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的福音
提摩太•凯勒牧师“生命的福音”系列讲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省发改委  ·  冰雪奇遇“冀”|萌宠大集结!快来吸一口“毛茸 ... ·  13 小时前  
河北省发改委  ·  冰雪奇遇“冀”|萌宠大集结!快来吸一口“毛茸 ... ·  13 小时前  
南京零距离  ·  宠物狗狂叫,救了主人一命! ·  昨天  
南京零距离  ·  宠物狗狂叫,救了主人一命!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的福音

试炼中得荣耀(二)10 —— 在基督里的肢体生活(328)

生命的福音  · 公众号  ·  · 2018-02-05 22:04

正文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继续探讨“试炼中得荣耀”系列的第二部分。今天的题目是“在基督里的肢体生活”。

请各位朋友翻开圣经,今天我们继续看《彼得前书》。在过去多次信息中,我们一直研读《彼得前书》。今天,我们看《彼得前书》第 4 7~11 节。我们只看这五节经文。事实上,我们也许无法详细研读整段经文。今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段落。我读出《彼得前书》第 4 7~11 节。

7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

8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9 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

10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11 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这是上帝的话语。

首先,我会详细分析这段经文的头一节,并且从这节经文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去看看当中的教训,因为这节经文实在令人惊叹、发人深省,既实用又美妙。第 7~8 节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 ”经文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我们要谨慎自守,我们要儆醒,也要彼此相爱、彼此服侍。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我们要抱着这种态度活在世上。

一、经文的结构形式

我实在禁不住要重提这一点。有收听上一次信息的朋友们也许还记得,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讲解“所以”这个词。你看到了吗?每当圣经给我们命令,吩咐我们要彼此服侍、彼此相爱,每当圣经给我们一些实用的指南,教导我们如何在世生活,它总是以最终的实况这个信念作为依据的。经文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 ”稍后我会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经文告诉我们,因为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我们要抱着怎样的态度活在世上。

让我来提醒各位朋友,圣经的教导与现代人对道德的理解是截然不同、天差地别的。现代人说:“我们根本无法知道上帝是否存在,我们无法知道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无法知道人的本性是否邪恶,我们无法知道绝对道德标准的本质,也无法知道是否有来世。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这些事情。”可是,他们又说:“种族歧视是错的,暴力行为也是错的。但至于性欲方面,只要你觉得没有错,你可以随己意作任何事。”换句话说,道德标准没有任何依据。道德标准并不是建基于人对现实本质的信念。因此,现代的一切道德规范都是没有依据的。例如,如果你说种族歧视是错的,暴力行为也是错的,但在性欲方面你可以为所欲为,这样,为什么我们可以容让自己随从人的性本能去行事,却不容让自己随从人的侵略本能去行事呢?如果你认为人无法知道人的本性,也无法知道最终的实况的本质,如果你没有任何道德标准或哲学基础去鉴定人类与植物、动物或石头有什么分别,你怎会有权去断定人可以随从哪些本能去行事,又断定人不可以随从哪些本能去行事呢?

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在他的电影《爱与罪 / Crimes and Misdemeanors 》的结尾也谈到这一点。故事中有一个人跟自己的女儿在婚礼中跳舞,在那一幕,观众听到伍迪·艾伦的声音。他大概是说:“我们真的不知道人生重大问题的答案。我们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不知道绝对的道德标准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人生重大问题的意义,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你可以做的只是爱你的家人,以及努力向人行善。”等一下。如果我们不知道人生重大问题的答案,不知道生命有什么意义,不知道死后是否有生命,也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又怎知道我们应该行善呢?我们为什么不去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呢?这两种行为都合逻辑的。可是,我们总不会在基督信仰中听到这些说法。你明白吗?圣经的教训总是有其原因的。

美国有一部动画情景喜剧名叫《辛普森家庭 / The Simpsons 》。故事讲述一个小镇决定以新的基础去管治小镇的事务。人们时刻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行事。事实上,镇上的居民决定举行一个一年一度的节日,他们称之为“凭感觉行事”节。他们说:“我们要以新的节日去取代那个一年一度在镇上广场举行的旧节日‘按吩咐行事’节。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庆祝‘凭感觉行事’节。”事情的进展十分顺利,直到有一个看台倒塌下来,有很多人受伤,情况就不同了。有人对那个搭建看台的人说:“你没有拧紧那些螺丝,使看台固定。”那个搭建看台的人回答说:“我必须花两个小时才能够把所有螺丝拧紧。我不想花那么多时间。”接着,有人说:“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然后又有人跑过来,说:“啊,等一等,不要忘记那些规则。我们不可以对别人说‘你应该怎样’。我们不可以彼此说‘你应该怎样’。我们必须凭感觉行事。”那个人转过身来,说:“等一下。既是这样,你又怎可以对我说我‘应该’不对别人说‘你应该怎样’呢?你说这句话岂不是吩咐人‘应该怎样’吗?”接着,又有人说:“我真想掐死你。”另一个人上前来,说:“哼。我们不可以使用暴力。”于是又有人说:“这又是一句吩咐人‘应该怎样’的话!”你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当然,全城都陷入疯狂状态,各人都互相攻击,彼此伤害,互相掐着对方。各人都凭感觉行事。一些有聪明睿智的作者指出,只要人们细想一下现代人的道德基础,便会发现它迟早会消失。现代人的道德标准根本没有任何依据,完全是任意而行的。

道德礼仪与无政府状态之间只有丝毫分别。昔日人们相信有绝对真理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得以维持下去,现在人们光吃老本,却没有认真思想这会带来什么影响。然而,老本快要吃光了。我们年复一年地吃老本,没有去认真思想。经文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 ”所以,你们要彼此相爱、彼此服事。总要以最终的实况的信念作为依据。你也许不同意基督信仰的信念,但基督信仰的信念至少是一致的。至少基督徒有权说:“你应该怎样”。

二、经文的内容

我们讨论了这节经文的结构形式,现在我们来看看经文的内容。经文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 ”这是经文的内容。我认为有一点是可笑的,那就是因为这节经文引发了各种问题。让我来指出这些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关乎理智的。经文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 ”有些漫画和广告描述一些人走到各处呼唤“万物的结局近了”,或带着一个写上“万物的结局近了”的牌子四处走动。通常那些人看来都是疯疯颠颠的,他们穿着凉鞋,披头散发。他们说:“万物的结局近了。”他们都被描述为疯疯颠颠的狂热分子。事实上,即使在大城市里,我也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只有在漫画和广告中见到这样的人。那些说“万物的结局近了”的人都被描述为疯疯癫癫的,对不对?

这实在十分讽刺。《彼得前书》第 4 7 节告诉我们:“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 ”看看新汉语译本的翻译:“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自律,保持头脑清醒。”你知道“儆醒”或“保持头脑清醒”是什么意思吗?它的意思是变得理智。《马可福音》第 5 章和《路加福音》第 8 章记载格拉森城里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那个人精神错乱,昼夜常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但耶稣的大能临到那个人身上,把他治好。圣经记载众人“ 看见鬼所离开的那人,坐在耶稣脚前,穿着衣服,心里明白过来。 ”在希腊文圣经中,这里的“ 心里明白过来 ”和《彼得前书》第 4 7 节的“保持头脑清醒”是同一个词。彼得用了同一个词。换句话说,那个可怜的人神智不清,他的心彷佛被迷雾笼罩,但现在迷雾已消散了。他能够与现实联系了。“保持头脑清醒”和“心里明白过来”就是以切实的态度去生活,并且与现实联系起来。这就是头脑清醒的意思。疯狂的人闭上眼睛驾驶,完全不理会现实的状况。基督和圣经的信念和世界的信念是截然不同的。你看到吗?两者是背道而驰的。

世界说:“如果你抱着‘万物的结局近了’这个信念去生活,你是疯狂的。”经文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 ”让我来意译一下这段经文。经文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抱着‘万物的结局近了’这信念去生活,你是疯狂的。只有当你明白万物的结局近了,你才会头脑清醒。”怎会这样的呢?这一点相当简单。让我们作进一步探讨。经文告诉我们,如果有一位上帝,如果有绝对的道德标准,如果这都是真的,将来必定有最后的审判。人若以为没有最后的审判,并且以此信念去生活,这才是疯狂的。假设你在某个公司工作。挪用资金是一回事,在查账之前的一天或一星期挪用资金却是另一回事。挪用资金是一回事,作出疯狂的行为是另一回事。万物的结局近了,好比审核账目的日子快到了,如果你不抱着“万物的结局近了”这个信念活在世上,如果你不抱着“查账的日子快到了”这个信念活在世上,那你就是与现实脱节。这段经文令我想起英国著名学者、作家及神学家 C. S. 路易斯( C. S. Lewis )的一句话。他说:“既然真理是客观的,既然我们活在一个不是我们所创造的世界里,既然我们不能单单透过思想就可以改变世界,既然世界不是我们自己构想出来的,那么,最具有破坏力的信念就是否认这个重要的事实。”换句话说,如果有绝对的道德标准存在,而我们却毫不在乎,也没有认真去寻求,这就像闭上眼睛驾驶汽车一样。

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这一点。首先,你必须明白,除非你抱着“万物的结局近了”这个信念活在世上,否则你就是疯狂的。有人说:“好吧,你可以说我是疯狂的,但这是愚蠢的说法。这是食古不化的表现。”你相信耶稣基督所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吗?你知道吗,耶稣基督所说的话大概有百分之二十是论到祂必再来审判活人死人这个事实。如果耶稣是疯子,你可以忘记祂的一切教训。可是,如果耶稣是那位宣告真理的终极先知,你怎么可以只是从耶稣的教训中挑选你想接受的部分呢?

很多人只想从耶稣的教训中挑选自己想接受的部分,有些人说:“啊,看看圣经,看看耶稣的教训。耶稣的教训大多数都是很好的。圣经的教训大多数都是很好的。其中很多教训都是永恒不变的。很多教训都不受时间限制。但显然有些圣经教训是我们不能认同的。这可能是其中之一。当时人们对世界末日充满误解。他们以为世界末日快要临到。今天,我们对这件事更清楚了解。人们总是说:‘保罗相信这一点’,或‘耶稣是这么说的。’今天,我们对这件事更清楚了解。有些圣经教训是永恒不变的。它们不受时间限制,是永存不朽的。但有些圣经教训是我们无法接受的。我们是现代人,无法相信那些圣经教训。”你知道这种想法存在什么问题吗?啊,看看这种想法背后的假设。看看它们的假设。每当你怀疑的时候,你总是因着相信别的东西而产生怀疑的。你说:“有些圣经教训是永恒不变的,但有些圣经教训是我们无法接受的。”你带着你这个时代的思想去挑选自己想接受的圣经教训,你其实正在假定你这个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让我以另一种方式来说明。我从某个人那里听到了下面这段引文:“很多人从耶稣基督的教训和圣经教训中挑选自己想接受的部分,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人们说:‘虽然耶稣基督的教训和圣经的教训中有很多都是永恒不变的,但有些圣经教训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可笑的是,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判断哪些圣经教训是永恒不变、正确无误的,我们带着这个时代的思想去挑选自己想接受的圣经教训,其实我们正在假设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是正确无误、永恒不变的。”当我们说:“圣经中某些部分的教训是永恒不变、不受时间限制的。”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那部分的圣经教训与我们的想法一致。”然而,你不可以这么说。若不是上帝藉着圣经向我们说话,我们就仍是在海中漂荡,茫然困惑。但如果上帝真的藉着圣经向我们说话,我们就不可以根据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去挑选自己想接受的圣经教训,因为最终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看起来就像其他时代的思想一样愚不可及。英国作家、文学评论者及神学家贾斯特顿( G. K. Chesterton )说,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最难以谨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只是一个时代而已。

你根据自己现时的知识去断定人们不可以再相信某些圣经真理,你以为你能够以此作为依据,从圣经的永恒真理中去挑选自己想接受的部分,你其实正在假设你这个时代的思想是永恒不变的,也假设你的观点也是永恒不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所有不是永恒的东西都会过去。耶稣说:“我必再来。”如果耶稣所说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那么这句话也必然是正确的。你以为耶稣不会再来审判活人死人,如果你抱着这种信念活在世上,那么你实在是愚昧的。耶稣就像一个要来审核账目的会计师。耶稣是伟大的人子,祂是伟大的主,也是审判世界的主。

三、我们应当如何生活

你看,如果我们明白万物的结局近了,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呢?顺带一提,有些人说:“嗯,彼得错了。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他在什么时候写这封信呢?是一千九百多年前。万物的结局仍未临近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你可以看看耶稣是怎样描述祂再来的情景的。福音书中多处描述主再来的情景。耶稣在世上的时候曾说:“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你们要谨慎,儆醒祈祷,因为你们不晓得那日期几时来到。 ”耶稣要说的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再来。所以,你们要抱着主随时再来的信念活在世上。”

今天早上我和家人出门晚了。我和儿子在车上等候其他家人从家里出来。我的儿子对我说:“你看,天气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到公园里走走,欣赏一下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我说:“好主意,但妈妈可能随时都会从家里出来。”十分钟后,我的儿子说:“我们本来有足够时间可以去公园三次了。”换句话说,我在十分钟前说:“妈妈可能随时都会出来。”我这么说是错的了。不,我这么说没有错。事后回想起来,妈妈在第一分钟没有出来,第二分钟没有出来,第三分钟也没有出来,但因为妈妈可能随时会从家里出来,我知道如果我们走到公园的时候,妈妈真的从家里出来,我就有麻烦了。换句话说,对于正在等候的人来说,在每一刻,万物的结局确实是近了。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他说得是对的。我对你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我说的也是对的,因为耶稣说:“你必须抱着我随时都会再来的信念活在世上。”既然这是真的,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 4 章的其余部分可以找到,让我给大家简略地概括一下。如果耶稣随时都会再来,祂随时都会再来审判世人,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呢?这实在太美妙了。

1 、要过着正直诚实的生活。

因为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不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很多时候,我们不顺服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比上帝更清楚知道什么目标才是正确的。举例说,你可能会说:“嗯,是的,这是谎话,但如果我说出真相,这方面和那方面都会出问题。如果我要达到这目标,如果我要得到这样的果效,我必须说谎,这是有好处的。”我们不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你认为你今天必须说谎,明天好事就会临到。换句话说,你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圣经说,你如何知道今天不是人生的最后一幕呢?你如何知道那所谓美好的果效必定会出现呢?你如何知道耶稣不会在你说谎的时候再来呢?圣经告诉我们,如果你相信基督快将再来,如果你相信万物的结局近了,你就会过着正直诚实的生活,你就不会再诡辩。

C. S. 路易斯写过一篇讲述基督再来的文章,题为《世界的最后一夜 / The World's Last Night 》。文章中有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例证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多恩( John Donne )的十四行诗而构思的。诗中有一句这么说:“如果此刻就是世界的最后一夜,那怎么办?” C. S. 路易斯说女士们都会使用化妆镜—— C. S. 路易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仍是一名单身汉,对于女性妆扮的事也没有什么经验——他说如果一位女士要去到户外阳光充沛的地方,她就要配上一个适合户外的妆扮,好让她在阳光下显得好看。但她如何可以在卧室中昏暗的灯光下化这个妆呢?嗯,她可以使用化妆镜。化妆镜可以帮助她作出合适的妆扮,即使那无可抗拒的猛烈阳光随时照在她脸上,她的妆扮也令她显得美丽动人。他说,这就是过基督徒生活的意思。你每天进入这个世界里,你所配上的,不应该是一个适合室内昏暗灯光的妆扮,而应该是一个适合户外的妆扮,准备好那无可抗拒的阳光随时照在你的脸上。你必须过着正直诚实的生活。只有基督徒有能力这样过着正直诚实的生活,此外无人可以做到。如果你相信审判者随时都会临到,你就会过着正直诚实的生活。

2 、要过着彼此相爱的生活。

经文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 ……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去思想以下这个问题:“为什么知道审判的日子临近能使你去爱人呢?”现在,让我用花两分钟时间告诉你我找到了什么答案。

为什么知道审判者随时会降临能让你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呢?知道审判者随时会降临不会令你感到害怕吗?不会令你感到焦虑吗?彼得说:“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 ”他要说的是:“想一想吧。万物的结局近了。审判者随时会降临。所以,你们要思想。你们越是想到万物的结局近了,你们便变得越有爱心。”彼得之所以会这么说,只有一个原因。基督徒并不怕审判的日子来临。基督徒也不怕刑罚。基督徒害怕的是见到那位对自己不离不弃的主,而自己却没有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主耶稣说:“我总不会离弃你。我为你受死,使你不再被定罪。我总不会拒绝你。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基督徒害怕的是见到那位说“我总不会离弃你”的主,而自己却没有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