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个多月,堂堂六旬老汉——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再次上阵直播了!
从内容和主题上看,这一次的直播和4月在保定的那次是一致的,都是驾驶
即将上市
的新车魏牌蓝山智驾版
,在城区道路上体验长城汽车最新的
智能辅助驾驶系
统
。
只不过这一次的直播,是在著名的“魔幻城市”,山城
重庆
。
单从直播的结果来看,长城汽车这套
全场景NOA智能驾驶系统
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
跑在包含5层、8个方向、20个匝道的盘龙立交桥上,系统能准确识别方向,没有走错路:
行驶在隧道内可以看清楚红绿灯,顺利拐过直角弯:
在道路狭窄、路况复杂的老城区街道上,能主动避让横穿街道的行人:
众所周知,重庆是个道路环境相当复杂的8D城市,社长第一次去重庆旅游时,没少对着穿墙而过的轻轨、随时来个坡起的出租车张大嘴巴。
在这种高度也被充分利用到道路规划的情况下,本地的“黄色法拉利”也有可能会走错路,对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提出的挑战,更是远超规整的一线城市。
如果说上一次长城汽车在保定直播,智驾表现不错是得益于大本营优势,并不具备“普世价值”。
那这次重庆直播里,能呈现出上述颇为丝滑的智驾表现,多少是能让长城在智能化上支棱起一点了。
那么,长城汽车是怎么做出这套NOA系统?长城内部对当下卷至正酣的智驾系统又是怎么看的?
在6月30日魏建军第二次直播之前,社长参与了长城汽车的智驾沟通会,和长城汽车的高管和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好好聊聊长城到底
是怎么做智驾的。
两场直播下来,相信大家对长城汽车目前的智驾实力如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那么官方是怎么看的呢?
毫不客气直接自卖自夸:智驾实力第一梯队!
长城汽车智能平台开发中心高级总监姜海鹏表示,市面上被认为实力领先的智驾产品,长城的智驾团队也都深度体验过,包括特斯拉FSD(在美国体验的),以及国内的华为系、小鹏的智能驾驶。
在他看来,长城的智驾实力和他们比并不逊色,如果非要给自己找个位置的话,那么他认为长城能排进行业前三
。
有一说一,看着是有点狂哈。
不过姜海鹏敢放这个狠话,也是基于长城汽车现有的智驾实力出发,至少两场直播下来的表现,蓝山智驾版上搭载的全场景NOA并没有拉胯。
和友商的智驾水平相比,不好说究竟高出多少,但看着很有新势力味儿的智驾表现,帮长城冲破了不少固有的刻板印象。
要知道,尽管都说“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但一提起智能驾驶,大家第一想到的还是各种新势力,比如“蔚小理”、又或者有华为赋能的问界。
而长城汽车,直接就和长安、奇瑞一起被归到了传统车企那一桌,默认是智能化水平不咋地的。在这方面,哪怕销量上当之无愧的老大哥比亚迪,也逃不脱智能化欠缺的初始印象。
(今年一月份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为了补足智能化短板,重点发布了智能化战略)
从这个角度讲,说长城汽车的智驾实力达到了新势力级别,算是对它的一种肯定。
但话说回来,之前在智驾方面上没啥姓名的长城汽车,突然能掏出这么个官方自信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的城区NOA,也很让人好奇。
在沟通会上,长城汽车对外所展示出自身实力的自信,很大程度源自于智驾系统上的真材实料。
简单来说就是,长城的NOA是
真无图
和
真端到端
。
考虑到市面上很多宣称无图的智驾方案,实际上是有高精地图作为托底,在没有高精地图的路段虽然也能开但决策会很慢;而大家现在都在喊的端到端,实际上很多公司并不是基于端到端算法架构整合大模型……
这么一看,NOA方案不依赖于高精地图、有导航就能开,以及拥有SEE端到端大模型的长城汽车,看起来就很是骨骼清奇了。
尽管他们并没有继续深入解释,为何长城汽车在智驾方面能突然实现鸟枪换炮般的升级,但长城汽车新的自动驾驶供应商
元戎启行
肯定功劳不小。
众所周知,长城是有一家“亲生”的自动驾驶供应商的,那就是毫末智行。
可惜的是,在如今卷的厉害的城市NOA赛道,毫末智行的表现屁股有些不尽如人意。
于是,长城汽车便从外部引入了元戎启行。
元戎启行虽然此前并没有端到端的量产经验,但本身是个实力不俗的自动驾驶公司。
它原本也和百度Apollo、Waymo一样,致力于L4级完全自动驾驶,在转而去L2高阶智能驾驶“降维打击”后,
于2023年3月率先推出了国内首款不依赖高精度地图、可实现全域点到点功能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DeepRoute-Driver
3.0
。
根据元戎启行的描述,
搭载该方案的智能驾驶汽车,在导航地图覆盖范围内,可实现全域的高阶智驾功能
,符合今天用户对城市NOA功能的要求。
用行业内的说法,正是
“元戎端到端的 DEMO 打动了长城”
,才有了二者之间的合作。
而有了元戎启行的加持,长城在今年4月的直播中顺利实现城市NOA的落地,很快又在6月底完成了第二次直播。
可见,长城汽车所采用的这套城市NOA方案正日渐成熟。等到三季度首发搭载该方案的蓝山智驾版正式上市,长城的城市NOA究竟好不好用,就可以由用户亲自检测了。
提到NOA,就有必然绕不过去的一个核心点:
这“期货”什么时候能落地?
换算到发布会上的术语,就是
车企的开城计划具体如何
。
一般来讲,各家NOA的开城计划都是从几个城市开始,然后慢慢扩散到十几城、几十城,最后逐渐扩展到百城乃至全国。
即将随蓝山智驾版正式发布的长城NOA也不例外,沟通会上官方公布了最新的开城计划:
8月30日
首开保定、深圳、成都、重庆四城
;9月30日新增石家庄、武汉、广州、郑州、西安五城;10月30日新增上海、杭州、苏州、北京、天津五城;11月30日新增青岛、济南、佛山、长沙、长春、哈尔滨六城;
最终到12月30日实现全国所有城市都能开。
但这个计划,在开城城市上的安排颇为不同。
通常最被重视的上海、北京两大城市,双双落选长城NOA首批开城的名单
,甚至第二批也没上,直到第三批才出现了这两个城市的姓名。
与之相对的,是一批不那么热门的城市出现在了前排的开城名单里。
(长城汽车总部所在地就是冷门城市保定)
对此,长城汽车的解释是,
开城计划的安排与蓝山的销量直接相关。
蓝山这款车全国销量最高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山城重庆,因而重庆在首批开城名单中,后面一票城市同理。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首批保定、深圳、成都、重庆四个城市,在路况方面比北京上海更复杂、也更有很有代表性:
大城、小城、山城都有,高架、老旧小道也并存,
智驾系统“如果搞定这四个城市,那全国80%城市的场景都能覆盖”。
所以反过来讲,已经攻克了保定、重庆两大首发城市的长城NOA,在行业角度上看四舍五入
已经拥有“全国都能开”的实力了
!
剩下的,只是需要继续完善一些诸如环岛、上下ETC之类的高难度应用场景。
但这样的完成度,在长城看来其实是不足够的。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长城汽车不同于新势力品牌的特点。
一方面,长城汽车的用户分布与新势力不同。
新势力品牌的销量经常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极端点像极越这样,北京、上海一线大城市就能占据90%以上销量。
而
长城汽车不同,这家被用户视为传统车企的汽车制造商,销量大头在更下沉的二三线城市
。毕竟长城总部所在地、消化了不少产能的大本营保定,就是个二线城市。
所以长城汽车必须要在开城计划上做出与新势力不同的安排,将重点放在用户更多、道路也更不规范的二三线城市。
(长城汽车直播时的保定街道)
另一方面,用户对长城汽车和新势力的包容度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颇为残酷,姜海鹏在沟通会上也坦诚表示,
“造车新势力的用户群体对于智能化的理解包容,要高于传统车企的用户。”
同样的智驾水平,如果放在“蔚小理”品牌身上出了问题,用户可能会认为是“人工智障”的乐子,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甚至还会参与进去帮厂家去反馈和完善,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可要是放在长城身上
,用户会带着更挑剔的心理,提出“为什么不一次性做好?拿个半成品出来,我不接受”的质疑
。
现实层面上用户不一样的评判标准,给长城的智驾团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想要博得一个不错的市场反馈,长城汽车必须做的比友商还要好。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在智驾上的投入还有可能会面临一个“得不偿失”的问题。
考虑到
对新科技感兴趣的用户,往往更愿意尝试新品牌,那么长城汽车这类传统车企的用户,花真金白银购买智驾功能的用户比例定然更低。
而与此同时,
新势力在城区NOA的落地上已经有一定基础,相当于从0.5到1,尚未落地城区NOA的长城还位于从0到1的阶段
,没有用户基础就没有重组的成长空间,那长城汽车就必须先把产品做出来,给用户提供一个“成品”。
费半天劲,用户还不一定买单,似乎是有点吃亏的。
这么看起来,传统车企做智驾为啥名声都不咋样,好像还真有点理(jie)由(kou)
。
03. “赶个晚集”,
还来不来得及?
卷这一个字,在今天国内的车圈里已经被大家说厌了。
就连长城这样家大业大的汽车集团,也被卷到飞起的友商晃了一枪。
长城汽车内部原本预判,城市NOA将在2025年落地,但由于国内头部厂商的积极落地和快速迭代,使得城市NOA被普及的速度大大提前,以至于城市NOA在去年就成了智驾领域的热门关键词。
但,事到如今再想抱怨队友抢跑,也没啥意义了
,奋起直追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