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一货难求!玻璃都去哪了?记者调研告诉你真相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21-05-07 19:34

正文


短短一年玻璃价格涨幅高达100%,玻璃期价也不断刷新上市以来新高,如此惊人的涨幅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驱动力?随着玻璃价格的上涨,玻璃产销两旺,厂家库存处于低位,市场可流通货源有限,往往一货难求。玻璃都去哪了?真的像市场人士所讲那样,玻璃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市场中不乏贸易商大量囤货,惜售心理较重。这到底是真相还是假象?为此,4月28—29日,来到素有中国玻璃之城之称的沙河一探究竟。


一问:玻璃市场火爆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此次到沙河,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沙河大不一样了:清透的空气、干净的街道、安静的环境……走在沙河的大街小巷,来往的货车不断,但此次给期货日报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是,运输的车辆虽然不少,但车上的玻璃却十分有限,有些甚至只装了不到一半就走了,这和昔日旺季时排队拉货的热闹场景相差甚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是因为运输车不愿意拉货,而是因为厂家的玻璃库存太少了。


据了解,目前沙河玻璃企业库存普遍位于历史低位,有些厂家“零库存”状态已持续了数月。在走访中记者看到,不少玻璃厂偌大的仓库内堆放着满满的空架子,整个厂库“空空如也”。


今年春节以来,玻璃厂产销比超过了100%,有些甚至达到了180%。如此之高的产销比也让不少玻璃厂感受到了难得一遇的“好日子”。


往年整个玻璃行业有淡旺季之分,但是今年从年后到目前,一直给人感觉市场销量很火爆,整个产销情况都很好,看不到以往的淡季迹象。


春节后到现在,在原片玻璃市场,中间贸易商、下游加工厂整体采购积极性都比较高,下游市场对玻璃原片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厂家来看,和以往同时期相比,今年一直维持在‘零库存’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下游加工厂对玻璃原片的需求还是比较好的。


现在市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库存一直在降,贸易商拉货的热情高涨,根据我们对市场下游终端的调研,终端客户的订单也一直持续增长。”他称。


年初到目前为止,整个玻璃产业链开启了涨价模式,厂家涨价、贸易商涨价,加工厂涨价……


对于今年以来玻璃厂的连续涨价,作为厂商,对价格的调节最主要是看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企业自身库存的情况。“我们会根据每一日的产销率情况,来判断下游订单的情况,在每日产销率持续向好、企业自身库存持续下降的时候,就会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此外,也会参考市场对玻璃抬价的情况,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话,我们也会调整出厂价格。


水涨船高,整个链条会把原片的涨价叠加上去,毕竟每个环节挣的只是加工费。”杭州冀正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晓培表示,贸易商赚的一直是稳定的收益——固定的加工费。“原片涨价,贸易商采购回来,加上很少的利润,挣一个辛苦钱,然后钢化再加上一些利润传导下去。目前来看,此轮玻璃涨价,产业链价格传导上没有太大问题。


了解的所有建材品种当中,玻璃是唯一一个没有替代品的品种。下游如果不接受,就没有货可用。玻璃厂涨价主要也是根据市场的销售情况,生产成本来决定。对于高价,下游有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你涨价我不提货,随用随拿,用多少就拿多少,按需采购。


二问:贸易商大量囤货是真是假?


往年这个季节应该是一个持续累库的过程,然而今年却很反常。春节后,整个产业链都在持续去库中。目前,玻璃厂家库存较低,贸易商库存也处在同期的偏低水平,走访的深加工厂仓库里也堆放了不少空的架子,原片库存并不是很多。


过去贸易商常规存货也都是集中出现在年前,相当于是低价存货。今年亦是如此,年前市场中同样出现了贸易商积极主动备货的情景。


此次走访了解到,沙河玻璃厂对于下游贸易商和深加工普遍会采取一定的保价措施。也正因为如此,2021年春节前,贸易商补库积极,不少仓库都堆满了货源。


在贸易商的眼里,近些年来,玻璃厂家的经营策略越来越灵活。玻璃厂家的“保价”有别于之前的优惠措施,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厂家为了增强贸易商冬储的信心和意愿而出台的托底政策。如果价格降价,厂家会就贸易商前期备货剩余的库存进行保障,弥补亏损。有保价政策在,下游在备货时也会更放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厂家库存压力,提高玻璃厂自身库存的周转效率。


以前我们全年保价是厂家的一个基本的销售政策,目的就是不让贸易商亏钱,保护贸易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现在我们的销售政策有一些调整,可能更倾向于终端客户,每三个月保一次。


对安全玻璃来讲,现有的销售体系里有一部分是贸易商、一部分是终端,近两年来,企业对终端的销售比例在逐渐扩大。通过采取保价及一系列优惠措施,促使更多终端与我们合作,方便玻璃企业更好地了解终端市场的变化


与其他玻璃市场不同的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沙河就开始了玻璃贸易,沉淀了这么多年,有着成熟的贸易商体系,在其他的区域也不可复制。


可不要小看贸易商体系,它面对着全国各地的加工厂、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虽然现在沙河生产线少了,但是这些潜在的一些人脉关系和市场销售网络,是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


沙河地区的贸易商分为厂家注册的贸易商和一些批发零散的分销商。相比较而言,厂家注册的贸易商由于资金充足,规模体量较大,销售额和销售渠道较多,需要有一定量的常备库存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而这个常备库存相比较而言会相对较高,但由于是常备库存,不存在大幅的变化,常年都会维持在一个偏高的水平。


而对于一些中小分销商而言,目前一直处在去库状态,库存维持相对低位,有订单再备货。


今年下游订单比较好,这些大多是去年年底没有完成的订单,放在了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完成。


对于市场中对囤货的质疑声,用这个“囤”字就是对一些现货的一种误解。“对贸易商而言,这种不叫囤,是正常的存货,一种流转。贸易商每天如果卖三车货,就需要去补三车货,没有说存着不卖,那是不现实的。


现在贸易商的库存水平整体和前几年同期相比是正常偏低的水平。贸易商手中有货是因为大家是做玻璃的贸易,玻璃产品的规格和型号比较多,必须要有库存来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


在玻璃厂家的眼中,每次在涨价区间内贸易商积极备货也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涨价区间内,厂商库存会向贸易商库存转移,贸易商作为市场最接近终端客户的群体,会根据自身对下游市场的了解,下游的订单情况以及自身的订单情况来进行存货操作。一般情况下贸易商不会出现囤货估涨,都是根据订单情况来评估市场价格,做好自己的库存管理。


对于市场中一些关于餐饮、运输公司等加入囤货大军的说法,不少沙河的玻璃产业人士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很不现实。除非有一种可能,就是做餐饮业的有玻璃实体。


就个体户来讲,即便有闲散资金也不可能去买玻璃。不论是买一张还是一架,甚至更多,都要考虑存储问题。而由于玻璃有保质期,存储时霉变了怎么办?再加上玻璃高价持续性能维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个体户不会去冒这个险。


三问:库存都在低位,玻璃去哪儿了?


据悉,在高价行情下,玻璃备货节奏逐步放缓。目前产业链整体库存维持低位。


虽然大家都对需求有着较好的预期,但没有想到市场有这么大的潜力。他举例说,下游的一家深加工客户,今年的加工量一直在增加,包括生产线也一直在增加扩产。家电玻璃用作冰箱隔板,今年的订单确实好。玻璃厂一直是没有办法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


事实上,对于今年以来市场的火爆,不少深加工企业也深有感触,订单多,开工足,市场产销很不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需求较好。


一方面,前期高开工高销售带动房地产竣工高峰延续,当前房地产销售数据持续向好,建筑企业的需求预期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建筑领域节能降耗要求在不断提高,单位面积建筑玻璃需求逐步提升。此外,季节性因素也发生了变化。春节前为了应对原片高价格,下游加工企业集中放假,部分订单延后至春节后,需求被削峰填谷,淡旺季特征消退。


此次调研也证实,今年来玻璃的需求火爆主要集中在建筑玻璃、汽车玻璃上,同时还有一些新的需求亮点,包括家电玻璃、制镜出口玻璃、农膜大棚玻璃等。此外,“三玻两腔”也成为沙河玻璃产业链企业口中的“热词”。


据了解,三玻两腔玻璃窗与中空玻璃窗相比,节能效果显著增强,作为提高外窗节能性能的重要抓手渗透率将逐步提高。


三玻两腔此前主要是在东北区域,因为冬季气温较低,所以需要使用三玻两腔的窗户。从中空玻璃窗到三玻两腔,单位面积的玻璃使用量会增加50%。


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家用电器玻璃、家装玻璃需求的增长。“通过相关的家电产量数据去推测,白色以及黑色家电的产量在一季度高增长,可能伴随着的是家装领域的复苏,除了冰箱内玻璃隔板的需求增加外,还包括玻璃门、制镜以及淋浴房的增量。


沙河当地有不少成规模的制镜厂,今年可能正月初四、初五就已经开始在做单子了。往年没有这种情况,可能是跟国外疫情对生产的限制有关。


此外,汽车产量的增长也不容忽视,去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我国汽车行业终于迎来了复苏的迹象,产量探底回升。“今年一季度在汽车芯片全球短缺的干扰下,我国汽车产量依然在一季度大幅增长,目前汽车天窗的普及率以及全景天窗的渗透率均逐年提升,对于玻璃的用量也会随之提升。”盛文宇称。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新兴需求中,Low—e的市场占比也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据河北庚昌钢化玻璃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史润田介绍,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使其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中国Low—e市场占有量仅7%,国外现在普及率在80%以上。


近年来国内建筑领域正不断加大Low—e玻璃的应用,未来的趋势向好,导致国内Low—e市场较为火爆,全国的玻璃厂都在不断配套上马Low—e生产线。


沙河地区在原有的Low—e生产线基础之上又新增了一条Low—e生产线,后期还有两条线计划上马。


四问:玻璃市场的旺火还能燃多久?


目前,玻璃价格已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这一次涨价持续时间也特别久。


沙河玻璃产业人士普遍认为,这其实是行业产能低、库存低、需求好的一个必然结果。


从供应端来看,玻璃行业因为早早就已经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新建的产能数量非常少,自2016年起,每年都只有个位数的新建玻璃生产线投产。


近几年一部分产能的增加,是由过往停产的生产线逐步复产而带来的供应增加。玻璃目前的供需格局,开始由五年前明显的过剩转向紧平衡,甚至缺口始终留存的现实状态。


就沙河地区来看,自2014开始,每一年都有生产线关停的情况,玻璃原片产能在全国的占比不断下降。近年来在环保标准逐步提升、环保设备投入持续提高的压力下,沙河地区生产线数量持续下降至不足高点时的一半,企业生产成本也有一定程度提升。就浮法玻璃而言,随着前期的去产能,沙河玻璃厂生产线也从之前的43条(不包括南和长虹和永年耀威)减少到目前的19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