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机构的投前团队会有资格享受退出收益的分成,级别越高享受的收益分成比例越大,还有一些机构仅有总监及以上级别可以享受收益分成。
信思德(北京)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刘玉玲(Viki Liu)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退出收益分配的方式依照每个基金、每个基金的不同职级均有不同,甚至同一职级的每个人的分配比例也有不同。这部分通常都是基金合伙人直接与候选人谈。”
2014-2015年的新基金初创年,为PE/VC行业带来了高于此前多年的人才流动。对于初创机构来说,吸引人才的方式包括更灵活的管理机制、更多的项目决策话语权、更高比例的退出收益分配等。
宋炜介绍:“一些初创投资公司提高了后端激励的比重。从长期来看,这可以为团队成员带来更多的收益。新机构度过初创阶段后,一般会适当降低后端激励的比例,但同时会调高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前端激励)作为对冲。”
这样的吸引之下,一些具有创业精神、不喜欢按部就班的投资人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加入了新基金,而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投资人则选择进入已形成较好品牌和较大知名度的基金。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2014-2015年人才流动的活跃度提高,2016年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一些新机构的资金募集受阻,PE/VC行业的人员流动情况趋于平和,从业者对“跳槽”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面对核心投资人单飞、年轻投资人跳槽,投资机构在过去两年时间中进行了有限的调整。
房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提高基本的福利、待遇外,很多机构为了保留和吸引核心人才,会增加投资团队的收益分成比例,让参与到项目投资工作的从业者尽可能地享受到退出收益,同时设置项目或基金跟投机制,但多以‘自愿跟投’模式为主。此外,还有些机构会对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初级员工享受此资格的比例较低。”
在更多投资人士看来,“单飞潮”并没有促使老牌投资机构在分配机制上进行更多的创新。
面对投资收益的蛋糕,提高新锐合伙人的分成比例,意味着直接减少包括创始合伙人在内的老一代合伙人的收益额度,面对这场“零和博弈”,PE/VC行业优秀投资人的离开成为难以改变的现实。
宋炜指出:“中国的(股权)投资公司一定会出现裂变,除非像九鼎这样,超越了纯粹的股权投资(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GP公司的股权价值就逐步显现出来,更接近其他行业的企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