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渝小苏
今天是1月1日,2017年的第一天。
这篇推送,我们不放医界新闻,不做医疗干货,只想贴个【寻人启事】,只有一个目的——帮你上头条。
同时,我们邀请了近10位上过头条的“你”来到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头条故事,开启2017的新旅程:
“你为什么热衷写作这件小事儿?”
@儿科蜡笔小新:
写文章既能总结经验,也能提升自我。经历人人都有,但是
不总结,你就没有经验。
@付虹:
医学是冰冷的,也是生动的;医学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
我想把冰冷的、严谨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传递给大家,
同时也加深了我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余金泉:
我们写的文章如果能改变同行的诊疗行为,更新他们的医学知识,
会对病人有很大帮助。
@陈培填:
有时候一篇推送文写完之后,最多有20多篇参考文献,当看到
读者的鼓励和文章的阅读量之后,会觉得写作都是值得的。
@刘睿:
通过写作,
我在医学界的平台上认识到了很多写作高手
,结交了很多其他科室的朋友,这一点让我非常高兴。
“工作之余,如何抽时间写作?”
@余金泉:
上班时间都忙得像打仗一样,当然没有时间写稿。我会
利用业余休息时间
,如午间休息,或者晚饭以后写写稿。如果周末不用出门诊值夜班,也会一口气写一些稿件堆下来。
@邹世恩:
平时上班真的很忙,写文章多数利用晚上在家休息的时间。
家里的老婆和小孩都很支持我,
这一点让我很感动。
@丰丙程:
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写作,
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分享你发表高阅读量文章的感受?”
@邹世恩:
对我们来说,写文章最快乐的反馈就是阅读量。当第一篇阅读量超过1万,后来阅读量甚至超过10万,我们真的会很开心,
感觉自己的辛苦能够得到认可
,这是最大的收获。
@吴文秀:
记得我的一篇高阅读量的文章,题目叫《最浪漫的事情就是陪你慢慢一起变老》,讲的是一个老爷爷每次陪伴着老奶奶到放射科做检查,老爷爷眼中的那种温柔和关怀。你会觉得,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可以和自己爱的人慢慢变老。
@陈瑞锋:
2016年,我发表了几篇10万+的文章。每个10万+,
最激动的往往不是我们的读者,而是我们的作者。
2016,你们被读者感动,殊不知我们也在被你们感动:
你们就像悬崖边的孩子,在充满荆棘的荒原上,忽然看见了光。你们奋力奔跑,用笔写下激扬的文字,天地间舒展成自由的花园。
2017,我们开始找寻100位能上头条的你:
你是
积极
的:开年之初,之前救治的小宝宝给你(@白衣奶爸)发来语音问候:“医生哥哥,祝你新年快乐,步步高升!”你充满感慨地写下《正能量:感动儿科医生的宝宝来信》,将这份感动传递给了所有人。
你是
严谨
的:3月份,你们在微信群里发现了Nature子刊图示有误的秘密,在你们的鼓励下,@黄一林 当晚熬夜写出《Nature出错,或引起房颤射频消融“血案”》,并写信给Nature,得到了对方的感谢和回信。
你是
有趣
的:4月,你们在群里讨论medscape盘点的最有影响力历史人物,突然有了灵感,给感兴趣的医学传奇大咖写文章立传,或逗比或严肃,做成了好评如潮的五一“医史大咖”专题。
你是
充满效率
的:7月,你(@阿猫)得知上海某医院轮椅被被吸到核磁机器上,网传维修费300万。你当日写了一篇《磁共振遇上轮椅会怎样?上海某医院发生一件“天大的事儿”!》,获得了50万+的阅读量。
我们期待,2017,有更多的“你”出现在我们的头条。
我们相信,除了丰厚的稿酬,我们能给到你的还包括:
•在医生圈广泛的阅读量,甚至形成自己的粉丝群
•与爱写作的朋友相互交流的机会,碰撞更多的火花
•文章下方的个人广告,例如:
扫描下方二维码,让我们在写作的路上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