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钱,历史,艺术,未来! The Money, The History, The Art, The Future!与最顶尖的政商学界精英群体共赴书香之约。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3800亿!阿里豪赌AI ·  15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国金证券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启动! ·  20 小时前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大道无形我有型: 英文是这么说的: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融哲理——帮忙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01-02 18:00

正文

最近几周,我们围绕经济学家展开话题做了几期内容,今天的哲理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美国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曾经做过的实验。阿呆相信你们看后会有不同感受,欢迎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一日,丹·艾瑞里对公众做了个简单却有意思的实验:他先将自己的汽车陷于土坑里,再随机向附近经过的路人求助,请人帮忙把汽车推上来。欣喜的是,他发现基本上有半数以上人都会同意并帮忙,且不计报酬。


接着,他改变求助策略:他告诉路人,如果有谁帮忙推车,他会以10美元作为报酬来回报对方。经多人实验后的结果是:只有极少的人愿意帮助他,甚至他还因此遭到一些人投来的白眼和冷语 ‘我没有时间,你用10美元去雇佣别人来做吧!’


随后,他改变了答谢策略:求助时并不提及金钱报酬,待汽车被人推出土坑后,他马上送给对方一件价值1美元的小礼物作为感谢。有趣的是,这次他发现,愿意帮忙的人不但愉快接受了他的小礼物,还连连对此表示感谢。


—— 故事汇编自蒋骁飞《演讲与口才》2012年第10期



经济学家丹·艾瑞里之所以做这个公众实验,其本人的解释是:“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市场里,一个是社会市场,一个是货币市场。市场不同,规则不同,回报不同,我们在其中的关注点也不同。当某种行为出于道德考量时,人们通常不会考虑其市场价值,即使没有任何报酬,人们也乐于帮忙,因为人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有道德、精神意义上的价值。某种行为如果属于社会市场,就不要将其引入货币市场进行 ‘定价’,否则会让别人不悦,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




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心存感恩,并及时答谢,但有时并不是用钱来传达意思。礼物,它更高精神层面的意义其实是一种令人开心的鼓励,亦是对别人友善行为、无偿义举的诚意 褒奖。它往往不像金钱那样明码标价,但这种人为的无法 “定价” 也恰恰成为意想不到的转折点。


【延伸阅读


丹·艾瑞里 (Dan Ariely)

经济学家,国际知名学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传媒实验室艾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和斯隆管理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