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各国宣布通过了欧洲供应链法。据比利时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提供的信息,周五,他们在布鲁塞尔同意了加强全球人权的供应链计划。目的是确保未来如果大公司从供应链中的侵犯人权行为(例如童工或强迫劳动)中获利,则需要在欧洲法院承担责任。欧洲议会一个月前为该项目扫清了障碍。
欧洲供应链法一经生效,企业除了需要确保整个供应链不存在童工和强迫劳动的情况,还必须制定相应的气候计划,以确保他们的商业模式符合将全球变暖限制在工业化前时期 1.5 度以内的目标。
欧盟新规则在谈判的拉锯过程中也被削弱了很多,因此受到影响的企业数量比原计划要少。原计划中被影响的公司范围更广,员工超过 500 名且销售额至少为 1.5 亿欧元的公司即在约束之列,而此次的新规调整成范围更小,且阶段性递进。
三年后,该范围扩大到全球员工数量超过 5,000 名、销售额超过 15 亿欧元的公司。四年后,这些限制的标准降为员工数量超过 4,000 名、销售额超过 9 亿欧元。五年过渡期后标准降为 1,000 名员工和销售额 4.5 亿欧元的公司。
虽然欧盟推出的供应链法案看似符合了欧洲各国的理念,但是事实上连最在意人权的德国联邦政府内部也对该法案存在公开争议,自民党代表尤其表示该项目太过分了。他们担心公司之后面临的官僚主义和法律风险,会进一步打击德国工业。不过,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的政治家支持这项规定。
事实上,德国已经制定了供应链法,而欧盟的法规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德国的供应链法,例如在公司责任方面。
该法律文本现在只需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即可生效,欧盟国家将有两年的时间将新规则落实到国家法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