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从他开始,编辑不再只是修改病句和错别字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1-10 11: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当有人问我编辑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的时候,我都要气运丹田吐纳练息,微笑三秒后回答对方:“绝不只是改改病句和错别字哦。”要论编辑岗位的复杂性和不易,每位编辑都能说出一本血泪史。旁人不说,且看一看最杰出的编辑麦克斯·帕金斯是如何爱岗工作的吧。



▲ 麦克斯·帕金斯,1884年出生于美国曼哈顿,美国出版史上最杰出的编辑。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的发现者。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界坚定的推动者,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


在麦克斯之前的文学编辑,对作者的来稿普遍都是做些小修小补的工作。麦克斯则颠覆了这一传统,成为一名“创造性”的编辑。


他深度参与进了一本书从写作到上架的全过程。针对来稿的修改建议从来大胆而仔细。从书名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出场设计,伏笔的运用,场景的侧重与取舍,章节的增加和删减,关键字词的使用,都能给作者创造性的响应。作为开创性的编辑,他能在熟悉作者和作品的基础上对小说有整体的把握,建议作者在写作时采用某种形式,而这些形式也被证明是他们最终成功的关键。


在麦克斯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中,最重要同时也最知名的作者就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其中海明威以其强硬和果断的硬汉风格,和麦克斯始终保持着独立审慎的交往,而菲茨杰拉德和沃尔夫,无论在小说写作或个人生活中,都与麦克斯有着很深的羁绊。



▲ 海明威每年都想让麦克斯离开繁忙的办公室和他一起度假,但成功的不多。这张照片拍摄于1935年佛罗里达州基维斯托岛。图中的旗鱼是他们的战利品。

在麦克斯的挖掘和打造下,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得以问世并一举成功,之后《美与孽》《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更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和价值。但遗憾的是,菲茨杰拉德后继乏力,自成名之日起便陷入了对奢侈生活的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妻子泽尔达•赛尔),迅速地挥霍着金钱和写作才能,之后一辈子也都在为满足这样的挥霍而忙忙碌碌。

俗话说,每个失败的天才背后都有一个加速他失败的女人。泽尔达•赛尔就是这样一个不辱使命的女人。她在高中毕业时便被学校选为“最美最有魅力的女生”。菲茨杰拉德疯狂迷恋她时,她也爱他,但仍在观察他能否凭才华赚够金钱,过上他俩都梦想的奢华生活。为了结婚,1919年夏天,菲茨杰拉德退伍后去纽约在广告公司找了一份工作,白天写文案,晚上模仿流行文学,为畅销文学杂志写短篇小说。1920年3月,《人间天堂》面世,大获赞誉,销售势如破竹,二人也就顺利结婚了。之后两人便开始了挥霍金钱和信用,盖茨比式的奢华无度的生活。



▲ 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海明威初见她时就说她有着“贪婪”的灵魂。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关系简直就是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之间的情感写照。

文学创作注定是一份需要内省、摒弃外物的事业。物质的欲望和创作的慧悟永远是此消彼长的。菲茨杰拉德为了奢华的物质生活不断预支稿费,为好莱坞写剧本赚快钱,透支着自己的账户和写作才能,也从此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困境,尤其在妻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之后。他所有小说的主题也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爱上一个美丽的女人,最终被她折磨至崩溃,走向自我毁灭。这简直是他真实生活和内心挣扎的写照。


麦克斯,面对这样一位有名望无出路的作者,也仍旧保持着宽容、耐心和谅解。在菲茨杰拉德因为经济压力陷入写作困境,才思枯竭一天写不到100字时,他仍旧宽慰他,赞赏他的才华,鼓励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写作计划。为了稳定他的情绪,以个人名义几十次借钱给他。他的催稿艺术和审稿回复更堪称写作典范,让人心绪宁静饱含希望。对他的作者,他一直是可靠的出版人,忠实的倾听者,真诚的朋友。 (以下是一段催稿的艺术,学着点啊同志们)

我完全理解你,也知道如何利用时间之类的表面问题,与你按照情况需要、用你自己的方式写出最佳作品的重要性相比就无足轻重了。……你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如果在你认为应该写完这本书的时候如期写完了,我认为你就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很难想象,有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儿,无论你生老病死、贫穷富贵、健康还是疾病、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在你身边,始终如一。不干涉私事,但永远宽容理解。这难道不是灵魂的最佳伴侣吗?碰到这样的编辑,不要反抗,就果断嫁了吧!

托马斯·沃尔夫相比幸运一点。身为作家,他永远才思泉涌笔下生风,写到根本停不下来。他的第一部小说《天使,望故乡》投稿无门时,被麦克斯慧眼识得,一战成名,从此成为与麦克斯羁绊最深,嵌入彼此生命体验的作家。沃尔夫的《时间与河流》也成为了帕金斯编辑生涯中最耗费心力的书。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将书稿从三只大木箱修改为一本书。从周一到周六,每天下午和晚上在办公室加班。


关于如何删节,他们每天争论。他们一章一章的修改,一页一页的删改,每章的结尾是帕金斯点明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都不放过。他和他一样拼命,给予他坚定不移的情意和理解。他对自己发誓,“一定要把这本书编出来,哪怕它把我累死。”两年后这本书稿才最终定稿。沃尔夫不顾帕金斯的劝阻,把这本小说题献给他。



▲ 沃尔夫《时间与河流》的手稿装满了三只这样的木箱,用卡车拉到了麦克斯的办公室。麦克斯忙碌了两年才编完这部庞大的书稿。



《时间与河流》的献词译文。外文书很爱题献。那可不是一般的谢谢导演谢谢评审谢谢我的工作人员啊。那可是真的很郑重的事啊。

沃尔夫在想让麦克斯关注创作的同时,也进入了他的生活。他参加麦克斯的家庭晚餐,和他的五个小女儿快乐地晚餐。推掉一年一度的休假,每晚在办公室拉锯战。去“路易和阿曼德”酒吧喝几杯浓烈的杜松子酒。满足目的地游走在纽约的街头。倾诉自己和伯恩斯坦夫人之间漫长复杂的故事。像麦克斯从未有过的儿子一样依赖他。


但就像青春期的少年对自己父亲的叛逆一样,在《时间和河流》为他带来极盛荣耀之后, 沃尔夫开始了与他的编辑,同时也是父亲的替身、年长的指路人的决裂。一切裂痕的根源,在于人们普遍相信,没有帕金斯,沃尔夫的作品没法出版。对实力不逮的指责,是对一个骄傲作家的最大伤害。最终,沃尔夫给他写了一封长达二十八页的信。麦克斯把沃尔夫的信放在了办公桌的抽屉里,白天常拿出来看,一次被同事撞见时,发现他几乎要对着那封信落泪。

在理想之路上,麦克斯完全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他永远不让任何人失望。他认为“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重要”。他尊重所有的作者,坚信“一个作家最好的作品,完完全全来自他自己。”他同时也为自己竭尽全力的辅佐是否会损坏一部作品最好的形态而担忧。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愿意给新作者一个机会,愿意出版他几本书,哪怕它们都不畅销。他把所有的心力都交付给了他爱的事业,他爱的作者。

但在他实现大目标之前,这条路便已经黯淡了。他知道这一点,但是继续前进,即时个人的失望与职业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他筋疲力尽。在他去世五年后,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麦克斯·帕金斯。

美国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伯格将麦克斯的事迹写成《天才的编辑》一书。2016年8月,由《天才的编辑》改编而成的电影《天才捕手》在美国上映。科林叔饰演麦克斯·帕金斯,裘德·洛饰演沃尔夫。这是一对迷人的组合。伯格想保护书中的素材不被电影所扭曲,高度参与到了电影的制作中。可惜优秀的传记作家并不一定就是杰出的编剧。小说和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显然是两套不同的话语系统。相比传记,电影并不出彩,情节推进缺乏铺垫,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结构疏散,叙事和情感略寡淡,主要是靠两位男主的迷人气质在撑场。



▲ 敢问文艺青年怎么能抵挡住这两位男主排山倒海般的英伦气质。故事讲得再平都能忍。

伯格向片方提的最好的建议,或许就是让科林•费斯来饰演麦克斯•珀金斯,因为他们的气质真的太接近了——睿智、谦逊、低调、正直,毫无瑕疵。


影片的高潮在结尾处。麦克斯和沃尔夫最终达成了和解,在沃尔夫病重弥留之际,他给麦克斯写下了一封绝笔,回忆起他们最艰辛也是最快乐的日子:冬季来临时麦克斯去码头接他,他们来到写作《天使,望故乡》时曾居住过的地方,爬上防火通道,踢碎落满尘埃的窗户,来到了空无一人的楼顶,俯瞰整座城市。那时,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冷暖、荣耀和它散发出来的力量。那时他们还有远大的梦。




如今编辑们仍延续着前辈们的经验和传统,用心经营着这份事业 。只是时代不同,受众不同,编辑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些改变,但其中要付出的心力只多不减。行路不易,在此致敬所有的编辑。

做書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 如何制定读书计划 投稿说明 编辑生活范文 编辑手记范文 诗歌出版 从想法到成书 书店范文 电子书 kindle 豆瓣阅读 知乎 离线 独立出版 刘瑞琳 李昕 谈页边距 沈昌文 范用 汪家明 姜峰 原研哉 朱赢椿 聂永真 杨林青 王志弘 诚品 PAGEONE 钱晓华 方所 万圣书园 理想国 再谈编辑 再谈电子书 再谈读书 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 2016中国最美的书书单 Goodreads2016书单 2016《纽约时报》年度书单 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 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