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上海国际艺术节、新加坡华艺节和新加坡华乐团联合委约创作,美杰音乐出品制作的原创“中国新歌剧”《画皮》,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隆重首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一向是当代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每次新的诠释都会注入艺术家独特的个人理解和特有的时代气质。观众也会在这些似曾相识,却意料之外的观赏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欣赏快感。相信很多观众在听到《画皮》这个名字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
没错,此次的主创团队,正是以这个已经被“再诠释”过无数次的故事为蓝本,通过歌剧——这种世界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借由充满想象力的古时诡异、玄幻的音乐戏剧叙事,揭示现代人光鲜亮丽外表下浮华善变、贪婪虚伪的内心世界。
“新歌剧”《画皮》的主创阵容堪称强强联手的“黄金组合”。除了作曲家郝维亚、著名导演易立明的再次搭档,知名编剧王爰飞、指挥家叶聪携新加坡华乐团的加盟,都让人对这部即将与观众见面的新作充满了期待。
近十年来,中国原创歌剧的“火爆”有目共睹,众多艺术家纷纷投身这一领域。在这其中,作曲家郝维亚、导演易立明绝对是处在第一梯队的代表人物。两人不仅不断有新作问世,且均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可谓,产量、成功率双高。此次新剧的打造之初,两位艺术家便对自己多年来在歌剧领域的创作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并最终为歌剧《画皮》的创作提出了“中国新歌剧”的定位。希望在艺术手段之呈现、美学意境之表达和人文情怀之观照等诸多层面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进而为当代中国歌剧创作进行探索一条新路。基于这一理念,该剧的主创在创作中做出了许多大胆的艺术尝试,也为歌剧版《画皮》带来了诸多看点。
///
“新歌剧”《画皮》在戏剧内容上是对古代故事的现代诠释。不同于原著小说中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意在通过讲述人、妖、道之间的关系与冲突,以告诫人们情欲与伦理之间的矛盾与危险。“新歌剧”《画皮》不为重述古代故事,而旨在映射现代社会中人性的隐讳与挣扎,作品集中表达和揭示的是所有人物类型的内在本质。“新歌剧”《画皮》一共四折,通过“借伞”—“还伞”—“玩伞”—“破伞”的叙事线索,以一把伞巧妙串联起歌剧两个小时的跌宕起伏。本剧故事梗概为:一日,与妻子恩爱有加的新中秀才王生外出。归家途中将伞赠与一在雨中哭泣的姣妍女子。殊不知她是身披画皮、正在人间寻找温良慈爱人心的厉鬼妫嫣。由此,一场人鬼纠缠就此发生。人间的温暖与良善、人性的黑白正反,掺和着情欲与挣扎、恩爱与决绝,把正人君子与阴间厉鬼紧紧交缠一起,演绎出一幕惊天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编剧王爰飞创作的歌剧脚本极具文学性,将这一故事叙述得极为雅致隽永,其语句韵脚堪比昆曲唱词,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国古代的人间风情。而在演员角色方面,为着重表现情感纠葛的人性话题,“新歌剧”《画皮》将剧中人物精简为三位,包括王生(女中音,董芳饰)、王夫人(女高音,许蕾饰)和女鬼妫嫣(乾旦,刘铮饰)。担纲角色的三位演员皆为活跃在一线的青年演唱家,他们将以古代的语言、多元的唱法、现代的戏剧表演共同演绎人与鬼之间的情感纠缠。
编剧:王爰飞
编剧、作家、翻译家。四川省文化厅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过多部话剧、音乐剧、电影、电视剧和舞台演绎剧目的总策划、编剧和导演。
///
为了探索尝试“中国新歌剧”的内涵,有着《乡村女教师》《大汉苏武》《一江春水》《辛夷公主》等多部歌剧创作经验的郝维亚,在《画皮》的创作中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突破。
三位特色鲜明的演员、一个二十多人编制的室内民族乐队,构成郝维亚施展的全部空间。他表示,“新歌剧”《画皮》不拘泥于单一唱法,而是将诸如元曲和乾旦等多种唱腔元素融入其中。而在乐队编制上,歌剧《画皮》所采用的大型室内乐团几乎全部由中国民族乐器构成,这在四百年来以西洋乐器为依托的歌剧舞台上是前所未有的。
作曲家有意规避了随歌剧艺术发展而不断扩张的大编制西洋乐队,意在于“简约”之中发挥中国室内乐形式特有的“细腻”,抒发民族器乐独有的“人味”。这是因为,在“新歌剧“《画皮》中,民乐室内乐无论在情绪烘托和人物心理刻画上,都能够表达出有别于西洋歌剧的艺术质感和文化韵味。例如,剧中有多段独唱与民乐独奏进行对话,其特殊的唱法和乐器音色带来是一种既新颖又亲切的歌剧欣赏体验。
作曲:郝维亚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教研室主任,全国四个一批与万人计划入选者。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博士毕业,师从吴祖强教授。意大利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歌剧作品:《山村女教师》(2009),《大汉苏武》(2013),《一江春水》(2014),《辛夷公主》(2016)。
///
导演易立明介绍,“中国新歌剧”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遵循歌剧创作规律而提出的音乐戏剧创作形式。它不限于技术层面的新形式和戏剧内容上的新诠释,还在着力于美学意义上的新尝试。易导尝试将中国戏曲的审美原则注入到歌剧中,从而在戏剧表达和舞台呈现上都散发出中国传统的审美意韵。这是“中国新歌剧”的另一个突破。《画皮》的戏剧性集中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将戏曲的程式化替换为充满舞台张力的表演风格,进而向现代戏剧靠拢。而在舞台呈现方面,导演遵循中国传统视觉艺术中的“散点透视”原则,避免过于强调舞美的浮夸路线,让戏剧自发于音乐与表演,回荡在观众的想象空间,而非单纯的视觉填充。这种戏剧设计使这部歌剧的舞台呈现具有了显著的文化带入感和戏剧可塑性。
导演:易立明
北京新蝉戏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导演。曾多年从事舞美设计,舞台美术。2008年创立故事新编剧团,以当代戏剧手法导演剧作《茶馆》《门客》《说客》《哈姆雷特》《悲悼三部曲》《俄狄浦斯王》《茶花女》等中外剧作;作品曾应邀参加德国柏林艺术节和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
歌剧已是公认的世界通用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家个人才华、本民族文化品格和当代社会话题的高阶表达方式。歌剧《画皮》不仅体现了几位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的新探索,还蕴含着本民族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原则,同时承载着面向世界的人性母题。这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歌剧新风格,正是当今世界所期待的。
目前,“新歌剧”《画皮》的创作已经完成,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当中,创演团队经过北京的排练,还将移师新加坡进行全剧的合成,最后于10月23日首次亮相于上海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