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电影
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ir电影  ·  毁掉9.1分神作,他花了两个亿 ·  2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明晚,和你一起见证草根少年的高光时刻! ·  3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明晚,和你一起见证草根少年的高光时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电影

性感多金又长情?什么才是完美吸血鬼的自我修养?

豆瓣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4-25 22:29

正文


吸血鬼是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灵,靠引用生物体液(通常指血液)为生。寄居于黑暗之中, 长生不死,畏惧光明,身份高贵又可悲。黑色长袍加身,多半样貌英俊,吸引美丽女子为之倾倒从而趁机饮血止渴。德国电影大师茂瑙(F. W. Murnau)的《诺斯费拉图》开大银幕的吸血鬼形象之先河,领亚类型风气之先,以至于日后的德古拉、暗夜王子、捉妖天师、千年血后都从这一原型的美学和风格上汲取滋养。他们是凶残冷酷的恶魔,也是忧郁多情的皇室,可男可女,或美或丑。如今,从吸血鬼第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已过去近百年,在始于传说,长于文学,又在大银幕的多番演绎之后,吸血鬼成为了一个现代文明中的经典虚构角色,对于它的文化指涉也颇为值得玩味。



“诺斯费拉图,这个词听起来不像死亡之鸟的午夜悲啼吗?不要念出它,否则生命即会 消逝无影,梦魇将从心扉升腾。”


影片信息:

片名:《诺斯费拉图》Nosferatua Symphony of Horror

导演:FW•茂瑙(F. W. Murnao)
编剧:亨利克•加仑(
Henrik Galeen)
主演:马科斯•夏瑞克(
Max Schreck)/John Gottowt/格里塔•斯处瑞德(Greta Schroder)

年份:1922

评分:豆瓣 8.2/IMDb 8.0/烂番茄 97% vs 87%/Metascore -

剧情简介:
在德国 
Wisborg 市(虚构地名),小房地产商诺克收到欧洛克伯爵的信,称其想在镇上购置房产,于是派出雇员胡特尔去偏僻城堡谈生意。胡特尔去伯爵老巢途中,路遇种种不祥 之兆。投宿旅店时人们提起伯爵都仿佛伏地魔般不可描述,他还在枕边书中读到吸血鬼传说。 抵达后胡特尔发现欧洛克举止奇异,尤其是对鲜血兴趣盎然。当看到胡特尔新婚妻子艾伦的 照片后,伯爵立即决定买下他家对面的房子......随着剧情推进,房产生意不过是诱饵的真相 浮出,中介娇妻的脖颈也危在旦夕......


《吸血鬼生活》剧照


如有雷同,纯属版权没做到位

借用段子手的思维方式,《诺》片讲述了一件“骗购二房引发的血案”:

——1922 年的德国默片《诺斯费拉图》(Nosferatua Symphony of Horror1922)有兴趣没?

——什么鬼?

——吸血鬼! 

——(面对摇头反应)那么这个故事呢?房产商与购房者沆瀣一气制造恐慌;房屋中介被骗购二房的千年不动产死宅掏空榨干,赔了夫人又折兵......


《诺斯费拉图》是以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1897 年的小说《德古拉》(Dracula)为蓝本制作的。当时德国普拉纳影业(Prana Film)制片之一阿尔宾•格劳(Albin Grau) 因战争时听闻过吸血鬼传说而起意拍摄,看中《德古拉》却未能取得改编版权,然而鸡贼的 影视从业者从来都是无孔不入的,改换了《德古拉》的人物名字和细节结尾就有了本片。比 如编剧亨利克•加仑(Henrik Galeen)将“吸血鬼”(Vampire)变成“诺斯费拉图”(Nosferatu), “德古拉伯爵”(Count Dracula)改为“欧洛克伯爵”(Count Orlok),还加入了偷渡的伯爵通过 船上老鼠传播瘟疫、吸血鬼猎人范海辛的角色以及颇具威慑力的职员和妻子之间爱情的超自 然感应等细节。原版小说中德古拉只会被日照削弱能量而非致命,导演则让妻子艾伦自我献 祭,使吸血鬼忘记鸡鸣从而在阳光下魂飞魄散,影片在同归于尽的悲剧中收尾,从而建立 起流行文化中血族见光死的设定。



电影甫一上映就大获成功,可就像如今抄袭剧上热搜被扒皮一样纸包不住火,原作者斯 托克的遗孀(Florence Stoker)一纸诉状告其盗用遗产、侵犯知识产权,只拍摄一部《诺》 的制片公司赔到破产,电影拷贝全部被撤回销毁,今日得见全凭无法追回国外发行版本。大 起大落、命途多舛,最终经受住群众检验终成影史名作,这大概也是一部邪典电影(cult film) 该有的自我修养。


《吸血鬼魅影》剧照,威廉•达福重现了老版吸血鬼的风采 


2000 年的《吸血鬼魅影》(Shadow of the Vampire)重现了《诺》片拍摄的幕后故事(包 括糟心的版权官司),对原作进行解构并向其致敬。影片演绎出茂瑙以牺牲女主角为代价, 找真正的吸血鬼来拍片的浪漫与惊悚混杂的传闻。威廉•达福(Willem Dafoe)饰演的吸血鬼犹 如诺斯费拉图重现,成为戏中戏的惹眼亮点。同时,对拍片狂魔茂瑙的刻画也暗指电影(木乃伊情节,Mummy plot )和吸血鬼一样,都是对不朽和永恒的追求想象。



而 2014 年的新西兰荒诞喜剧《吸血鬼生活》(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则以伪纪录片 形式展现这一族群接地气的日常,片中的皮特完全是欧洛克翻版,不过作为活到现代社会的 八千岁老吸血鬼,他失去了豪宅城堡转而与三个不同代的血族合住公寓,居大不易堪称“活久见”。


时代坐标:吸“纳”纯“粹”,洗脑排异


文化/文明一词(culture)来源于 cult,邪典电影即可视作另类的亚文化,通过与社会 禁忌对抗获得释放和能量。《诺斯费拉图》诞生的 1920 年代,一战硝烟散去不久,世界格 局松动洗牌,北美正是万物峥嵘的咆哮时代,哭丧脸的欧洲则收拾战争残局,作为战败方的 德国更是暗流涌动。此时欧洲艺术的先锋运动承载着惶惶人心,德国电影则奉出了表现主义: 既投射其濒临疯狂的躁郁情绪、放纵奢靡与死亡颓废的分裂和法西斯主义倾向;也反映了民 众对于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严重后果怀抱的“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鸵鸟心态。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传统哥特浪漫小说中死亡、暴虐、命运和混乱的主题 为此一时期的电影提供营养精华,德国虽败、邪典争荣。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有《卡里加利博 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1920)《诺斯费拉图》和《泥人哥连出世记》(The Golem: How He Came Into the World1920)。



《卡》中年轻人(儿子)在催眠下对无所不知、代表家长制的医生的屈从,暗示着相当 保守的解读,即鼓吹对强势权威人物的臣服;《诺》和《泥》两片剧本同为亨利克•加仑操刀, 前者里房产商诺克是吸血鬼魔法的奴仆,可以看懂其“鬼画符”信件,甘心为他打点上下、 以愚忠换取永生,而吸血鬼则对中产阶级以及其信奉的科学理性造成威胁;后者的哥连是人 造人,影片是“弗兰肯斯坦”的前身,暗藏排犹主义(同年纳粹党立),亦预言着魏玛共和 国的倾颓。20 年代的德国人仍可自由选择政体,对于专制爱恨交加的暧昧心态在早期邪典 电影中显露无疑,此时银幕上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十几年后将由纳粹搬进现实。


表现主义式“斜点”电影


作为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作,《诺》在视觉风格上自然“斜点”,比如除开倾斜构图, 人物也常埋伏或蜷缩于画面阴暗角落,离开视觉中心以制造紧张感;茂瑙和摄影师弗里茨• 阿尔诺•瓦格纳(Fritz Arno Wagner)把固定摄影玩出花,长镜头、广角和深焦,往凝滞又暗 涌上搞;特效手法虽粗糙但有效,如吸血鬼仆人的快动作、幻影马车的瞬间消失、枯瘦伯爵 的凭空现身,还有负片拍成的森林犹如黑色天空映衬下幽灵般的白树迷宫。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在 1924 年一言以蔽之:“一幅让人不寒而栗的世界末日草图。”


船上欧洛克以诡异姿势从棺材中僵直竖立一幕,当年惊悚度堪比《驱魔人》中的女孩转头;

穿越拱门时,垂手佝偻的欧洛克身体与门框相嵌,再次形成立面的“躺尸”状,成为标志镜头;

而欧洛克从黑暗洞穴中走来时,服装与背景融为一体,苍白的面孔与手掌如鬼魅般逐渐显影,古旧墙壁呈现为一弯硕大新月,暗示吸血鬼夜间活动的天性;

鬼祟上楼梯的剪影更是被西方恐怖迷奉为圭臬,不仅作为本片,甚至被当作西方恐怖片的代表剧照,实力表演“一步一步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


另外,默片时期没有对白和尖叫,对于邪典电影的恐怖氛围营造可谓有失有得,优势在 于遭遇可怕事件的人物无法借说话排解惊惧,他们只能干瞪烟熏眼,看着夜间活动家悄然无 声地携阴影逼近。


性魅力的不要,老而不死是为神


《诺斯费拉图》的最大看点是邪典 icon、吸血鬼扮演者马科斯•夏瑞克(Max Schreck, 姓氏颇似《怪物史莱克》片名 Shrek),演技好到被怀疑是真吸血鬼。片中他被导演的老搭档、 艺术指导阿尔宾•格劳(即那位一部跪的倒霉制片人)设计成恐怖的动物形貌:蝙蝠般的尖耳朵、爪子样的长指甲、老鼠状的大门牙(门牙用作噬血吸管,后世血族多为犬齿,受害者有两点式咬痕)。



斯托克的原著遵循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古板价值观,读者却可解读出德古拉象征非 法性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因其无伴侣且诱捕猎物,仿佛花花公子。然而持敬畏态度的《诺》造型毫无苏感,难以开发死本能与性本能交织的幻觉,后来者才演进成性感诱惑的贵族形象 乃至超能过人的偶像角色。贝拉•卢戈西、克里斯托弗•李、加里•奥德曼、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罗伯特•帕丁森......德古拉逐渐变为背负可怕诅咒的“人”,往往要承受与爱人 生别离的百年孤寂,这已成为吸血鬼加人情味、外冷内热的套路叙事。



溯源回头看茂瑙的《诺》更显其邪典特质:
与天斗与己斗的复仇自虐张力?


没有,我们的目标是无因的邪恶,挥之不去的梦魇! 同时,无情感不孤独的欧洛克不似德古拉会链式制造同类,一人我饮血醉,就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惊情四百年》(Dracula1992)《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The Vampire Chronicles1994)等片无法称之邪典,莫不是因剧情失格调、因精准失诗意,因具 体失神秘。到了《暮光之城》(Twilight, 2008-2012)系列,吸血鬼和他的“难兄难弟”狼人 则完全成为了青少年消费文化下的产物,其中的吸血鬼爱德华不仅“见光死”的毛病治好了, 还谈起了玛丽苏式的粉红爱恋,邪典的精髓消磨殆尽。



好在这份精神在其他的异质文化中得 以嫁接变形,观众遂得以看到黑人版的吸血鬼《布鲁克林吸血鬼》(Vampire in Brooklyn, 1995)、超级英雄吸血鬼《刀锋战士》(Blade, 1998)和亚洲式吸血鬼《蝙蝠》(박쥐, 2009)。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吸血鬼”这一古老的银幕图腾增添了基于自身文化的特质。而追根溯源, 继承《诺》艺术性衣钵的大概还得是德莱叶的《吸血鬼》(The Vampire1932)和赫尔佐格 的翻拍版《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Nosferatu: Phantom of the Night1979),后者更是 直言茂瑙原版是“德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邪典电影本纪》系列图文专栏

已在“豆瓣时间”正式上线



这是一个旨在令那些因种种原因从未被系统记录过的电影文化和电影史获得其应有尊重的专栏;

这是一间有史以来最系统讲述邪典电影历史与美学体系的虚拟课堂;

也是一部令你对邪典电影的来龙去脉形成清晰脉络的观影指南。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荧屏杂锦,也算不上什么正经荐片清单,只是通过50部精选作品,拂去那些杰出小众电影上的偏见的尘霾,带你感受邪典电影发展历程中的50个美妙的瞬间!


点击此处】或【阅读原文】进行免费试读/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