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减税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财力”大不如前,但地方升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却客观存在,因此满足基建融资需求被认为是PPP的主要推动力。
如今PPP又有了新的动力,就是投资需求。我国正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往社会资本热衷的领域,例如煤炭、钢铁、港口、房地产等,都在削减过剩产能和去库存,资本亟待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
于是基建领域的优势得以显现。“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建成之后会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率,对大机构来讲是比较安全的领域。”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表示,“核心问题是不好进入,特别是股权类的投资。”城发基金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创新性投融资平台,受托管理着广州政府引导、直投、创投基金,并以PPP架构成功投资了南沙港铁路项目。
各方参与者都对PPP持有高度热情,但往往不得其门而入。“我们不是在找项目,就是在找项目的路上。”上海宝冶集团总经理陈刚称,“像我们这种承包型的企业,很想跟金融机构一起承接更多的政府项目。”上海宝冶是隶属于中冶集团旗下的施工总承包企业。
“我们作为金融的‘搬运工’,也在思考和探讨,对于未来PPP发展,金融从业机构怎么样去深度进入。”首都建设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紫仪称。
“以往我们更多的从融资的角度看问题,现在尝试用投资的角度。”林旭初称,“如果让这个领域‘可以投’的话,对财政、对社会资本,都是非常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