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墨社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墨社

她是个陪嫁丫鬟,却为梁启超生下六个儿女,养育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氏一族

古墨社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6-12-03 21:00

正文

知古鉴今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置顶 古文故事

来源 | 围炉夜读、淘漉文化

你肯定知道维新领袖梁启超 ,但你却不知道她背后最重要的女人既不是她妻子也不是他母亲,却是一个陪嫁丫鬟。名义上来说,她既不是梁启超的夫人,也不是他的小妾,却为他生下6个儿女。

她从一个陪嫁丫鬟蜕变成顶起梁家半边天的女人, 她的世界里由始至终都只有家人, 她甘愿化作春泥,无言无声地爱着丈夫和孩子;她甘愿化作大树,忍受无尽风吹日晒,为孩子投下树荫。 她就是梁启超的第二夫人:王桂荃。


1 她是六个孩子的生母,却没人喊她一声妈


王桂荃原名王来喜,盼望孩子一生喜气,是标准的乡下儿女的名字。但她的童年身世却非常悲惨,4岁时父亲去世,忍受继母虐待,做丫鬟被转卖了四次,后来作为陪嫁丫鬟跟随李蕙仙来到梁家。那时的她已经十几岁,因为平时伶俐勤快,很受梁启超夫妇的喜爱,甚至让她管理家中财政。梁启超嫌来喜这名字太过俗气,还亲自为她改名为桂荃。 名字变得贵气了些,王桂荃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


▲王桂荃与家人合影


李蕙仙同梁启超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但李蕙仙却始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直到6年以后才迎来第一个儿子。为了梁家香火旺盛,后继有人,梁启超在李蕙仙的主持下与王桂荃圆了房,后来王桂荃为梁家生下了四儿两女。尽管如此,身为维新运动领袖的梁启超,却因为纳妾违背了自己“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准则, 不仅没有给这个陪嫁丫鬟恰当的名分,甚至要求自己的儿女们叫她“王姑娘”或者“王姨” 。六个孩子的生母王桂荃对此毫无怨言,仍然默默为这个家庭操持,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孩子们也极为亲近王桂荃,不顾父亲的忌讳,他们喊李蕙仙“妈”,管王桂荃叫“娘”。


2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梁启超悲痛欲绝,王桂荃百般安慰,悉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真正成了家里的主心骨。5年后,梁启超也因为肾病和医疗事故与世长辞,去世前他满怀愧疚地将孩子托付给她,王桂荃快哭成了泪人,坚定道: 先生放心,孩子们还有我呢!


梁启超并没有留下多少遗产 ,却将9个孩子托付给王桂荃。 办理后事又用掉了不少钱,家庭经济紧张起来。王桂荃为了维持全家生活,将气派的旧楼卖给了天津富商,自己也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


▲梁思成夫妇与王桂荃合影


在梁启超、李蕙仙去世以后的岁月里,王桂荃以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艰难而又坚决地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9个孩子,个个都是她的心头肉,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她每日都督促他们用功读书学习,碰到他们做错事情也只是温言细语地教育他们改过。她身上的善良、朴素和坚强,也默默地影响着孩子,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


梁思成对他的生母感情不深,对娘却是十分尊重并关心她。他常常说:“娘是个很不寻常的 女人。”他后来回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时说:有一次他考试成绩不好,李蕙仙气急了,用绑了铁丝的鸡毛掸子抽他。王桂荃吓坏了,她一把把梁思成搂到怀里,用身子护着他。当时李蕙仙还在气头上,收不住手,鸡毛掸子一下下地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事情过后,王桂荃拉住梁思成,用很温和、很朴素的话教育他,让他好好读书。


1 941年,王桂荃变卖家产、向朋友借贷,为儿子梁思礼凑齐400美元送他出国,梁思达去了云南,梁思宁参加了新四军,同年,她又把儿子梁思礼、女儿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送上了去美国的船。 子女们一个个离家、成才,家里空落落地只剩下王桂荃孤零零的身影。 她是孤独而又幸福的,家中再没有往日的喧闹和幸福,但万幸,这次也没有辜负丈夫的嘱托,孩子们都已经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人。


9个子女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军官,参加过淞沪会战;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馆学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当年梁思成学建筑,梁思永学考古,梁思忠学军事。 她曾风趣又得意地对别人说:“我这几个儿子真有趣,思成盖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里,思永又去挖房子。”


3 晚年孤独离世,她没有怨言


1949年中共执政前夕,小儿子梁思礼与姐姐梁思懿同船回国,无法获悉他们确切归期的王桂荃每日在码头殷切守望,足足等了半个月。独自生活了8年,此时的王桂荃已然白发苍苍,热泪盈眶地拥抱着日夜牵挂的儿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