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有四重境界:
喜而不语,
忧而不惧,
忿而不怒,
惊而不乱。
情绪适度,不越界,不放纵,才不至于伤人伤己。学会驾驭情绪,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人生。
《菜根谭》中写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人生悲欢无常,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喜而不语,低调不炫耀。晚清时期,一代名臣曾国藩在初入翰林院时,常常炫耀自己。
有一次,曾国藩父亲过寿宴请宾客。曾国藩去招呼宾客时侃侃而谈,在好友郑晓珊面前,各种炫耀,弄得好友很是尴尬,悻悻离去。
事后曾国藩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赶紧向郑晓珊道歉,并为自己定下一句座右铭——戒多言,低调做人。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一味地侃侃而谈,只会暴露自己的缺点。
低调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与人相处才能让人舒服自在,为自己赢得好的人缘。
富贵不炫耀,居功不自傲,做到喜而不语,才是真正的智者。
忧而不惧
忧虑是人生的常态,在意一件事,就会不自觉地担忧这件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没有长远的忧虑思考,必定会有灾祸降临。然而,如果过度担忧,会被忧虑吞噬。
人为某件事而忧虑,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让自己悲观怯懦,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面临真正紧要的大事,大多数人会在压力之下焦虑、崩溃。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重压之下反而越发沉静、越发清醒,直面问题,而不是陷于恐惧。与其在忧虑中一味内耗、折磨自己,不如冷静应对,把它当成解决问题的动力,为困局找到新的思路。
教养,是一个人从骨子里透出的气质,藏不住,也装不来。君子有九思,和颜悦色占其三:色思温,貌思恭,忿思难。
脸色温和,不严厉;举止谦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冲动。所谓教养,就是言行得当,让每个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华,明亮且柔和。
《道德经》中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温柔对人的人,也值得被温柔地对待。对人和颜悦色,推己及人,懂得尊重,才能有礼有情。
急则有失,怒中无智。
人在愤怒的时候是没有理智的,这个时候做什么错什么。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克制自己的愤怒,等心情平静下来再做决断。
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愤怒,冷静下来再做打算,人生才能行稳致远,减少灾祸。
惊而不乱,定力和智慧缺一不可。
唐朝的时候,名臣裴度有次在办公时,手下忽然报告说大印丢失了。官员丢失自己的印信可是大罪。当时在场听到这个消息的官吏无不大惊失色。
裴度也吃了一惊,但是他转念一想,却又神态如常。
结果不久,手下又报告说,大印在原来的地方找到了,裴度似未听见,闭口不应,一副早已知悉的样子。
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裴度说:
“印信不仅不能买卖,而且一旦被官府查到还是个大麻烦,所以小偷是不可能对大印下手的。大印丢失,唯一的可能是官吏偷去私自印制文书了,如果急于追查,他们就会畏罪把印毁掉,只要不动声色,他们又会把印放回原处。”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不禁佩服他的见识和胆量。
生活中总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大惊失色”是人之常情。
但是区别就在于,有的人会迅速平稳心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迅速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却慌慌张张乱了阵脚,把事情搞砸。
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人心就像水一样,平静的时候,才能正确映照万物,看清万物。心静下来,才能看清局势,把控局势。
面临人生大事,克服恐惧,保持镇静,一个人才能生出智慧,做出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