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家中
一
此时,台风送来暴雨,静坐老屋的金福元,记挂南山脚挂果了的半亩瓯柑林,不时打望一眼白茫茫的窗外。这瓯柑,是他不多的经济来源之一。
生于1926年的金福元,是温州抗战老兵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也91岁了。他还开得动三轮车,但一天只摘得完两棵瓯柑树。去年冬天,多亏十几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年轻人帮他采摘,才没让柑子烂在泥里。
他不是《劳燕》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原型,但他的经历给了张翎创造“刘兆虎”时的一些灵感。
二
1941年4月19日,金福元在瑞安毓蒙中学读书,目睹日寇侵占瑞安。他记得,先是看到日本巡逻舰开到东山港口,用大炮轰打瑞安,炮击约10分钟后,来了几架飞机,低空用机关枪朝民房扫射。约过20分钟,几架轰炸机过来,向瑞安城投下五六颗炸弹,又在空中盘旋许久。过了一会儿,日寇陆军从东山登陆,进入城区。瑞安城沦陷。他匆忙从学校逃离,当时飞云江轮船已停止过渡,只好向北逃到万松山,转向陶山方向走,平安返家已近黄昏。这番逃难苦楚使他明白中国衰弱,正在受欺侮。
半年后,遥远海面上,爆炸引发的烈焰映亮了现代历史的另一种走向,一个温州乡下少年的人生也由此改写。
12月7日清晨,日军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后第二天,已经在本土对抗日本军队数年之久的中国不失时机地提出与美国“组建联合国组织”,得到反法西斯国家一致赞同。紧接着由罗斯福总统提议,由中美英联合组建中国战区统帅部,中美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全面合作。1942年5月4日,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飞抵重庆。他是奉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欧内斯特·金口谕,“你现在到中国去,尽快地建立起一些基地”。当时,美国海军预判,未来三四年内,盟军有很大可能性将在中国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梅乐斯的任务是尽一切所能开辟基地迎接盟军登陆中国东南沿南地带。
6月14日,梅乐斯一行进入被日军占领的温州。翌年的4月15日 ,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订《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其中包括“打游击”——在日军占领的大城市、主要据点、重要交通线沿途之外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建立训练营、观察哨、气象站、破坏小组、游击纵队,袭击和破坏日军的基地、补给库、交通线、营地、营房和军事单位。
1943年春天起,从西北陕坝到广西南宁,13个训练营设立起来了,训练课目为卡宾、汤姆逊冲锋枪、火箭筒(曲射、直射)、射击、擒拿术等,毕业后换发美国武器。前后近十万之众的学员,成为敌后对日游击战的一支强大力量。按照梅乐斯的构想:所有的美籍教官能够与他们所训练的学员并肩对日殊死作战。为此,已经晋升为海军少将的梅乐斯警告那些美国教官说:“记住,如果你不把这些学生训练好,将来倒霉的是你的脖子!”
金老送行
三
1944年7月下旬,海军陆战队的柯罗斯中尉等几个人,从第一训练营所在的皖南雄村出发,步行到达浙江沿海地带,按命令准备在两年前梅乐斯考察过的温州建立第八训练营。然而,由于日军攻占了温州和邻近地区,在危险逼迫下,这几个人连续搬迁了三次,又因为没有配备无线电装置,他们没有收发报机,不久就与重庆的总部失去了联系。等他们钻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群山环绕遮蔽的地方,此地受日机轰炸和日军进犯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步行一两百里的路程,就能进入日占区和出海口执行任务。这个地方名叫玉壶,隶属瑞安县边缘(后归入文成县)。于是落址当地一处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三进大宅,这个营地也就叫“玉壶营”。
重庆方面只能从报纸上偶尔刊登的蛛丝马迹来猜测他们的行程。经过一点一点地寻找,1944年9月,总部给瑞安营地送来了51个美国人,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时随着战事的发展,受训过的美国教官已经不够用了,派来的这些美国大兵很多是新入伍的。于是玉壶训练营便成立了两个训练班,一个负责训练中国学员,另一个负责训练美国教官。在梅乐斯的回忆录中,玉壶营异常清苦,由于地理阻隔,这个营几乎孤悬世外,为了寄一次信,要步行往返80英里。不久,教官和学员开始把寄信当成一种娱乐,用来调剂枯燥的生活。
玉壶有个“中美特种技术训练营”在招学员,学成后上前线打日本鬼子——消息流传到年轻的教员金元福这时,他立刻相约同学一起去报考。又找了各种关系担保,终于考上。金福元上的这一期,学员300多人,美国教官20余名。训练异常严格,并且有语言障碍,但金元福决心很大,学习刻苦。他的射击成绩较好,而且掌握了爆破专长。
四
6个月后,一行脚步从瓯柑林边泥路上碾过,洒向外面的世界。
因前线急需人员,金福元提前毕业,分配到台州海门,执行炸毁日本司令部联防队任务。他扮成商人身份,花了两个来月时间与汉奸商会会长联络感情,混熟之后,趁一个节日,以送礼名义,和商会会长一起进入司令部。是夜10时10分,金元福起身离开,出了碉堡,坐上黄包车,告辞商会会长,10时20分至30分许,埋藏在礼品里的炸药于设定时间起爆,金元福正在半途中,听到了如约而至的巨响。
在那之后的人生中,他可能都没有感受过如此震颤与狂喜。那年他20岁也不到。
等到沧桑大半世过去,金福元再度激越难抑之时,是他领到了一枚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章。“同样是打日本鬼子的中国军人,我得到了尊严、名分。”
金老的瓯柑园就在瑞安市马屿镇石井村的山边,那里是瑞安白鹭基地,很多白色鸥鹭翔集其上。
“我最喜欢我的陋室和这片土地”
采访地点:破败不堪的二层楼一间,另外有半间中堂原来的门不蔽风日,义工们把门修理了一下。
采访提纲:吴越
协助采访:温州关爱老兵总队瑞安支队队长蔡桂顺
问
:如何理解中日战争?
金福元
:日本人早就有狼子野心,要灭亡中国,从明朝的倭寇时就开始了。他们要灭亡我们,我们必须抗战到底!中国必须要打,这关系到民族尊严问题。
问
:如何评价自己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金福元
:我们参与抗战是在抗战末期,日本人已经衰弱,知道太平洋已经被美国封锁,只想从陆路从福建沿海向北撤退,我们就追着他们打。日本人这么坏,他们杀我们,我们就复仇,以血还血。我们炸毁了日本人驻台州司令部,我们打击了他们的士气,损耗他们的兵力。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中国军人该做的。贡献应该有,否则,我们那么多弟兄死得就没有价值了。
问
:还记得采访过你的女作家张翎吗?对她印象如何?
金福元
:她很有道德、有正义感、很善良、很关心我们这些老兵。工作很认真。你也认识她吗?请代我向张翎问好。
问:
平时最喜欢吃什么?喜欢看什么?
金福元
:喜欢吃蔬菜。看电视剧,抗战片,特别喜欢看关于抗战的历史书。冬天我就坐在那儿(指菜园木栏下面的木头墩座)看书,晒太阳。
问
:觉得家乡变化大吗?
金福元
:大。现在高楼大厦、路道宽敞。高科技,做梦都想不到。
【为这次采访提供了大力帮助的蔡桂顺在此插了一句说:我们前几天为金老安装了空调,他舍不得用,还把外机排风口用纸板挡住,说是挡灰尘,我们赶紧教他如何使用。】
问:
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地方?
金福元
:最喜欢我的这间陋室和土地。我没有什么朋友,唯一的一个结拜兄弟是战友,我们一起去玉壶训练班当兵,后来,他不在了。我现在不大外出,与村民也没有什么沟通。合不来。我现在每天去地里看看庄稼,看它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就很舒服。土地就是我的朋友。
问
:如今有什么心愿?
金福元
:我这辈子没有后代,只想和老伴健健康康再活几年。
本文附注:
(1)8月1日下午,就在本文写作之际,收到张翎消息:“温州参加淞沪会战老兵,101岁的彭康昌老先生昨天摔倒,陷入深度昏迷。我原定邀请他来参加9月2日《劳燕》温州发布会。”几个小时后,夜九点,张翎告知,彭老去世。他带走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历史的声音,又轻了一重。
(2)本文对老兵金福元的采访,系温州关爱抗战老兵总队瑞安支队队长蔡桂顺于7月30日专程来到金福元老人家中,以笔者的采访提纲代为访问并整理而成,并保存了采访现场视频。特此衷心感谢蔡桂顺先生及诸多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大力帮助,并对你们为老兵做的寻访、求证、探望、陪伴、关爱、口述历史整理和经济援助等工作表示敬意。
(3)本文写作中援引的历史资料主要来自于孙丹年女士著《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一书。在此一并致谢!
2017年,《收获》长篇专号全新改版,60克轻质纸,厚达400页。由2卷改为4卷:春卷,夏卷,秋卷,冬卷。
定价:32元
《收获》微店有售。长按二维码可进入。
《收获》发行部:021-5403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