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二十一年(甲午,公元
396年)
魏王珪使冠军将军代人于栗磾、宁朔将军公孙兰帅步骑二万,潜自晋阳开韩信故道。己酉,珪自井陉趋中山。李先降魏,珪以为征东左长史。
魏王珪进攻常山,拔之,获太守苟延,自常山以东,守宰或走或降,诸郡县皆附于魏,惟中山、鄴、信都三城为燕守。十一月,珪命东平公仪将五万骑攻鄴,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攻信都。戊午,珪进军中山;己未,攻之。燕高阳王隆守南郭,帅众力战,自旦至晡,杀伤数千人,魏兵乃退。珪谓诸将曰:
“中山城固,宝必不肯出战。急攻则伤士,久围则费粮,不如先取鄴、信都,然后图之。”丁卯,珪引兵而南。
章武王寅自龙城还,闻有魏寇,驰入蓟,与镇北将军阳城王兰乘城固守。兰,垂之从弟也。魏别将石河头攻之,不克,退屯渔阳。
珪军于鲁口,博陵太守申永奔河南,高阳太守崔宏奔海渚。珪素闻宏名,遣吏追求,获之,以为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侍郎张衮对掌机要,创立制度。博陵令屈遵降魏,珪为中书令,出纳号令,兼总文诰。
燕范阳王德使南安王青等夜击魏军于鄴下,破之,魏军退屯新城。青等请追击之,别驾韩讠卓曰:
“古人先计而后战。魏军不可击者四:悬军远客,利在野战,一也;深入近畿,顿兵死地,二也;前锋既败,后阵方固,三也;彼众我寡,四也。官军不宜动者三:自战其地,一也;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也;城隍未修,敌来无备,三也。今魏无资粮,不如深垒固军以老之。”德从之,召青还。青,详之兄也。
十二月,魏辽西公贺赖卢帅骑二万会东平公议攻鄴。赖卢,讷之弟也。
魏别部大人没根有胆勇,魏王珪恶之。没根惧诛,己丑,将亲兵数十人降燕,燕主宝以为镇东大将军,封雁门公。没根求还袭魏,宝难与重兵,给百馀骑。没根效其号令,夜入魏营,至中仗,珪乃觉之,狼狈惊走;没根以所从人少,不能坏其大众,多获首虏而还。
柏杨白话版:
396
年(晋
·太元
二十一
年)
北魏帝国魏王拓跋珪派冠军将军、鲜卑(代人)人于栗磾、宁朔将军公孙兰,率步骑兵二万人,从晋阳(山西省太原市)向东,秘密开凿韩信当初进军时使用、而早已湮没了的旧路(前二〇四年十月,韩信穿过太行山八陉之一的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击灭赵王国,迄今六百年,故道早已崩毁)。
十月十五日(原文
“己酉”,据《魏书·太祖纪》改),拓跋珪从开凿出来的韩信旧路东下,穿过井陉,直指后燕帝国首都中山(河北省定州市)。
故西燕帝国皇家图书馆长(秘书监)李先(西燕亡时被后燕俘虏,参考三九四年八月),向北魏军投降,拓跋珪任命他当征东将军府左秘书长(征东左长史)。
北魏帝国魏王拓跋珪进攻常山郡(河北省正定县),攻克,俘虏后燕帝国委派的郡长苟延。常山以东郡长、县长,有的弃城逃走,有的开城投降,所有郡县全都归附北魏大军,只剩下三个城池:中山、邺城、信都(后燕、冀州州政府所在县河北省冀县),仍据守抵抗。
十一月,拓跋珪命东平公拓跋仪率五万骑兵,进攻邺城;命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进攻信都。
十一月十九日,拓跋珪抵达中山城下。
十一月二十日,拓跋珪开始攻城;后燕帝国高阳王慕容隆固守城南外郭,竭力抵抗,从早晨苦战到下午,杀伤数千人,北魏军才被击退。拓跋珪对各将领说:
“中山城墙十分坚固,慕容宝绝对不肯出来野战。猛烈攻击将增加将士的伤亡,长久包围又浪费粮秣。不如先行夺取邺城、信都,然后再想办法。”
十月二十八日,拓跋珪遂率军南下。
后燕帝国章武王慕容宙从龙城(辽宁省朝阳市)回京(首都中山),听到北魏帝国入侵消息,急行进入蓟县(北京市),跟镇北将军阳城王慕容兰登城守卫。慕容兰,是慕容垂的堂弟。北魏特遣部队司令官石河头进攻蓟县,不能攻克,退守渔阳(北京市密云县)。
拓跋珪驻军鲁口(河北省饶阳县)。后燕帝国博陵郡(河北省安平县)郡长申永逃到河南郡(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高阳郡(河北省博野县东南)郡长崔宏逃到东方海岛。拓跋珪早就听说崔宏的美誉(参考三九二年六月),派骑兵追赶,在中途追到,任命他当禁宫咨询官(黄门侍郎),会同禁宫首席顾问官(给事黄门侍郎)张衮共同主管政府机要,制定国家法令制度。博陵县(高阳郡郡政府所在县)县长屈遵投降,拓跋珪任命他当立法院最高立法长(中书令),承办全国各地呈报中央的公文书,及传达中央颁布的法令,并负责撰写文告。
后燕帝国范阳王慕容德,派南安王慕容青等在夜间袭击邺城城下的北魏围城军,围城军大败,退保新城(当初慕容垂攻邺城时,在列人【河北省肥乡县东北】建筑的新兴城。参考三八四年二月)。慕容青等请求追击,总务官(别驾)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