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立德融金集团
迈企网(www.maiqi-ld.com):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迈企网微信公众号:maiqi-ld-com及maiqi-ld-com6。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为什么我建议你买几十块的衣服? ·  19 小时前  
首板战法  ·  不干金融,干新方向了! ·  20 小时前  
首板战法  ·  不干金融,干新方向了! ·  20 小时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4 天前  
我是腾腾爸  ·  没想到,又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立德融金集团

不实控几家上市公司,你好意思说自己是做PE的?

立德融金集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6-12-29 11:19

正文

12月26日晚,万家文化公告称,万家集团与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龙薇传媒)签署了正式的《股份转让协议》。万家集团将其持有的18,500万股公司流通股股份以30.6亿元对价转让给龙薇传媒,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135%。


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将变更为龙薇传媒(成立于2016年11月2日,赵薇目前任职龙薇传媒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持有龙薇传媒95%股权),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赵薇。这意味着赵薇在巨资入股阿里影业等上市企业后,旗下将拥有首家A股公司。


说到这里,进入正题。汇叔想说,像赵薇这种靠演技吃饭的明星,都可以搞个上市公司玩玩,而作为靠本行实力吃饭的PE,如果不实控几家上市公司,跟别人见面时怎么好意思打招呼?


据汇叔不完全统计,PE实控上市公司的案例,梳理出来还真不多不少(尽管其中有些机构不是纯种PE,或也可称为类PE机构):

 

  • 高特佳:博雅生物(300294.SZ)

  • 九鼎集团:中江地产(后更名九鼎投资,600053.SH)

  • IDG资本:四川双马(000935.SZ)、顺昌集团(00650.HK)

  • 弘毅投资:理文手袋(更名百福控股,01488.HK)

  • 信中利:深圳惠程(002168.SZ)

  • 和君商学:汇冠股份(300282.SZ)

  • 中科招商:海联讯(300277.SZ)

  • 星河互联:步森股份(002569.SZ)、天马股份(002122.SZ)

 

除了高特佳与博雅生物这对婚姻,勉强算是青梅竹马外,其他各个案例的状况都是,PE跑到二级市场疯狂扫货,不管是用协议收购、举牌收购、还是要约收购等形式。

 

投入一级市场太久,所以要到二级市场换气?PE机构为什么不安分守己于一级市场的小股权投资?汇叔知道,其中肯定有大原因,但因懒于采访,只能冥思苦想(其他补充请文末留言),如有业余,不要见笑:

 

首先,这个世界太疯狂,现在这个时点,一级市场估值超过二级市场的项目一抓一大把,当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时,特别是去年股灾之后,出现一大批估值更低的上市公司,只要价格合适,这时候不去抄底,说得不好听,有点对不起LP。

 

其次,如你所知,资本寒冬,资产寒冬,模式创新不受待见,而能跟应用更紧密结合的技术更受VC/PE机构欢迎。在全民PE/VC热潮下,原来能被临幸的新兴行业,已经差不多被扫街,但一些相对传统的行业,却无人问津,甚至连创业者都不愿意去模仿。

 

而当PE机构觉得,这些找不到合适创业公司的行业,还是有钱景的时候,怎么办?价格合适的上市公司成为首选,并且上市公司还有成熟的渠道、成熟的运营、成熟的产品、成熟体系。

 

再次,对于某几家机构来说,收购上市公司也是早有预谋,或者说他们开始时就没安好心。查看他们收购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不难发现财技的惊人,但曾也游走在监管的边缘。

 

现在,既然成功上岸,对于投资组合来说,不只是退出有保障,在市值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而上市公司的融资便利,也不失为PE基金提供、增强LP流动性的方法。

 

当然,也有些PE控股上市公司平台,也是无心插柳。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不知道这些机构投资经理确实不行,还是他们是大智若愚。


此外,还有些PE机构,本身收购上市公司也是权宜之计:比如餐饮等行业,有市场,有空间,但上市困难,而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操作,既没有急迫的退出需求,共享IT、资源、人才等也有利于生态的打造。


一、高特佳VS博雅生物


PE控股上市公司的十八代祖宗,非高特佳莫属。


高特佳控股博雅生物,那是在2007年啊亲!当时,放眼整个中国PE/VC行业,愿意主动收购一家公司,成为控股股东的案例几乎没有。


而当时那个收购案,深圳有一家创投合伙人甚至猜测认为,高特佳是在投资博雅之后触发了回购条款或者大股东有突发状况,高特佳才不得已成为控股股东。


其实不然。2007年,高特佳投资博雅生物。当时博雅的大股东,因为产业调整要卖掉这家公司。作为一个投资机构,高特佳以1.02亿元自有资金,收购了博雅85%的股权。想想这帮国泰君安的投行人,也是蛮有钱的,而自有资金投资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时间问题。


收购完成后,高特佳集团董事长蔡达建兼任博雅生物董事长约半年时间。高特佳也给博雅生物派驻去一个财务总监。但之后半年时间,这个项目深陷信任危机,公司不得不停产。


当时这一事件震动一时:2008年5月22日-28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6名病人因先后使用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后死亡。后来经过证明,不是博雅产品质量的问题导致,之后于年底时,博雅生物就接到江西药监局的批文,可以重新生产。


其实,控股公司的探索,始于2004年。最早,高特佳希望控股金融机构,并曾试图发起设立保险公司,但直到2006年还没有成功,后来发现,控股金融机构的实力不够。


而恰在那时,高特佳2004年投资的迈瑞医疗赴美上市,风光一时无两,高特佳高层的思路,也从控股金融业开始转移到医疗行业,希望做金融资本与产业知本的结合。


之后就是PE将控股公司带上市的故事,2012年,博雅生物登陆创业板。而博雅生物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高特佳的一个医疗平台。


 二、九鼎投资VS中江地产


从创立之初,九鼎就以PE公敌身份出现,在股权投资行业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其通过聘请金融机构、产业公司退休或资深人士下沉扫街,捡了很多便宜资产,通过Pre-IPO投资抢了不少容易钱,这已经动了其他机构的奶酪。

 

而与其他PE机构一样,IPO暂停堰塞湖,也曾使九鼎投资陷入近乎绝境,项目退出受阻与基金到期压力叠加。而新三板适时扩围,拯救了九鼎。

 

挂牌之后的九鼎,表现出比其他机构更强的求变欲望。定增一轮接一轮,LP份额换股权等新发明不断涌现,直到证监会暂停PE机构挂牌新三板,九鼎已经完成数轮定增。

 

在挂牌新三板时,九鼎还只是一家屌丝PE机构。现在,其已出脱成为涵盖公募基金、证券、保险、个人风险投资、PE、地产投资等,也在发起设立银行的综合金控集团,并拿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且将PE业务装入其中。

 

往前追溯,九鼎收购上市公司的41亿资金从哪来?方知其蓄势已久。竞价中江地产时,中江集团净资产评估18.30亿,最终摘牌价41.50亿,金额可谓不菲,而如果没有几轮定增融资,九鼎作为一家屌丝PE机构,也可能没有那个实力。

 

可以说,PE哺育了九鼎的金控,回到头却装金控的孙子,但这不要紧,因为九鼎集团市值已经达到千亿规模。当初换股的LP也跟着九鼎管理层身价暴增。更有意思的是,挂牌新三板——定增融资——控制A股公司,在九鼎的带领下,这已经成为PE机构的“套路”。

 

三、信中利VS深圳惠程

 

新三板挂牌PE信中利,也想跟九鼎投资玩着类似的故事。

 

今年4月,深圳惠程因汪潮涌、李亦非夫妇溢价114%拿下实际控制权而名噪一时,彼时其连拉五个涨停板后随即陷入约两个半月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两个半月调整期间,深圳惠程发生了许多故事。

 

自4月8日复牌后,深圳惠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从原实际控制人处实现股份过户的手续,并且通过精巧的架构设计(紧急设立空壳公司共青城中源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避证监会审核而加速交易的推进。正因此才吸引了众多浸淫资本市场的牛散关注,毕竟只有完成了股权交割,汪潮涌才能对深圳惠程这家“壳公司”进行后续的资本运作。

 

在完成股权交割之后,汪潮涌迅速于6月22日-7月12日期间进行了董事会、监事会的调整,并且补充了高级管理人员。仅用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转让以及核心管理层的更替和组建,汪潮涌的动作完全可以用“兵贵神速”来形容。

 

除此之外,深圳惠程7月18日晚间公告股权转让价格确定为之前合同约定的16.5亿元,也彻底打消了市场对于汪潮涌溢价收购的疑虑,之前的交易协议中曾约定,“若在交割日深圳惠程货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金额低于人民币8.5亿元,信中利有权从支付给深圳惠程的股份转让价款中扣减其货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金额低于8.5亿元部分的金额不予支付”。

 

实际上,自4月份深圳惠程公告溢价转让股权之时,市场对于其后续的表现就十分期待。市场猜测之一是“信中利借壳复制九鼎投资”。信中利目前总资产36.79亿元,净资产28.77亿元,将这一资产装入一个100多亿的壳公司中,似乎并不划算。而且之前九鼎投资(600053.SH)借壳中江地产之后,监管层已经明确不支持创投企业借壳上市。

 

汪超涌4月8日接受新三板在线采访时曾指出,“首先会将资金注入到上市公司,未来也不排除注入优质资产。信中利是创投公司,所控股的上市公司是实体公司,不会将金融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信中利收购上市公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一些有希望借重组渠道直接上市而不想挂新三板的实体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信中利借壳无可能。

 

此外,市场的另一猜测也被否认。深圳惠程在7月20日收盘后的公告中澄清了深圳惠程及其实际控制人汪潮涌夫妇与奇虎360及其实际控制人周鸿祎无任何接触、不存在相关重大资产重组事宜。此外,公司还承诺了六个月之内不会筹划任何重大资产重组。

 

先拿下上市公司,再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产业并购基金,甚至把子公司卖给这个并购基金。按照这个逻辑,深圳惠程接下来的资本运作思路一目了然,大家拭目以待。

 

四、和君商学VS汇冠股份


近年来,和君系自身在A股市场和新三板上都动作频频,轻松玩转不同资本市场。


在A股市场,和君集团已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顾问的角色。和君商学登陆新三板前,和君系在A股已布局多个棋子,如威创股份、国电清新、聚光科技、三丰智能等,投资方式包括PE、“PE+上市公司”、PIPE、借壳等手段。


2015年6月19日,和君商学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称,公司计划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汇冠股份(300282.SZ)原大股东西藏丹贝持有的2787万股股票,作价14亿元。交易完成后,和君商学持股23.08%,接替西藏丹贝成为汇冠股份新任第一大股东。


这也是新三板公司收购A股公司为数不多的案例之一。


其实,和君商学新三板挂牌后,也希望定增方式复制九鼎,但在九鼎之后,监管亡羊补牢,河过桥拆,和君第二笔增资尚未到账,收购资金主要来自银行体系。彼时,公司在牛市顶部以每股150元人民币向民生银行质押股权,贷款10.5亿元,完成反向收购。


五、弘毅投资VS理文手袋

 

在西少爷B轮融资发布会上,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小龙的演讲透露了弘毅投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初衷:

 

最近,弘毅投资在餐饮行业的动作比较多,很多人看不懂这是什么打法,觉得是不是对这个行业不太熟悉。事实上,弘毅投餐饮品牌,是从研究一个问题开始的,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没有大体量(上千家店)的中式餐饮的品牌?”

 

中国最大的海底捞,销售额就五六十亿,一百五六十个店。全球餐饮巨头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也几千家店。很多人说,这可能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我们也部分认同。但核心的关键,我们认为是:

 

第一,缺乏对品牌运作的深刻理解,做经济的很多,做品牌的很少,没有一上来就立足全球的品牌。

 

第二,缺乏对模式的深入研究,很多公司一上来开店,开始一两个店,两三个店,非常火爆,疯狂开,开完以后就不挣钱了,没有对单店的模式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不知道开多大的面积,包括外卖等,没有深刻的认识。

 

第三,缺乏管理运营的专业机制,核心是这个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这是关键之关键。大部分餐饮企业家,一直是自己有门技术,厨师出身,或行政总厨出来创业。有些是被迫从生计角度,因为门槛低,就干这个事,没有想到立足于全球的格局。

 

第四,餐饮行业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大的资本的积累。除了少数几个并购、收购,刚才讲上千万的投资项目是寥寥无几的,很少。因为餐饮企业效果做大周期很长,像互联网企业一样,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美金,这个行业是做不到的,特性不是这样。另外,餐饮行业上市比较困难,涉及到资本市场对餐饮行业的看法,规范程度,特别是高素质的餐饮企业市场上并不是太多。

 

综合这些因素,像弘毅这样一个投资机构,怎么做到既做大企业价值,又能有一个价格实践,又有一个价值的认定,这个事情很难。

 

为什么资本对餐饮并不青睐,业内朋友都了解。

 

弘毅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思考,确定了新的打法,通过上市平台投资于多个品牌。其核心是,上市平台本身对退出没有那么急迫的要求,它可以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打造一个餐饮优秀企业家的俱乐部,我们可以搭建资源共享的生态圈,以资源整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从品牌营销,现在供应链建设很重要,门店的开发,特别是IT系统的搭建,当然包括人才方面的背书,这个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增值服务,这是从投资人的角度。

 

有机会通过这种结合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成长,因为成长过程中像战略、资本、品牌,特别是将来大规模精细化的管理,这个瓶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有机会突破这些瓶颈,从而能够做大我们投资的品牌,本身整个平台也能体现它的价值。

 

我们下决心收购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这是一个大股权的收购,最近三个月一鼓作气干了很多事,上市公司要约弄完了,签约好几个公司。上市公司也改名叫百福控股,英文意思,最好食品的集合,百种口福也好,百种运气也好。百福会在中式餐饮行业进行反复、大量的投资。

 

未来,不光是这些品牌走向全球,将来做大了以后,搞多品牌的时候仍然需要钱,说不定你想通过并购的方式去并购老外的品牌,我们也是坚强的后盾。

 

六、IDG资本VS四川双马、顺昌集团


最近一两年,IDG资本也突然在A股和港股同时发力。


11月28日,顺昌集团(00650)发布公告,拟更名“IDG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此时,已闷声吞下美国一块油气资产。今年7月,IDG资本与宝钢、高振顺等一起入股顺昌集团。也在七八月时,IDG又成为一家主业为水泥制造销售的公司四川双马的实际控制人。


几天前,公司宣布,将收购美国德克萨斯州油气资产连同负债,购买价为2.78亿美元(约21.56亿港元),或会根据资产购买协议调整。公告指出,目标资产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包括德克萨斯南部伊格福特(Eagle Ford)地区迪米特县(Dimmit)、弗里奥县(Frio)及拉萨尔县(LaSalle)约5.61万总亩(2.56万净亩)土地。目标资产所在区域富含液态物质,且大部分储量为原油及天然气凝析液。目标资产于2016年1月1日有证实+概略净储量约3350万桶油当量。


不仅董事会认为,在我们外人看来,收购事项是集团发展及扩大其勘探、开发及生产原油的现有主营业务的极好投资。

 

在互联网领域所向披靡,投出无数成功案例IDG资本,这一次为什么要跟一家油气公司、一家水泥公司过不去?熊晓鸽在接受采访时也隐约表达了IDG的本意:油气资源未来的上涨潜力、上市公司拥有成熟的体系。


关键是IDG资本拥有专业人士来打理。顺昌集团董事长兼CEO王静波也是IDG的合伙人,专门负责能源油气领域,清华毕业、留美博士,石油行业科班出身,全球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工作多年,而且还是中组部“千人计划”油气专家。


2016年9月7日晚,四川双马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报告书显示,股权受让方和谐恒源以及天津赛克环通过受让上市公司50.93%股权并成为四川双马的控股股东而触发全面要约收购,基于要约价格为每股人民币8.09元的前提,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约为19亿元。


转让完成后,之前的大股东,来自法国的国际水泥巨头——拉法基退出第一大股东地位,和谐恒源实际控制人林栋梁将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林栋梁也出现在了天津赛克环的资料栏中。资料显示,林栋梁为知名风险投资IDG合伙人之一,而四川双马的实控人变更,也因此引发了市场的遐想。


法拉基自2005年正式入主四川双马后,曾致力于将双马打造成其在西南地区的水泥资产上市平台,但是,此后的相关资产业绩并不如人意,使得法拉基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计划频频受阻。


而在公告上,和谐恒源和天津赛克环提及了择机注入资产的可能:“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排除未来将根据上市公司的战略需求和实际经营情况择机注入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资产,以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实体经济为经营业务,做大做强上市公司。”


从公开资料中可知,和谐恒源实际控制人林栋梁拥有丰富的产业背景。因此,未来依托四川双马这个上市公司平台,注入的资产品类及规模,成了市场关注的重点。

 

七、中科招商VS海联讯

 

中科汇通与孔飙、邢文飚2人于2015年11月2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孔飙持有的海联讯(300277)2503.3316万股股份,占股比例18.68%;受让邢文飚持有的海联讯252.6684万股股份,占股比例1.89%。本次股份转让价格为每股18元,股份转让总价款为4.96亿元。本次收购事宜完成后,中科汇通将合计持有海联讯3659.4526万股,占海联讯总股本的27.31%,成为海联讯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中科汇通于2015年4月末开始买入海联讯股份,并于7月15日增持至5%举牌线。截止9月15日,中科汇通则已累计持有公司股份903.45万股,持股比例增至6.74%。


值得一提的是,孔、邢二人作为海联讯联席股东,合计持有海联讯33.35%股权;只要中科汇通从中合计受让超过20.52%股权,即可超越目前第一大股东章锋,一跃而成为海联讯的第一大股东。


中科汇通是中科招商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中科招商今年股灾时集中火力打包举牌上市公司的急先锋。纵观这些被举牌的公司,均是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其余股东持股较为分散,且主营业务不振亟需转型升级的小盘股。海联讯正好上述特征全部符合。


媒体报道显示,仔细研究中科招商今年以来系列动作可发现,该公司有别于传统PE机构,其借助新三板平台大规模融资90亿之后,恰逢股灾,于是果断抄底A股“囤壳”。


截至目前中科招商已举牌16家上市公司,且多为主营不振亟需转型者。后又斥资4 亿元美元投资全球最大在线股权融资平台An-gelList ,同时斥资13.3 亿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上海世桢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跨境直接投资,后续将“对接”海内外资源。


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近日也阐述了他将如何“改造”已举牌的上市公司,并透露将很快会推出一单具有标杆意义的上市公司整合案例。如今来看,海联讯或将成为单祥双“腾笼换鸟”改造上市公司的首单案例。


在单祥双看来,中科招商大量举牌绝不仅仅是为了短期收益。“中科招商进入上市公司,不仅给其带来资本,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技术、管理资源,甚至体制机制资源,可以重塑上市公司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空间。而我们举牌的上市公司无论资本、技术或是产业周期大多遇到瓶颈,它也可以先自己慢慢折腾,我先挑完全认同中科招商战略思想的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并购、价值提升。”


“中科决定要对某家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并购、资本运作,必须要有主导权,一般会先对其进行产业定位,大多数都会腾笼换鸟,极少底子好的公司采取凤凰涅槃策略。我的保守目标是整合后的上市公司市值涨五到十倍。”单祥双说。

 

八、星河互联VS步森股份、天马股份

 

8月18日,步森股份发布公告称,星河赢用和拉萨星灼分别受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睿鸷资产的普通合伙人份额和绝大部分有限合伙人份额。


公告显示,转让完成后,上海睿鸷仍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星河赢用、拉萨星灼将合计持有上海睿鸷95.02%的合伙份额。由于星河赢用与拉萨星灼同受徐茂栋控制,因此交易完成后,星河互联董事长徐茂栋成为步森股份新的实际控制人。


加上之前的艾格拉斯变相借壳巨龙管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窝窝团(后与众美联合并,更名众美联),星河互联旗下已经拥有三家上市公司。而资料显示,在星河互联截至2015年投资了50家互联网公司,仅有3个失败,而如此业绩已经超过绝大多数VC机构。


今年4月22日,希努尔发布公告,称与星河互联未能就未来发展战略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此前,希努尔于去年12月发布重组方案,拟定增购买星河互联100%股权,交易对价总计110亿元。


在业界看来,星河互联的“VC”嫌疑或是终止重组的重要因素,因为根据相关规定,VC/PE在A股上市受限。“别人老是问我们,是不是创投?其实我们没有募,也没有投。我们从来都没有募过资,未来也不会募。另外,我们也没有投。我们平台上的创建项目,创立初期100%股权是星河互联的,我们找到与项目匹配的一流创业者后,再把70%左右的股权无偿给他们。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没有募,也没有投,我们怎么可能是VC/PE呢?”徐茂栋反问。


在上述模式下,星河互联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权退出时的增值,因此,还是很容易与VC划为一类。但星河互联希望,更清晰地与VC划清界限,也不仅仅是一个孵化器,而是国内一站式互联网创业服务开放平台。


徐茂栋表示,“VC的模式,我们内部把它叫作游猎模式,拿着枪到处找项目。目前VC的同质化非常严重,收益也是不确定的。而星河互联是把VC的游猎模式变成了农场的圈养模式,自己养兔子,兔子和兔子之间还会繁殖,100只兔子,年底可能就变成200只了。随着这些公司不断发展,星河体系内的公司互相协同合作,还会内生出更多新的创业方向和公司,获得裂变式生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星河互联已连续3年盈利,2013年-2015年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4.87亿元,5.13亿元。自2009年成立以来,其已经在云计算大数据、O2O及电商、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虚拟现实等16个领域,联合创建了100多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其中WOWO Limited (NASDAQ:JMU)已上市,艾格拉斯被巨龙管业并购。


据了解,星河互联已在互联网创业服务领域布局,目的在于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创业服务开放平台,即连接创业者与投资人,覆盖创业公司发展全过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立体的,全程的创业服务,包括联合创业,项目,资金等核心服务,以及融资、空间、研发、招聘、市场、培训、创业保障、财务、法务等创业基础设施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星河互联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若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将带来几何式发展效应。这次转让,受让方也是旨在快速寻求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用资本助推其产业规模,才是其真正本意。


另据公告,受让方不排除从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角度出发,尝试对其资产,业务进行调整的可能性。


对于未来12个月内针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是否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受让方也表示不排除。


从增强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以及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角度出发,筹划上述事项的可能性。


上述业内人士称,步森连续重组失利和基本面欠佳,而徐茂栋旗下拥有互联网资产众多,其中不乏优质项目,未来或许不排除各种互联网优质资产注入的可能性。无论与否,这对于上市公司获得新盈利增长点和中小投资者的收益回报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