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尚先生
时尚造就先生,先生定义时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文旅发布  ·  梅亦会见中石化江西分公司党委书记仲伟、总经理 ... ·  11 小时前  
江西文旅发布  ·  梅亦会见中石化江西分公司党委书记仲伟、总经理 ... ·  11 小时前  
杭州发布  ·  407.91亿元!1356.37万人!春节杭 ... ·  20 小时前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2 天前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尚先生

上海奶茶人,活得好A哦

时尚先生  · 公众号  ·  · 2024-07-04 12:00

正文



快乐水不快乐

Happy Water Won't Be Happy Anymore

深夜放纵,打开冰箱里的碳酸快乐水,一饮而尽,然后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后悔与懊恼:我怎么就这么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呢?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强大的负罪感,可能会更加直观。三个月前,上海市启动饮料“营养选择”的分级标识试点。某热门中式茶饮品牌很快响应了号召,在上海一些销售场景下,给自家的产品贴上了ABCD四种不同的营养分级,让大家伙清清楚楚地看到:


即将喝下的那杯饮料,到底处在“健康食物链”的哪一头?


某中式茶饮品牌产品营养分级

/图片来自网络



饮料分级

到底是个啥


要说贴心守护人们的吃喝玩乐,魔都一直都是走在最前线的。


上海市这次启动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是国内首次推出饮料“营养选择”的分级标识。据专家说,这次分级考虑了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的含量,这些都是需要适量或者限量摄入的,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款饮料的不同成分,处在不同的等级,则以表现最差的等级为准。举例说明,如果一款饮料其他指标都达到了A级,而有一项反式脂肪拿到D级,那么该饮品最终评级为D级。此外,这个分级还对非糖甜味剂进行了“一票否决”,只要饮料中含有非糖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就不能被评为A级。


通俗来说,从A级到D级,是越来越不推荐,从颜色上也能看出,A级是健康的深绿色,B级是浅绿色,到了C级变成黄色,而D级则是警示性的红色。有了这种分级之后,饮料很将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在瓶身或者瓶口标注一个字母等级,提示消费者自己的等级身份,这种想象可能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


饮料分级标准

/图片来自网络

类似这种简单直白的分级方法,去年就曾在网络上掀起热潮。2023年,新加坡施行营养等级标识,尽管和上海的分级考核指标有不同之处,但也同样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从去年年底开始,新加坡要求售卖的所有现场制作的饮料,都必须根据饮料的糖分以及饱和脂肪含量贴上等级标签。不少热心网友参照新加坡的现成标准,开始自发给我们生活中熟知的饮料分级,甚至还有人专门做了ABCD分级计算器,帮助大家更好了解自己喝的饮料,呃,也可能是更好地劝退大家。






快乐水

还能“快乐”吗


参照新加坡的分级标准,不少网友无奈地发现,很多爱喝的、流行的饮品,似乎都只能被划为“不推荐”的那一类。比如肥宅快乐水可乐、一些果味汽水,都只能被排在C、D等级,而荣幸登上A 等级至尊宝座的,似乎很多是口味颇受争议的饮料,比如苏打水、无糖乌龙茶等。


新加坡某咖啡APP点单界面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大家调侃这种分级,某种程度上像是口味好坏的分级。从A到D,在营养专家的口中,是越来越不推荐,而在消费者的嘴里,似乎是越来越好喝。


但这种分级不可避免地揭露了人们的羞耻心。因为看不懂、懒得分析成分表,很多放纵性吃喝人士,会自我欺骗,但现在有了如此简单粗暴的标签式分类,让刻意忽视的问题,无处可逃。


上海启动饮料“营养选择”的分级标识试点之后,已经有几家知名企业参与进来,其中就包括近来风很大的中式茶饮。今年它们会陆续在上海区域的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上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这意味着,在上海,不管是在订单小程序,还是在线下的便利店里,你都有可能看到饮料旁边,出现一个显著的字母标识。随着响应这项分级制度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标签。


在我们想要拿起一杯饮料时,这些醒目的ABCD,都会叫嚣着提醒我们:



你可要慎重啊!”








生活

会被标签支配吗


当饮料等级分类不再只是出现在网友自制计算器里的规则,而是挣脱了广大网友的调侃,真实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这个分级规则,开始有了更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喜欢这样简单易懂,又有健康原理打底的提示方法,尽管等级相当大程度会影响自己的购物选择,但他们对此接受良好,因为喝得健康更重要。


其他人则质疑这种分类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享乐主义者来说,给饮料分门别类,可能只能起到形式作用,毕竟觉得吃喝就是为了爽,“喝奶茶就不要管什么健康”的大有人在。


但是不管怎么样,给饮料分级,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首先,它不可避免会挑战我们的认知,一罐可乐也许不再是简单的肥宅快乐水,很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瓶标注为D级的饮料,让消费者选择远离。而对那些A级的“健康”饮品,可能有人会不顾口味与个人喜好,只冲着好的标签,持续选择这类饮品,他们自以为掌握了健康生活的真理,却殊不知可能已经落入另外的陷阱。


对这一点,不少专家都提示,应该理性看待分级,它不是万能的,不能被过度依赖。此次分级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直观地了解饮料的营养价值,并参考做出更理智的选择,如果人们将它视为健康的“挡箭牌”,其实是违背了分级的本意。



此外,这种分级在社会上的逐步推广,也极有可能影响饮料制造商们的心态与策略。比如,为了迎合等级标准,在营养考试中取得更多的A级,他们有可能改变自己产品的成分含量,或者推出更多以A级评级为噱头的产品。


我们未来的生活,会在何种程度上,被精确到ABCD等级的饮料影响?回答这个问题,现在还为时尚早,毕竟现实试点还没有太久,区域和响应企业也仍在小范围内。但我们每个人,大概率都会在未来某个具体的时刻,开始认真考虑,每天的吃喝摄入到底都包含什么?它们到底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


到时候,我们需要仔细审视的,不仅仅是简化为一个个字母的等级标识,还有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