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迷局——双狮民国
这一章出场人物多,历史事件多,篇幅就长,但有一点,线索很明确,只要能跟着小熊的思路走,节奏很明快的啦。
所谓纲举目张,先理出一个民初南北派系源流表,一切就都在掌握中。
先说北洋,北洋的根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练军,谁练谁得利。
袁世凯接手的是李中堂的政治遗产,先练1、2两师,新兵加旧淮系营官。1师袁亲力亲为,到练2师时,段祺瑞这样的淮系士官已经成长起来,就段管得多些。
但袁还有一个纯嫡系梦,不满足于光有承袭旧淮系的1、2师,就从自己经营已久的山东再招新兵,练第3师,作为主力培养。
练到一半,清廷派京旗兵给他,名为委培,实为监视。番号变一次,京旗为天子门下,占了北1师番号,原1变2,2变4,3因为正在练,没动。日后从4里演化出5,从3里演化出6、20、混2。
前文说过,练北3师时,其中有江南自强军的种子,后又有良弼的掺沙子计划,吴禄贞的湖北士官系来插一脚,于是北3系列的北6、北20、北混2也被感染。
所以总体看,辛亥前后,不算清廷嫡系,真正的北洋军大体可分为,北2(袁世凯),北4、5(袁世凯、段祺瑞),北3、6、20、混2(袁世凯、吴禄贞)。此外还有河南毅军,受袁的遥控。
再看南方,乱党内部的派阀则以省籍、世代、相性为划分三要素。
同盟会以外最大的为鄂、浙两系,当然鄂浙内部还各有细分。鄂系共进会内的少壮军人、丘八爷爷们分为两股,蔡汉卿的第4师为保黎派,张振武的将校团为倒黎派。
浙系内,出身金华丽水或杭绍的,也就是光复会系,称乡土派。出身宁波、湖州,长期在上海发展的称海派。
从对外关系上讲,鄂系因为与文学社、阳夏之战等等恩怨,坚决反黄兴。浙系光复会和大炮是老冤家。
只有浙籍海派亲孙,陈其美、蒋介石就是这一派。
同盟会内就更热闹了。孙文拥闽粤同乡以及上海帮支持。黄兴是湖南帮名义上的大哥,但性格原因,不太管具体事务,主要管赣宁诸军,也就是原先南9师系统的队伍,湖南帮具体事务是宋教仁在打理。
再看宋,湖南帮内部号称有四杰,龙凤麟渔。
龙璋,早年郭嵩焘、刘坤一的谋主,老了之后,仗着在东南幕府中累积的人脉,专干包庇湖南籍乱党的勾当,博孟尝君的美名。
谭人凤,十七岁出来混黑社会,两湖哥老会的大龙头。
周震麟,学阀型人物,专教人登龙术,门生中学得最好的是毛伢子,未来的任教主。
老四渔父宋教仁,桃源帮的大哥,手下胡瑛、谭振哼哈二将。
四派当中,桃源帮的基础最实。此外,同盟会内非孙粤系的各外省籍中生代,也傍在宋的一边。宋还有一点占优,共进、光复二会因为孙黄关系不支持同盟会,但和他关系不错。从这而论,他在南京算半个地下组织部长。
地下组织部长
派系介绍完了,进正题。枪响之后,南孙北袁未登场之前,是否有别的变数?有。袁从老家出山,先去湖北前线,再返北京。而孙也是从欧美归来,先回广东,再赴南京。
在两只猴子都未进京操盘之前,有过一次北方吴阎配,南方黄宋配的历史机缘。
吴禄贞拥北6想和阎锡山搭档,搞燕晋联军上位,虽因刺杀没成,但机会还是有的。当晚吴死,刺客逃,但部队还在按原计划动员。团长齐燮元虽北洋出身,但他也想押宝,去找晋军代表,用我,我做魏延,继续和滦州北20会合,奇袭燕京。
晋方对北6师内部变化根本摸不着头脑,但原吴手下的湖北士官系参谋们觉得齐不可用,不准。于是参谋处烧粮秣入晋,而齐把附近清廷禁卫军击破,自引军南下,去投李纯。
历史对阎锡山还不错,又给了他一次建立不世奇功的机会,北6走,北3来,又有一位炮团刘团长来联络,要夜献曹锟,可被吴佩孚吴秀才识破,刘团长挂点。滦州的北20不敢动了,袁入京,北方稳定。
南方,孙未至,宋教仁劝黄兴先到者为王,继位总统,湖南天下。宋在此时其实还不是法式内阁制的拥趸,黄要是当总统,他就赞同美式,因为黄来其实就是他实控。但黄是乡村士绅性格,古书读得太多,先是犹豫不决,后听说孙要归来的消息,就让了。
为什么呢?黄说他不想做杨秀清第二,把宋气到半死。孙到任,宋转而主张法式政体,金陵变成外和谐内暗涌的二元局。
辛亥,袁世凯的牌在哪里?袁倚重二杨,拟定应变二策。正招,促和,以掮客身份哄南诈清,摘桃子;备招,南方执意北伐,袁就把自己摆到直鲁豫地方咨议局总召的地位,离京赴津,让开北伐通路,武装中立。
二杨给他分析,南军北伐,无非两个结果,惨胜或是速胜。惨胜,袁就顺势出来捡便宜;速胜,北伐军也势必南返,到时北方留后的位置还是袁的。
为达成目标,袁要做的功课就是把清廷留在关内,然后静观南方和战与否。
清廷有两个打算,一是陕甘总督升允带着马家军死攻陕西,预备拿下西安,迎宣统仿庚子例西狩。二是良弼要迁都热河,为东归满洲预热。
袁是不能让清廷走的,药酒除良,派毅军赵倜部二十营入陕暗助秦军,西援凤翔,东援乾州。并以朝廷之命矫诏升允,嘱其不得东进。
扣住了紫禁城的行囊,然后看紫金山的动作。
南京城,孙系是一定要战。北伐底定,大炮兄功名事业必是全盛,到时天与人归,顺理成章的假林肯、真刘邦。
所以孙系北伐最积极,一马当先攻进徐州的就是粤军。宋系主和,因为要是孙经由北伐,挟胜势上位,美国模式就彻底定了,那他们的法式梦怎么办?
为了这点,弃孙就袁是唯一选择,只要袁能逼宫,宋就可以给只反满的鄂、浙系一个满意的交代,然后联手搅和,坏了孙的白宫梦。
为了这个目的,宋出招了。通过光复会的陶成章指使驻宁浙军闹饷,以此作为宋在国会哭穷主和的由头。
当时粤军已经北上徐州,驻宁四军中,镇军主战,往北开拔;苏军依附于黄兴,而黄偏他的湖南小弟一些;还有淞军,其实就是李燮和掌握的湘军,他坚决反陈其美。
南京国会里宋系的压力孙扛不住,但孙还有机会反制。没饷,那就找钱吧,日本出千万日元,也同意民军借道关东州抄清廷后路,要求是事后拿满洲做花红。德国出马克并愿意第一个与南京建交,要求是民国未来入反英同盟。
大炮都同意,但操作有问题,对日他让黄跟进,对德他让留欧支部跟进。结果转了一圈,黄把任务交给宋小弟,留比法会也找宋大哥商量,不出所料,两件军购案到这就算完了。宋继续鼓动暗涌,孙退了,和谈。
当然宋还有一个担心,万一这边发出和谈讯号,那边袁却不能顺利逼宫,局面变为不是和袁,而是和番,就尴尬了,
排满的基本价值是不能背离的
。
所以宋还有一手准备,暗地让援鄂湘军的头头赵恒惕从湖北前线再来一个主战通电以作预备。
万一袁不能成为南方谈判对手,那前次南北议和密电的签字者,即大总统阁下,就会在宋控制的国会里被反过来扣上一顶和谈误国的汉奸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