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fall申请季,
前有港中文部分滚动录取专业提前招满
,距离往年DDL还有四个月就宣布提前关闭申请通道;
后有港理工网申系统大崩溃,卡哭一众DDL战士:
材料早早交完,但直到今天,香港院校的offer仍在缓慢发送之中,
不少同学仍在面临 0 offer现状,沉寂已久的邮箱难得一响也不过是一闪而过的面邀。
以至社交平台中关于
今年香港申请卷疯,港三申请难度反超新二的言论陆续出台:
图源:小红书
难道今年的港校竞争真的如此疯狂?
连QS综合排名第8,连续7年蝉联亚洲第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综排跃迁至全球第15名的南洋理工大学都被其超越?
网络信息纷纷杂杂,而从今年康石石了解到的港新真实申请情况来看,只能说
随着性价比在留学决策中影响力剧增,香港的留学热度在持续上升
。
今年港三申请确实是卷过了头,
就连25U.S.News排名中新晋港三的港理工也基本没给双非学生留活路。
但新二还是新二,申请难度不是这么简单就被超越的。
01
港新申请战局:一场“掐尖”与“养鱼”的博弈
港三录取战略,一个词概括就是“掐尖”。
前不久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
陆续推出夏令营公告,被录取学院不仅可以预先获得录取通知书
,还伴有高额奖学金与名企实习offer大礼包。
25fall的战争还未结束,26fall的硝烟就已开始弥漫。
而开头所提到的港中文因申请人数过多提前招满关闭申请通道等等,也作为“掐尖”中的一环,
后续随之而来还有闪电下发的offer与短至一周的极限留位费倒计时。
无论提前抢跑、早录早发、还是早收留位费,港三的诸多手段都在明确一个目标——
先抢先得,把第一批优质生源收入囊中,其他再议。
所以目标是港校的学生,确实早申早有优势。
反观新二,招生策略却稳扎稳打:宁缺毋滥,全年“养鱼池”。
对新加坡院校,尤其是新加坡国立而言,
除顶尖候选人能速拿offer外,多数申请者需熬到申请季的最后一刻才见分晓。
或许有同学会忍不住幻想,到这一步,新二会不会按顺序把剩下的学生招了?就算条件差了点,是不是也能“捡漏”上岸?
但别忘了
新加坡还有春季入学“兜底”。
既然春季入学对比起秋季竞争没那么激烈,会放入一些背景稍低的学生进来,为何要在秋季入学就自降门槛呢?
要知道去年申请季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Z同学作为第一批拿offer的人
,还在申到新国立最新开设专业整合设计时提到,
因为是新开专业,录取人数未过半,为专业打call:
可直到申请尾声,未满20人的整合设计专业也仍然把条件卡得死死的
,Z同学进入新生群后发现同学都是清华、UAL、上交、武大等名校毕业生,门槛半点没降:
这套只升不降的录取标准长年稳住了新国立与南洋理工的申请难度。
就连今年康石石第一批拿到新国立offer的学生,同样也是能拿下哈佛等院校offer的水平。
新二有多“挑剔”,可想而知。
同理,强者自强,
如果有同学想把新二当保底,申请时间适当往后放放也无妨。
02
但具体到专业,情况又有了变化
不提专业的院校分析参考价值总是差了一截,
具体到每个同学身上,能否上岸最终还得看自己申请的专业情况如何。
而说起港三新二中工业交互“顶流”,往往少不了
香港大学与新加坡国立的这三大专业
,分别是:
港大创新设计与技术(简称
IDT)
顾名思义,教学主打设计+技术,录取关键词“
工程或相关理学学位
”:
新国立
创新设计与工程(简称EDI)
,一门以创业思维+设计+技术创新解决社会难题的专业,录取关键词“
工业设计相关学位,作品集
”:
以及
新国立的整合设计
,一个把服务+体验+互动+变革设计整合起来的专业,录取关键词“
设计学科
相关学位或具有其他资格与成就的候选人,
成绩优异
或二等荣誉学位以上”:
从上往下,可以看出对申请人背景限制逐渐放宽,
尤其对艺术设计生而言,专业友好性也逐步增加。
虽然第一部分和同学介绍新二宁缺毋滥的招生态度,但面对我们艺术设计背景的同学,
新国立卡的与其说是院校背景,不如说是履历与设计实力。
包括康石石东家H·ART的Z同学,作为转专业学生,尝试了工业、交互、游戏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做作品集过程中,竭尽所能把每个领域项目都做踏实,后续凭借这份的作品集,
楞是以211纯艺背景成功上岸新国立整合设计专业。
所以
从设计留学角度来看,新国立给了同学们提供了更多上岸的可能性
,面对努力刻苦派,新二还是很乐意给机会的。
此外申请热门专业还有
香港科技大学的技术领导力与创业精神MSc、综合系统设计
Mphil。
后者研究领域涉及医疗设计、人工智能硬件、增强现实
、计算机视觉、创新设计、综合系统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可穿戴医疗设备
、可持续设计等28个方向,学
费44500港元/年,学制两年。
另外还提供两年下来补贴到手
近41w人民币的PGS奖学金。
又因
作为预博士学位的研究型硕士存在,不仅作品集要求高,还需同步提交研究计划书。申请难度不输港大、新国立等专业。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W同学 获香港科技大学 智能制造 Mphil offer
如果各位同学想拿下港科综合系统设计Mphil,尤其是对奖学金也颇有想法,
按照普通思路做准备肯定不够到位
。想要把握先机,
专利与奖项也别落下了。
康石石东家H·ART学员拿下的专利证书(部分)
03
最后,专业与未来发展的匹配性也同等重要
在前文介绍的众多专业中,
选择港大IDT专业,需要提前了解作为设计+技术的“顶流”,它有几大特殊之处:
1、选课不受限,工程学院系列课程任挑;
2、毕业时可根据学生选修课程制定学位;
3、学制短,如果想学精并转行就业,需要提前积累相关行业工作机会
。
换句话说入读港大
创新设计与技术(
IDT),就是为了换背景找个跳板。
关于换的是什么背景,如何积累入行资源需要在入学之前就有相关积累。
而
新国立的
创新设计与工程(EDI),
港科的技术领导力与创业精神
,更适合有创业想法,或想
入职战略咨询等公司
的同学选择。
同样地,香港科技大学无论是早已开设的
综合系统设计Mphil,还是今年
新增的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硕士专业
,都紧紧围绕
港科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强项发展
,更适合想往
人机交互发展
的同学选择。
但对于
未来仍然想沿着设计领域继续发展的同学而言
,匹配度最高,且
在设计领域就业名声最响、企业认可度同样还是最高的
,恰恰是前文没有太多介绍,在今年U.S.News排名出来后
“新晋港三”的香港理工大学。
其艺术设计不同于上述院校中的“附属品”存在,作为港理工强势专业,高达十二层的独栋设计大楼,机房里放置着最新的苹果iMac,
实验室里的3D打印、激光切割、焊枪改锥、机械臂等设施,满足每一个设计学生的需求。
就业上,港理工的设计也独占鳌头,关于港理工为学生提供实习/合作项目的企业名单,涵盖
宝马迷你、华为、飞利浦、渣打银行、支付宝、大疆、罗技、维他奶等众多选择:
康石石东家
就读于港理工智能系统设计专业的J同学,在就读分享时提到
学生毕设围绕校企合作的形势展开,有小鹏、广汽、华为以及一些香港本土企业。
在港理工读设计,毕业后留在粤港澳地区工作有近乎垄断性的优势。
无论是
智能系统设计、智能服务设计、智能可穿戴还是智能建造等专业都入股不亏。
跳出专业,还会发现
新加坡制造业集中于电子制造、化工与能源、生物医药这类技术密集型产业
;
香港急需加入工业4.0转型
,为此甘愿联合拥有
“硅谷基因”的深圳、“制造底蕴”的广州、以及强势“文旅IP”输出的澳门,
成为巨型人才输送库。
可以说各地经济政策发展情况,同样也是升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里基于篇幅有限,就不展开介绍了,如果各位同学对于个
人升学规划、
艺术
留学、艺术设计保研、背景提升、作品集创作
还有其它疑问
,或者需要帮助,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向我提问: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