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觉志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六根  ·  王月鹏 | 他的心里装着比海更大的事 ·  4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AI赚钱项目。AI大模型实在太多了,各有所长 ... ·  4 天前  
视觉志  ·  小杨哥:荣华富贵,一场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视觉志

《二十二》:如果连中国人都歧视“慰安妇”,她们还能依靠谁?

视觉志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8-17 20:29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视觉志


除了建军节,七夕节,

八月还有哪些值得纪念的日子?

八月十四: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网上是这样定义“慰安妇”的

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通过诱骗和强迫等手段强征的随军性奴隶。


有三个令人痛心的数字:32,22,8 。


 32 


《三十二》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之所以起名《三十二》是因为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只剩下了32位。



2012年,导演郭柯被一篇题目为“中国‘慰安妇’生下日本后人”的文章吸引,他感觉这背后肯定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决定下乡拜访这位老人,去了解她的故事。


这位老人叫韦绍兰,是中国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公开身份而且有日本血缘孩子的“慰安妇”。


郭柯和韦绍兰老人


1944年,24岁的韦绍兰和1岁的女儿一起被日军关进“慰安营”,3个月的时间里,她受尽磨难和侮辱,为了逃离地狱,她每次都在洗衣服的时候悄悄观察周围的环境,一次,趁着日军疏忽,她带着女儿一起连夜逃了出来。


回到家不久,年幼的女儿就不幸夭折了。后来,她发现自己怀了日本人的孩子,她深知那3个月里受过的折磨,担心自己没有生育能力,再加上母性的温暖和不忍,她还是决定生下儿子:罗善学。


韦绍兰和儿子罗善学


深入了解了其中的故事之后,郭柯深受震撼,决定把它拍成一部剧情片,但是当时的郭柯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没有人愿意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资助他,只承诺给他几十万的资金,无奈之下,他只能把大纲都拟好的剧情片改成了不需要太多成本的纪录片。



没有跌宕的剧情,也没有深究老人背后的故事,影片只是平静地记录了韦绍兰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全程娓娓道来却震撼人心。镜头下的她,就像没有那段痛苦的经历一样,笑意盈盈,那样可爱,那样温暖。


老人唱歌片段


“只愁命短不愁穷,只要命长,再苦再穷也不怕。”

“这世界这么好,红红火火的,现在都没想死了。”

“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你能相信这是有那样一段黑暗经历的老人说的话吗?


即使有过那样一段噩梦般的遭遇,她仍然只记得这个世界的美好...

世界以痛待之,她却回馈以歌,真诚善良的人啊,愿你们被岁月温柔相待。



 22 



2014年,当郭柯再次探访这些老人时,发现其中的11人已经去世,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只剩下了22,这也是纪录电影《二十二》名字的由来。



但是制作经费仍然是一个大问题。郭柯实在没有办法,找到了鲜有交情的张歆艺求助,张歆艺立马拿出100万帮助他,还有100万,是32099位自愿为影片众筹资助的人,正是他们,才让这部影片能及时更早的跟大家见面。


还有冯小刚导演的呼吁,孙红雷,何炅,舒淇,张一山等更多明星的转发和响应,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皇天不负有心人,尽管电影的排片率很低,但是到8月16日,票房还是超过了4000万。郭柯也表示,这次影片所获得的全部利润,都将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去帮助这些受害老人。


拍摄《二十二》时,郭柯坚持“三不原则”:不细问痛苦经历,不深究歧视非议,不探讨日军私生子,就只是用镜头记录下她们真实的生活现状。


当老人们回忆那段往事,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郭柯便把镜头关掉,对于老人们背后的故事,没有诱导,没有深究,从来都不想用“悲情”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他只想让下一代知道,这些曾经被泯灭人性的制度迫害的老人们,是多么坚强,多么值得人们尊敬



《二十二》预告片



  8  



截止到2017年8月,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只剩下8,而且都已年逾九十,就在影片上映的前两天,中国最后一位起诉日本政府的“慰安妇”老人,也在不到10平米的家中溘然离世...



这位老人叫黄有良,1941年,15岁的她在田里收割水稻,却遭到了日军的性侵,豆蔻年华瞬间被毁,她被抓进慰安所两年。一天,饱受折磨的她全身发烫昏迷不醒,被扔进山沟里自生自灭,家里人知道了她的情况,赶紧把她带回了家,后来日军追查,家人立了一个假坟头,谎称黄有良已经死了,才让她逃过这一劫。


2001年7月,黄有良和其余7名“慰安妇”幸存者联合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向她们道歉,恢复她们的荣誉,这场诉讼僵持了整整10年,日方法院虽然承认了当年的事实,但是却以“个人无权起诉国家”为由,判定原告败诉并驳回其上诉...



老人离世的前一个星期,记者采访她时,她蜷缩在一张掉了漆的木床角落里,老人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体重不足80斤,她抬头望着漏雨的屋顶,目光黯淡死寂:“我老了,在等死,没有什么办法。”



2017年8月12日,黄有良老人在家中去世,享年90岁,在深深地叹了最后一口气后,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她们用一生等待日本政府的道歉,而日本政府却在耗费她们的一生等着她们死亡。


在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数量越来越少...

2012年,剩下32位,

2014年,只剩22位,

2017年8月12日,只剩下8位...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慰安妇”数量有超过20万人...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这个数字最终还是会成为0,但是那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日本在等着她们死去消失,这样,那段历史就可以被篡写甚至销毁...

不能因为这段历史太悲痛就拒绝去碰触,我们需要了解,再痛苦的真相都没有被忘记泯灭来得悲哀....


随着纪录片《二十二》的播放,“慰安妇”问题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一篇“我恨日本人,但我更恨中国人”的“慰安妇”自述文章,遭到疯狂转发,但是经苏智良(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证实,这其实是人们后期伪造的文章,并不真实...


关注“慰安妇”群体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关心,帮助,而不是把她们当成现代舆论的消费品,这样大肆渲染以讹传讹,首先就是对她们的不尊重。


这篇文章虽然是假的,但是反过来想,为什么我们会相信这是真的?

这就是最悲哀的地方,因为她们真的受到过来自中国同胞们的虐待...


黄有良老人在逃出“慰安营”后,嫁给了患有麻风病的丈夫,老人回忆说:“他知道我的过去,一生气就打我,骂我。”而且老人的儿子胡亚前在小时候,就经常受到周围孩子的嘲笑和排斥,更可悲的是,胡亚前的儿子,因为奶奶的身份也被周围人歧视,遭受着自己当年一样的经历,受人指指点点。


黄有良老人和儿子


不得不承认,有些中国人比日本人做得更过分...


侯二毛,一个当时才13岁的山西少女,被掳进了“慰安营”,逃出后发现自己怀了日本人的孩子,家人用木杠在她肚子上擀,赶驴拽着她在山路上颠,但孩子还是没掉,村里人不干,找到一个老中医要了一剂烈药给侯二毛灌了进去,她在炕上挣扎了两天两夜,第三天生生地疼死在了被她捶塌的土炕上...即使是这样,村里人依旧不放过她,打了三根七寸长的铁钉,钉进了侯二毛的肚子里,边钉边喊着:“不让小鬼子的孽种出来祸害人!”


她们本以为逃出地狱能回到盼望已久的家乡,但是等待她们的却是无休无尽的漫骂和羞辱,家人以她们为耻,乡亲朋友把她们当成“毒瘤”,她们的后代被人指着脊梁骨骂...


那些饱受命运摧残的灵魂,本应该温柔以待,而我们却继续在她们的伤口上撒盐...

你可能会说旧社会的人们思想封建,她们有这样的遭遇在所难免,但是现代社会的人仍然没有给予她们足够的尊重。


2016年,关于上海一家“海乃家”的慰安所旧址该不该被拆迁,引起了热议。



就算在上海这所开放发达的国际化都市,依然有人会把这里称作“妓院”,把慰安妇看成是历史的污点,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里面有不可触碰的敏感的话题,所以他们拒绝去了解这段历史,甚至要把印证那段历史的东西抹掉。


8月14日,《二十二》首映当天,甚至有观众在观影时数次笑场,对其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他也怒怼:“我笑关你什么事!”




......


为什么抗战期间,有那么多人受到“慰安妇”制度的摧残,却只有少数几个人敢于并且愿意站出来指正日本人的罪行?


因为她们最相信最能依靠的同胞们没有给予她们该有的尊重,没有坚定的站在她们背后支持她们。


如果连中国人都认为这是耻辱的话,那曾经的耻辱,永远都得不到该有的伸张和道歉。


《二十二》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更是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我们只知道以一个“爱国者”的身份,把她们的经历遭遇当成工具,来指责日本人的罪行,却没有做好“亲人”的角色,任凭她们遭受来自同胞们的羞辱谩骂却视而不见... 


如果连中国人都歧视“慰安妇”,风烛残年的她们,还能依靠谁?


……



电影还在上映,而岁月如此无情,正在带走一个又一个曾经被摧残的生命。


正义会最终到来吗?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可是,留给正义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