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结构金融研究
领证券化航向,化艰险于无声处,护新常态路径,踌辉煌在朝夕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道无形我有型  ·  恭喜麦克罗伊赢下比赛!-2025020411 ... ·  昨天  
财联社AI daily  ·  界面财联社“AI小财神”正式上线 ... ·  2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界面财联社“AI小财神”正式上线 ...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中信银行2025年度招聘公告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全面开启通知!校招网申 ... ·  2 天前  
成方三十二  ·  商务部发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结构金融研究

[CAS资讯] PPP研讨会热议资产证券化 打通“投融管退”最后一公里

结构金融研究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7-10 07:36

正文

"任何一个领域,资本进入的前提就是考虑如何退出,如果说不清楚怎么退,资本是很难进入的。这在基础设施PPP项目中也是同理。” 2017年6月25日,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在主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PPP模式创新”的第二届广州PPP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投融管退”中“退”是最后一公里,可以说“退出”正是投资的终极目标,甚至是判断一项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但是在PPP领域,动辄20年以上的投资期限,往往让关注资金周转率的投资者望而生畏。因此一个畅通的退出渠道对PPP尤为重要。

 日前,财政部、央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新规,吹响了PPP资产证券化扩容提速的“号角”。资产证券化使PPP退出机制更为完善,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解除后顾之忧。这一政策新动向会给行业带来多大影响?在第二届广州PPP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参会嘉宾们就资产证券化、监管新规等PPP领域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


发展PPP的“动机”:从融资到投资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减税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财力”大不如前,但地方升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却客观存在,因此满足基建融资需求被认为是PPP的主要推动力。

如今PPP又有了新的动力,就是投资需求。我国正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往社会资本热衷的领域,例如煤炭、钢铁、港口、房地产等,都在削减过剩产能和去库存,资本亟待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

   于是基建领域的优势得以显现。“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建成之后会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率,对大机构来讲是比较安全的领域。”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表示,“核心问题是不好进入,特别是股权类的投资。”城发基金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创新性投融资平台,受托管理着广州政府引导、直投、创投基金,并以PPP架构成功投资了南沙港铁路项目。

      各方参与者都对PPP持有高度热情,但往往不得其门而入。“我们不是在找项目,就是在找项目的路上。”上海宝冶集团总经理陈刚称,“像我们这种承包型的企业,很想跟金融机构一起承接更多的政府项目。”上海宝冶是隶属于中冶集团旗下的施工总承包企业。

“我们作为金融的‘搬运工’,也在思考和探讨,对于未来PPP发展,金融从业机构怎么样去深度进入。”首都建设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紫仪称。

 “以往我们更多的从融资的角度看问题,现在尝试用投资的角度。”林旭初称,“如果让这个领域‘可以投’的话,对财政、对社会资本,都是非常好的事。



PPP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不是所有的基建项目都适合做PPP。“市场需求大、投资金额大、技术可靠、收费相对容易、区域性强、要求明确的基建项目最适合做PPP,像电厂、交通、污水处理等。”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表示,“别的项目不是不能做PPP,但是难度很高。”

 PPP涉及面极广,参与者繁多、操作复杂,涉及到物有所值评价、风险分担机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多个环节,需要实务能力极强的复合型人才和复合型团队,初次做PPP往往要付出高成本“交学费”。“做第一个项目是非常难的,交易成本很高。第一个项目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和顾问,第二个项目可以一半地咨询,第三个项目就完全会了。”王守清称。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PPP是一个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PPP项目投资决策过程是“阳光化”流程,从可研到财政承受能力认证,合作伙伴双方在合同条款上清晰的形成风险共担方案,最后自愿签字进入建设过程。这种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过去比较高的决策错误发生率。

 贾康强调,在PPP的推进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要领。“政府和企业应该有一个意识,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专业机构一起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贾康称,“让一个个PPP项目不仅有隆重的‘婚礼’,而且能够发展为‘百年好合’的婚姻。”



新的发展思路:存量项目


今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严监管”之年,在PPP领域也出台了不少规范措施,例如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不允许明股实债,不允许兜底承诺等。

 但“严监管”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认为,PPP发展大趋势没有改变,对应的市场需求依然巨大。政策严格限制政府购买服务,就为PPP模式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允许兜底承诺,就让真正具有建设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方能够脱颖而出。

 韩志峰提出了在金融监管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新思路:加大存量项目PPP的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大量优质资产,这些存量项目具有稳定现金流,且项目本身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或是未来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在这些存量基础设施领域加大PPP的推广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或许会是下一阶段推广PPP的重要方向之一。“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新建项目上,把存量项目盘活了才能更好的推进新建项目”韩志峰称。

 韩志峰还建议创新PPP投融资机制和模式,把真正适合做长期投资的资金吸引到PPP领域来,和PPP项目建设期限相匹配。“比如说可以考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甚至海外资金等等。”韩志峰建议。


资产证券化提速 PPP实现金融闭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