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荷兰丨30年后,一面墙变得会说话。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6-26 08:19

正文



说到涂鸦,

除了它的发源地纽约布朗克斯,

还有许多其他地方也被人津津乐道,

有的因为年岁悠久,

有的又因为惊艳至极。

比如墨尔本的霍西尔巷,

伦敦东区的红砖巷,

香港的荷里活道……

少有人知的是,

在荷兰的奈梅亨市一家叫

Doornroosje的俱乐部外,

也活跃着一面

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涂鸦墙,

相比于那些大名鼎鼎的涂鸦街,

它算是低调至极,

但却在最近吸引了大众目光。

而它的故事,

还要从大约50年前说起。

从1968年开始,

这个俱乐部就成了嬉皮士聚集的圣地,

80年代电子乐和舞曲盛行之时,

这里又吸引了

一大批音乐家和艺术工作者,

甚至到后来,

在这里吸大麻

也成了堂堂正正的一件事。

也许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欲望急需宣泄,

这里还顺道成了涂鸦生长的天堂。

从80年代开始,

俱乐部的外墙每年都会“遭遇”

世界各地的涂鸦爱好者的轮番轰炸。

到现在,

原本光滑的墙上,

已经留下了一层又一层颜料,

犹如树木年轮,

一圈一圈诉说着故事。

这引起了一位叫Paul De Graaf

的涂鸦爱好者的兴趣:

如果墙皮被几十年的涂鸦颜料附着,

那么随意揭下一块,

能看到什么呢?

一层层喷漆沉淀干涸,

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时间。

他甚至还象征性画出一张

“墙皮年代图”,

用独特的方式解读过去。

几天之内,他的这几张照片

就在网上得到疯狂转发。

惊叹于时间沉淀的鬼斧神工之余,

一丝惋惜又油然而生:

相比较国外一栋涂鸦建筑

都能保存三十多年之久,

先别说只要与

涂鸦稍沾边的地方都会屡遭“清洗”,

很多情况下就连我们普通的建筑,

我们都无力保留。

在中国,

曾流行过这样一个说法:

我们熟悉且习惯的方式是“新灭旧”,

当旧的建筑逐渐暗淡之时,

鲜有人会去在“新与旧”

之间寻找回旋余地,

而是习惯性的弃置或是粗暴拆除。

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家伯纳德·屈米

曾表达过他对未来理想城市的构想:

早在第一次到北京见到798厂时,

他就有了“新旧建筑结合”的想法。

“它们并不完美,

其中有些还正在被拆除,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在拥有新的同时,

还能保存旧的”?

在走访五个月后,

他便确定了

保留地面层现有老建筑,

并在其上方建立住宅区的设计方案。

但相较798厂,

大多数中国其他旧建筑,

通常就没这么好运。

他们要么是被弃置,

要么是拆除,还有的更不走运,

拆到一半后烂尾。

城市的发展通常需要千百年去改变,

但中国的许多城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主动“选择”果断的销毁了

过去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记忆,

毫不留情。

但城市的意义

却不仅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

更在于它对城市居民

和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北京丨张国荣口中的“酸奶”,却是很多外地人眼里的馊泔水。

外佣,香港的现代奴隶?

戛纳丨从93部金棕榈奖电影里,我们就能认识这个世界。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