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了上午文末的那段投资论,问我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同频?
其实我讲得很清楚了,你要反过来想,为什么人家能同频?
本质上是那些个读者,他们耗费了非常多的精力在国际市场上,在经济类话题上。
我退个一万步讲,假如我每天让你读个几十页的英文研报,估计你赚钱都觉得不香了。
明白这意思么?
因为你会很痛苦,这根本就不是你要的生活。你想要的并不是每天高速思考,去研究那些枯燥的数字。
你实际上想要的是什么?
是在不改变自己现有方式的情况下,提高收入,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讨厌的样子,最终用让自己不痛快的方式提高收入。
能明白这里面的差别么?
这就叫性格。你得了解自己的性格,俗称我要什么。
我发现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痕迹很重,这种教育旨在告诉你,人和人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你去看白鹿原,原上那么多小孩,出身不一样,白家的,鹿家的,长工家的。
性格也不一样。
都是白家的,老大和老二不一样,老二和妹妹不一样,黑娃和大家都不一样。
我理解教育让大家觉得人都是一样的必要性。
给工厂提供螺丝嘛,觉得都一样,就可以把自己归属于某个型号,将来上了流水线,更适应。
普鲁士教育从诞生之初,就这个作用。
但如果你不想进厂,实际上你就得意识到,人和人不一样,首当其冲的是性格。
你像黑娃这孩子小时候就坐不住。
性格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你问自己,我在当下做事的时候,快乐吗?
上同一个班,有的人就很快乐,每天像春游,很能找到自己在团队里的位置,很有感觉。
有的人上班就跟上坟一样。那就说明他现在做的这件事,也许符合他的技能,但不符合他的性格。
人年纪大了没办法,你说你都当区长了,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区长,你也不可能说主动去少年宫带孩子们看星星。
但出道之前,分析下自己的性格,还是很有必要的。
你比如我和我太太,我们19岁的时候,都还在大学校园里,性格就相差很大。
我是很谨慎的人,以不出错为骄傲。
她是很粗疏的人,想到哪里算哪里。
我很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最好复杂且困难,而且充满了新知识。
她很喜欢重复性强的工作,最好是在图书馆当管理员,每天给借书的人走流程。
性格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我们都是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适合什么,自己不适合什么的人。
我后来带队伍的时候,也非常注意手下的性格,而不仅仅是看技能。
有些人就适合在前面冲锋,他负责攻城,回头另一批同事去守城,去做维护性质的工作。
有些人实际上并不享受攻城的过程,他可能只是暂时,当下最适合攻坚,如果你没有发现这一点,一直派他那个活儿,他可能做着做着,积极性就挫伤了。
一个人,你想要出类拔萃,短期看是技能,包括运气,长期看,性格很重要。
因为性格决定了长时间看,你能否很享受的,很亢奋的去做着某个领域。
你比如投资这件事,就需要人非常仔细。
甚至可以讲,需要你是个强迫症患者。
讲个段子,那天回答读者的问题,发现好几个类似的,我编了一个笑话。
一架飞机,飞到合适高度,教练说,现在可以跳伞了,结果有个人跳了下去。
教练一把去抓,抓了个空,焦急地对坠落的人喊了一声,你为什么不拿降落伞?
那人一脸懵B地望向教练,举着手里的雨伞,心想,我不是拿伞了么?
大家知道我在讲什么段子?
我在讲市盈率和指数,是两个概念。
市盈率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能到一个很难突破的高度了?
有。
指数本身有没有这种所谓的天花板?
没有。
你去看投资市场,只要是投资市场,指数本身,在100年的尺度里,是没有天花板的。
但是市盈率有。
100年里面,150年里面,市盈率的天花板在哪里,是有历史记录的。指数没有的。
在教练的眼里,这属于常识,降落伞和雨伞都是伞,但不一样,这是常识。
所以他会惊恐地看着这个拿着雨伞跳飞机的人,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跳的这个人,他不知道这个常识,在他眼里,雨伞就是降落伞,于是他也会很莫名其妙的看着教练。
这样的沟通细节,实际上充斥着我们整段人生。
我们都是在以己度人,但是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法知道对方到底在想啥,很多时候,彼此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于是巴菲特才说了那句话,他说,我只做自己懂的事情。
这句话不是表面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下面这个。
市场上理论上存在着1000个机会,我认认真真研究过100个,我对其中20个非常有把握。
然后我只选取了两个,因为这两个是二十个里面选出来的,各方面都与我的条件太吻合了。
这才叫我只做自己懂的事情。
但很多人不是这样理解的,他们的理解实际上是,市场上到底有多少机会他都不清楚,也没有全面分析过。
他只是接触到了两个,然后大致看了下,觉得自己懂了,于是就拿着雨伞跳了下去。
很多人其实就是这么去理解巴菲特的那句话。
实际上这是什么?这是性格。
有些人的性格是狮子搏兔,尚尽全力。
不是每个人都享受这种方式的,有的人会讲,这太辛苦了,这太累了,算计这么多,心累。
随便打一下嘛,随便理解一下嘛,赢了就赢了,输了就当运气不好。
我太太和我相处二十多年了,她就这么看待问题。
但是她有个优点,她知道她的性格不能做什么,于是就从不做。
她四十多岁的人了,没有买过房没有卖过房,没有买过车没有卖过车,也没有装修过。
甚至,没有安排过一次旅行。
就是说,她连一个非投资人正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那些与钱有关的事情,也不处理。
她修车都没修过。
凡是跟钱打交道的事情,她只提需求,具体让我操办,她的心思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然后就是追剧,各种言情剧。
这就是她的性格。
她知道她擅长什么,她擅长看韩剧,于是她就看韩剧,她这种选择没问题的。
反过来,如果她擅长看韩剧,结果跑去投资,那捅出娄子,可就不好收拾了。
你别小看这一点,刘禅在古代君主里的评价是很高的。
刘禅什么都不会做,但是从来不捣乱,他就安安静静在后宫里斗蟋蟀,你让他盖章他盖章。
你对比一下,崇祯什么性格?
崇祯很努力的,天天加班,加班捅娄子,直到能做事的人擦无可擦为止。
其实这样没必要,你也很痛苦,你做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情,上班就像上坟。
大家给你擦屁股,也很辛苦。
所以早点理解自己的性格,很重要,当自己的性格有缺陷时,寻找互补也很重要。
我太太年轻时有没有和她性格一样的男生追求?
有。
她不选。
理由就是阿斗嫁给阿斗,日后还咋过日子呢?
她明明可以选择与自己性格一模一样的,三观完全一致的,但就是不选。
她明明知道我与她性格差异巨大,依然会告诉我,我就想嫁给你这个与自己三观不一样的人。
这个就叫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说我去适应了世界,而不是让世界适应我。
她19岁的时候就已经适应了世界,她主动选择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实际上就是用她的方式,向世界靠拢。
投资就像开战斗机,就是这么多密密麻麻的按钮,我们就是在假设你享受这个学习复杂事物的过程。
而不是说,你希望战斗机咋不能变成韩剧,回到你的频道上。
我们有个老读者,那天就在问,开战斗机为啥不能变成像看韩剧一样简单。
俗称为什么不能让世界来迎合我,而非得我去迎合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