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ean Ye 编辑 小职酱
来源 | 瞎说职场(ID:HRInsight)
小职酱最近为大家创建了一个社群,群内有各领域职场大咖坐镇,解决大家的疑难杂症。
1)每周2次大咖直播课
2)每天一个职场技巧
3)每周职场大咖答疑
识别二维码,直接进群
↓↓↓
编者按:
10月29日,
深圳
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深圳
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提出
推行强制休假制度
,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作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不少网友对
推行强制休假制度
表示支持,但也直言担心无法改变“996”的工作模式。业内专家认为,
强制休假
的新规出台有一定示范效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换成人话来说是:这是好的开始,但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落实不了,等于口惠而实不至。如果落实了,可能就是掀翻996的第一步。
但是,
短期没有落地方案
。
强制休假制度是这么说的:
用人单位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员工作息时间,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实行轮休制度,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人体机能过度损耗或者身心健康伤害。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监督检查。
再往后翻,第六章法律责任,如果企业做不到如何追责呢?
第一百三十八条【违反职业健康有关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三章第四节有关规定的,依照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细数一下,条例认为:
劳动法、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是「强制休假」能够实现的背后靠山
。
有了这么强有力的三座山,想要落地,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从现实出发,如果企业有心,想吃这「半碗残酒」没丝毫难度。比如:
-
奋斗者协议:最近的新闻提到过,奋斗者协议被广东高院认定有效了,呵呵
-
休假申请制度:休假是要申请的,你员工不申请,我企业没办法;
-
休假办公:休假员工必须提,但是提完了还是出现在了公司,为啥呢?我只能说你选择在公司休假,觉悟太高了。
条例真正的亮点不在强制休假,而是……
我通读了《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以下简称深圳条例)。「强制休假」出现在条例的第三章第四节「职业健康」章节里。
「职业健康」章节900字出头,其中涉及的范畴包括:
-
-
-
-
-
-
而强制休假部分,只有130字,根本不是条例的重点。
但架不住这一部分太吸引眼球了,兼具了冲突性和相关性,被媒体们一口咬住。
明确了对员工健康,企业需要承担雇主责任。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健康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承担主体责任
。
条例里重点拆出了这几部分,这是组织上对企业的呼唤:
-
-
要投入时间:组织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
-
要投入金钱:按照规定为员工发放
劳动保护用品和必要的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健康工作用品
。推进用人单位实行工间健身制度,在工作场所设置适当的
健身活动场地、健身设备
,为员工健身提供场地设施条件和时间便利。
-
要给员工弹性:企业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员工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
我在Mercer的时候研究过新加坡的健康管理市场。其实就和深圳的条例有些类似。
新加坡有一种健康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
免费
」的健康管理咨询,提供驻点的医师,同时还会帮助企业设计健康管理方案,从定期的健康培训,员工体检方案的设计,到健身活动的组织,以及健康福利的设计。
健康管理专家带着客户公司的员工去超市「抢货」,每人可以在超市内任选500元以内的食物。要求「抢」到的食材最为健康。然后请大厨现场烹饪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让员工们感受到其实健康的食材吃起来同样很好吃。
因为新加坡政府给每个做员工健康管理的企业都提供了政府补贴,这些健康管理公司帮你做完全套后,就去申请补贴去了。
-
政府掏钱,提升了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降低了国家的医疗开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企业没花钱,员工满意度提升,也更加健康,提升了工作效率;
-
健康管理公司赚钱,形成了一个新的健康产业,业务做得体面,还把钱给赚到了。
今天的深圳条例,可以算是一个雏形,未来不断完善,也可能形成新加坡的三赢效应。
(我猜很多人会说中国人多,但事实上中国的人才依然是紧缺的,中国没有人才红利。对人才搞涸泽而渔,于国于民于企业,都是损失)
员工健康真的重要吗?
很多民企把员工当成易耗品,往死里用,不行再换一个。
这个逻辑是无法持续的,先不说你这么搞对企业雇主品牌的伤害。
老板须知,替换人员的成本不仅仅是HR招人的时间成本。
换人的成本=HR招聘的时间成本+直线经理面试的时间成本+招人空档期的业务流失成本+新员工适应的时间成本+新员工可能始终不适应导致再度流失的时间成本。
-
一个初级岗位新人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他薪水的30%-50%;
-
一个中级岗位普通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这个员工年薪的150%;
-
一个重要岗位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高达这人年薪的400%。
之前我就听过一个真实案例,某深圳知名企业的几年前的一个重点攻坚项目上,首席科学家加班猝死,第二天才被同事发现,结果整个项目都完结了,因为最厉害最核心的人才没了。
让员工「
可持续的健康高效
」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深圳能走出第一步,还是值得鼓励的。具体落地虽然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但关注员工健康的事情,如今被提上了日程,未来就有我们争取员工利益的空间。
小职酱最近
创建了一个社群,定期邀请各领域职场大咖,解决大家的疑难杂症。
当然,只是答疑还不够,我们在社群里还会做更多事。总结起来,有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