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面条仅是一日三餐的一项选择。而在日本人眼里,拉面却是不折不扣的精神食粮。
本周二(8月22日),东京都千代田区神保町站附近,一家正宗“马子禄牛肉面”正式开张,很快就吸引了潮水般的日本食客。刚开门5分钟,门口就排起三四十人的长队。
一些电视台扛着摄像机前来报道开业情况。日本媒体纷纷使用“震惊体”:“中国最强拉面馆登陆!首日就排起长队!”“‘马子禄’日本首开分店!中国的兰州拉面味道如何呢?”
这家牛肉面店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点开视频看个究竟吧——
“马子禄牛肉面”是一家“中华老字号”,有上百年的历史。而这家店的店主清野烈则是“马子禄牛肉面”的“忠实迷弟”。清野烈曾在中国留学,一不小心入了牛肉面的“坑”。
为在日本吃到正宗的中国牛肉面,清野烈起了自己开店的念头。但是,中国牛肉面丰富的口感和复杂的制作技巧实在难以把握,清野烈干脆来中国拜师学艺,再回到东京开“馆”。
正如古时候北方人常见的大白菜,到南方人眼里就成尊贵的“胶菜”一样。在日本,一碗普通的牛肉面要卖到880日元(约合人民币53元)。一份牛肉要约合12元人民币,不算配菜,一份牛肉面卖到一千日元也不算贵。
清澈的面汤里飘着白萝卜片,辣油红得发亮,菜叶青翠欲滴,面条则透着淡淡的黄色。面条端上来,日本美食博主Ahiruneko已经被这碗面鲜亮的配色所折服。“尽管和日本拉面截然不同,但丝毫不妨碍它的美味!”
另一家中国人开在东京池袋的牛肉面店也受到食客的热捧。
▲这家店的名字叫做“極·蘭州拉麺”。
一位顾客对劲道的面条赞不绝口,评价道:我被这种口感完全给迷住了。经常听人说好面条要滑溜溜的又有嚼劲,这里的面条就完全符合要求。面身紧实又有嚼头,这手拉出来的面条还真是长得不得了。
有顾客表示,远远超过自己当初的预期,一定会再次光顾。
▲店主来自兰州
实际上,牛肉面传入日本之初,只是供人果腹的一种食物。20世纪初,移民日本的中国人在横滨、函馆、长崎等港口城市定居下来,也把面条带到日本。当地人把这种手工擀制、韧劲十足的面条称为Shina Soba,即“中国面条”。
据专家考证,1910年,第一家拉面店在横滨开张,彼时拉面的消费人群还是社会底层的建筑工人。在随后十几年间,拉面店开遍全日本。而如今许多所谓的“日本特色风味”的拉面店,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今天的横滨中华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食物短缺。美国进口的廉价面粉成了拉面制作的原材料。从中国战败归来的日本人经营的拉面店在全国各地开业。便宜、好吃又营养丰富的拉面,正式成日本的“国民食物”,深受国民喜爱。
▲盟军占领时期日本人排队领取粮食
纽约大学教授乔治·索尔特,在《拉面:未知的历史》一书中,直接把拉面的发展与日本战后重建乃至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在他眼里,日本拉面甚至成了国家符号。
拉面从日本底层人民的果腹之物,成为被世界人民所认同和喜爱的美食。但是,正如上文的美食博主所言,深深扎根于日本社会的饮食文化中的拉面,仍旧流着中华美食的血液。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欢迎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