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大家!
1
先聊聊昨天的关键事情。
首先,昨天大会上,其实对比下来可以看到,很多用词有了新变化,zz账去掉了,对层层加码做出了更多精细化的指导,包括疫苗相关的安排,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没有变,但是注意不到细节部分的边际向好。
在渐进式的大环境中,主要矛盾永远都不会变,无论怎么变化,政策本质一定会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的,这是渐进式环境中阅读理解的基本认知,如果你只能看到什么都没变,利空,只能说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在第一层“看到什么说什么”。
纵观历史和文化,我们的一直以来的模式都是渐进式的,用时间换空间,一边走一边调整一边看数据一边慢慢试验,力求在缓慢螺旋的过程里降低最大化风险,获取最大化收益,而在收益彻底变现之前,所有的主干都不会变。
读懂社会,懂实业懂做事儿只是你的基础,懂经济懂政治懂历史,有点到线,有线到面,有面到立体正方体思维,才能真正看出一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个趋势。
如果活了一把年纪,还不懂得看趋势变化,而看存量不变的东西,这阅读理解也只配活在互联网基层了“给你什么做什么,想懂什么直接简单和你说,无脑又巨婴,但是高效”
半个月前在朋友圈发了,今年冬天的数据将会至关重要,会决定明年2-3月很多事情。今年冬天是第一次正规意义上的omicron的数据,真正决定主要矛盾主要方向变化的将是未来几个月的大趋势,包括是否宽松,引进或者增产何种疫苗,疫苗政策和后续的一系列措施,都将被这个决定。
与之相对的,今天的下一层级的更精细化的数据也在印证这一点,包括7+3变5+3,包括次密接定义取消,包括居家变隔离,包括高中低 化整为零成高低,具体的大家可以去看今天的新闻。
见微知著,从微小的渐进式变化中,体会一层一层的精细化和落实,这在世界上哪里,都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分解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要练的,天天要1是1,想2给2的人练不出来的。经济体不是过家家啊,哪能和巨婴一样,直截了当给你一个答案。
2
其次,昨日cpi数据和社融数据,相对来说,米国cpi数据比较利好,效果好于预期,这意味着市场讲提前price in 下次美联储50的基点,以及讲话转向的可能性。昨日今日股市大涨,而叠加1可知,相关的中概股涨幅更凶。
但整个市场节奏仍然没有提前到price in 明年年中和下半年的变化,预计明年9月前美联储会撑不住走入宽松渠道,市场会在5-6月那两次会议才开始price in,在此之前,难言宽松大环境,相关资产只能说站上一个新台阶,但远达不到彻底的利好,还是要持续波动。
同样的,政治侧推导到经济侧也可知,明年年中开始市场会提前进入宽松预期,这一波经济拉动势能还是非常高的,大概率我们应该不会错过和浪费,也因此,明年2-3月份将是非常重要的节奏。在此之前,数据,疫苗,政策,范围,节奏,都将有定性的变化。
至于社融数据,周期性影响比较大,不能说利好,但也不至于太利空,目前信贷周期和经济周期不是一致振动的,完全可以理解,经济转暖房地产一般都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性,大城市基本受制于房地产影响下的置换结束,要冷一段时间了,不会明年下半年前气色,至少等到明年年终实质性的宽松落地后,上海北京上一波周期都是这个趋势。
明年房地产侧的变数也很多,政策会强干预周期的。
3
有时候想想这世界其实还是公平的,很多时候认知能力决定你能想多久,走多远,活的多幸福明白。虽然认知和幸福某种意义上不是挂钩的。
阅读理解能力,其实是和认知相关的,有点到线,有线到面,有面到立体正方体思维,其实这些年一直在说,没这个思维,大概率一个东西你只能理解个5成吧,这几年我开课前几节课永远都是先讲正方体思维,因为说实话,没这个思维,没这个阅读理解认知能力,最大值就是受限的。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犯错的错误,踩过的坑,这些慢慢都会构成这个正方体的一部分。很多事情历史上一遍又一遍的发生,一眼就能看到事情背后的大逻辑了。包括国内渐进式的管理方式,其实纵观这几十年,你也能心里有数。横向去看国外的历史和政治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模式的交换和管理,变了形式,实质还是一样。
政治要求挺难的,经济要求也很难,实业做好了也很难,但大部分人理解个5成,吃透了长宽,就能把实业这个面儿做好了,无非是不需要那么快的接触政治经济侧,慢慢来,深耕好一个面,到了一定年纪认知到位了,一下子把高拉起来,体积就出来了。
挺抽象的,但你纵观人和人的差距,短小的差距都在面上,但等别人把高拉起来之后,你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了,看问题的逻辑和角度自然不同。比如你让没怎么读过书的人看我这篇文,可能都很难形成具像化思维。说白了,看不懂,理解不到。抖音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就在于此。
努力工作打通上下游,这是增加长宽面积,平时那些看似没用的积累人脉社会逻辑训练还有为人处事和情商锻炼,其实增加的是你当下维度里,理解不了的高,有一天高起来了,你就发现你升维了,就这么简单。
几个小tips:
1 想决定一个城市要不要定居,现在城市的上中下层级构成,然后看历史,然后看国外同样水平的城市节奏和阶段,然后再去思考园区和买房位置。
2 想决定一个行业怎么能做更好,第一步做好当下,第二步贯通上下游,然后横向去看政治-经济-实业这个线儿怎么关联到这个行业的,然后看行业发展历史,不是单纯文字历史,去看国内国外这个行业每个阶段的gdp占比构成,还有收入中位数,市场规模,还有政府依赖财政程度。
3 看一个政策是怎么样的,去看历史,看历史上类似大规模政策的节奏和变化,不要看绝对值,因为绝对值都不会变的,政策都是需要一个主心骨一直定着,不然会一盘散沙,看政策是要看趋势,看变化,看怎么渐进式的改变,不要总看存量的东西,而且这种趋势和变化一定是会逐层细化,每一层损耗一部分,最后和你链接。
4 看经济财经走势,行业发展是基础,政治政策是方向,中间夹层的经济体,最主要的就是根据趋势而来的预期,这种预期不能早不能晚,而且会根据全球的数据变化而变化,根据别人的动态而二次动态调节。经济投资拼的是预期看的准不准,可能很多人还处在存量看的准不准上,那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5 最后,看个人发展,你必须把你放到整个正方体里面去思考,如果你思考一条线线性思维,大概率你人生前20几年努力学习都只是打一条线的基础,工作了进入社会,开始构建你的面,这时候要把宽加进来,最后到了40,50,想活出辉煌人生,那就得把高加进来构成三维体。这就是实打实的差距,提前思考正方体思维后,你不仅能在当下历史周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还能跳出国家国际的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劣势。想明白很多事儿,
穷苦家孩子上了好大学走选调,一定是有了正方体思维雏形。一般家庭女生不去上海卷而选择出国找华裔也一样,社会底层选择大城市打工之后回家乡养老,平均线左右的孩子选择只去国外读硕士,这都是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的事儿。
见过太多好好学生,被互联网还有各种各样的简单直接的工作氛围给坑了,快30了还一点情商没有,看似always day one,其实自己人生中主动选择放弃了高,放弃了升到三维的机会,多遗憾啊,人生可只有这一次,太多好学生25岁之前只忙着构建线的长度,你这线再长,怎么和面和三维正方体比啊。
人活一次,活的明白未必会帮你获得世俗的成功,想的太多也未必会获得尘世的幸福,但绝对是一种辉煌不后悔的人生。
一起期待下明年经济走入下一个周期+经济政策走入拐点的双重叠加。
个人微信:jingyun135135没通过就多加几次,欢迎围观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