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法实务圈
探寻网络法实务,汇聚网络法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设计诗designer  ·  B.E. ... ·  昨天  
有方空间  ·  北欧建筑的80年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人生陷阱知多少?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那些足够湿的雪和长的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法实务圈

9月21号,一起做一次精神上的“河洛族”

网络法实务圈  · 公众号  ·  · 2024-09-03 17:04

正文

大学的时候迷上了江南的玄幻小说《九州》,描绘了一个靠想象架空出的九个大陆,上面分布着不同的种族,有巨人一样的夸父族、游牧为生的蛮族、轻灵聪慧的羽族、工于心计的华族,一个最不起眼的叫“河洛族”。

这个种族不善言谈,人际关系简单,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i人,他们把大山凿空生活在地下城,目的就是躲避世上的喧嚣纷争,但他们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有着极强的创造欲和创造力,全族人靠手艺吃饭,九州的其他种族都以买到河洛族的手工制品为荣,包括他们打造的各种生活器具、兵器和艺术品。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说河洛族信奉创造之神,他们每年有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一天河洛族所有年轻的小伙会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姑娘们觉得作品好就会给小伙子机会,彼此很自然的谈起了恋爱。

这样的恋爱方式实在太过美好,我于是决定做一个精神上的河洛族。


成年之后走向社会,我发现小说里写的好像和现实一样,河洛族是真实存在的一群人, 他们分布在各个领域,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作品说话


比如足篮排球这些体育项目,大家信奉着一个说法叫做“拿球说话”;影视界虽然推崇票房和流量,但终究所有人都清楚,好的导演要看他导的作品,好的演员要看他塑造的角色。


回到法律届,《一条》曾经拍过一位律师前辈的视频,其中有提到他被称之为“中国互联网的教父”,原来他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VIE架构的设计者,这个又被叫做“协议控制”的VIE模式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获得境外资本的同时符合境内对互联网业务经营的监管要求,后来被大量的互联网公司所借鉴,相当于帮助中国互联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中国互联网教父”也不算为过吧。这位前辈就是非常典型的用作品说话的人,VIE就是他的代表作。


目光转向网络法,粗略估计网络法在我国大概发展了十年左右,这十年里技术一路狂飙突进,法律理论和实践则全力追赶,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工业法体系向网络法体系全面过渡的时期,一大批网络法律人涌现出来,立法者、执法者、学者、法官、法务、律师所组成的网络法律职业共同体不断用作品和成果加速这一进程。


我跟一个好朋友聊起过,法律界应该会有人像吴晓波写《激荡三十年》一样,写一本网络法治进程版的《激荡三十年》, 在这部网络法治进程史里,哪些人和事最有可能也最有资格被写进去,应该是当代法律人最值得关注的终极命题。


这个进程还在进行中,一切还没有定论, 但我们已经有必要做一个阶段性地回顾了,这个回顾应该像我开篇里提到的河洛族的节日那样,所有人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一律用作品说话、让成果发声 ,是时候给认认真真做事情的人一个舞台,咱们今天只“拿球说话”。做一回精神上的河洛族。





玩法:研究成果+AI工具


这个展示成果的日子定在 9月21日,地点北京 ,目前已经有数十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法务团队、AI法律科技团队、知名高校法学院学者团队、律师团队等报名,也包括多家知名媒体机构,大家都觉得平日里都是看其他行业在做各种展会,还很少有机会把法律人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展示一下。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手里都有“东西”,有的团队甚至直接就扔出一个清单来,里面有专著、研究报告、立法、标准等等各类成果,看得我们是口水直流, 这样的成果已经汇集了上百份之多


除了研究成果之外,我们还邀请了多家知名的法律AI团队,将他们的AI产品带到会场来实地展示 ,我们觉得互联网不仅给当代法律人带来了各种值得研究的新问题,还带来了AI为基础的新工具,如果我们把工具和问题结合起来,也许更能够找到数字时代法律人的发挥价值的舞台吧。


不仅仅有成果展示, 我们一整天的会议还会安排嘉宾的发言和交流,包括各种形式的直播、礼物互动等 ,具体形式暂时保密,相信你一定会耳目一新、满载而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