财政规划,以及更长远的,对于经济痛点,怎么样用政策去解决。

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再进行一些长期结构性的改革。

比如说,对于民生福利的提高、社会保障的提高、退休制度的改革、户口制度的改革,这些都是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重视和讨论,并且有解决的路径的话,那我相信,市场反而会更健康。

而不是说,你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去买股票吧。

这样的确市场很容易上来,但是这样市场上来,它只是一个情绪的改变,情绪和信心是不一样的。

信心是对于长期的远景充满了信心,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期待。

信心重塑需要的时间,比情绪波动的时间要长很多。

毕竟房地产销售要重新回暖,就业情况要改善,对未来工资收入增长要有一定的预期,也要对自己人生有规划,还有社会福利的改善等等。

如果只是情绪的改变,就像9月最后一个星期和10月第一个星期,这两周情绪的改变,的确很容易让市场暴涨,但是它的持续性不是特别好。

财政赤字目标

是最直观的预期

问: 您对明年的财政政策有怎样的预期?

洪灏:其实我觉得,最直观的表述就是,我们把财政赤字上升到多少。

这样的话,我们在沟通上,尤其是对于市场预期的塑造上,可能会更有效一点。

比如说,今年的财政赤字大概3.4%左右,如果我们把明年财政赤字的目标定在4%甚至以上。

这样的话,就能够多出来2到3万亿财政的额度了。

买断式逆回购

打通货币和财政的通道

问: 明年据您预期,央行还会出台什么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吗?

洪灏:买断式逆回购,这是一个新的工具。

买断式逆回购和逆回购就完全不一样了,央行直接把你手上的债券买过来。

比如说财政部发债,央行直接买债的话,那就是财政货币化了。

这样的话,其实让我们的货币和财政之间的通道就完全打开了。

这些都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工具。

现在我们也处于一个比较历史性的时机,一方面我们看到,外围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充满了挑战;

我们内部两个关键的、也是相互关联的因素,一个就是房地产,一个就是由于房地产的不景气,影响到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不足,而导致地方财政支出的不足。

这两个因子能够解决的话,我相信经济的结构性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改善。

要想让我们中国的市场进入一个长期牛市的话,

这些长期的结构性的改革一定要实现,长期的信心、远景的预期一定要得到重塑。

把仓位放到

自己舒服的位置

问: 你之前提到,人大会议召开之前是一个政策真空期,市场的波动会放大,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注意什么?具体到配置上怎么来把握?

洪灏:中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当波动性增大的话,对于绝大部分的散户投资者来说,他是很难保护自己的。

所以我觉得,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我们要把仓位放在我们自己舒服的位置。

大家需要知道两点:

当你承担额外的风险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得到额外的回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当风险能够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去对冲时,你是否有这个渠道?

第二个渠道很明显,有一些投资界的朋友,他可以做期权,有的人可能会做一些期货去对冲一下风险。

但是对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来说,这些工具都是比较陌生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当我们知道风险要上升的时候,第一条原则就是说,

当你要承担风险的时候,你必须要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果你现在把仓位拉得很满,但是你又不知道回报会在哪里,这样的话,从投资理性的角度来考虑,可能不是特别合适。

市场处在

整固纠结的阶段

问: 给我们预测一下四季度市场的整体走势吧。

洪灏:现在我们市场处于比较整固、纠结的这么一个阶段,所以我觉得大家要有耐心。

第一,我们要看到政策的出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