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汪庆正:《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页。
[3]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0-81页。
[4]商承祚、王贵忱、谭棣华:《先秦货币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第79页。
[5]商承祚、王贵忱、谭棣华:《先秦货币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第87、88页。
[6]商承祚、王贵忱、谭棣华:《先秦货币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第89-94页。
[7]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7-98页。
[8]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1-82页。
[9]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1-92页。
[10]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18页。
[11]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中国历代货币(第一卷)(先秦部分)》,天津杨柳青画社,1990年,第1页。
[12]朱华:《三晋货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2页。
[13]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7-189页。
[14]汪庆正:《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5页。
[15]朱华:《三晋货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9、157页。
[16]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第162、181页。
[17]雍氏,属韩。《集解》:“徐广曰:‘阳翟雍氏城也。《战国策》曰‘韩兵入西周,西周令成君辩说秦求救’,当是说此事而脱误也。’按:其地时属韩也。”
[18]新城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属三川郡,后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晋,河南郡改河南尹,新城属之。东魏为伊川郡治所。隋开皇改置伊川县。故治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
[19]秦庄襄王二年,即公元前248年,已是战国晚期,此前高都应属韩,前262年,由韩入赵。
[20]战国早中期时期,上党地区各邑归属屡有变化,大体上,韩国领有西南部,赵国领有东北部,魏国领有东南部。晚期皆入秦。
[21]目前,对上党这些地名的归属,钱币学界认识有不少分歧,参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第158-185页。因这些地名多见于小方足布,且形制风格相同,故属韩的可能性最大。
[2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图版第6页,释文注释第5、6、9页。此外,注释云:“怀,魏地,今河南武陟西南。”“邢丘,魏地,今河南温县东。”“太行,指韩国境内的太行,今河南、山西交界处的太行山区。”“大野王,即野王,韩地,今河南沁阳。”“长平,赵地,今山西高平西。”
[23]该布长9.5厘米,宽5.05厘米,重31克,属中型布。
[24]关汉亨:《空首布泉痴杨继震——(四)》,《中国钱币》2012年第4期,第77-80页。案:《史记·赵世家》:(赵敬侯)“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八年,拔魏黄城。”《正义》:“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 《汉书·地理志》常山郡“平棘”条下,班固自注引应劭曰:“伐晋取棘蒲也。”师古曰:“《功臣表》棘蒲侯陈武,平棘侯林挚,是则平棘、棘蒲非一地也。应说失之。”棘蒲之战发生在前381年,属战国早中期之际。地在今河北省魏县。
[25]裘锡圭:《谈谈“成白”刀》,《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转引自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第217页。
[26]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第217-218页。
27]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第92页。
[28]汪庆正:《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15页;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第104-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