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国庆后上映的国产电影《乔妍的心事》的内容、剧情、角色和导演等相关信息,并对电影的质量、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影背景及剧情简介
《乔妍的心事》是一部改编自作家张悦然的中篇小说的电影,故事发生在计划生育年代,讲述了乔妍(当红女明星)的成长历程以及与家人的纠葛。
关键观点2: 电影优点
电影涉及的话题具有社会共鸣,展现了姐妹情深和家庭纠葛等情感元素;导演在处理氛围、画面和角色塑造方面有一定的技巧。
关键观点3: 电影缺点
剧情逻辑上存在硬伤,人物关系混乱,情节发展不明确;细节缺失导致观众对主角行为和性格产生疑惑和反感;缺乏有效的剧情信息,让人产生疑惑和困惑。
关键观点4: 导演及创作团队信息
电影由缅甸出生的中国台湾导演赵德胤执导,曾导演过其他作品,但总体成绩平平。此次创作可能存在认知错位的问题。
关键观点5: 总体评价
电影虽然有一些优点,但缺点较为突出,包括剧情逻辑问题、人物关系混乱等。导演在处理情感和氛围方面有一定技巧,但在叙事和细节处理上有所欠缺。总体来说,电影可能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正文
而这部国产新片,上映前就有不少人期待,上映后豆瓣也有不少好评,还有人高度赞扬,结局是“母系氏族的理想模样”…
十几年前,她从贫穷的云南边陲小镇来到北京,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凭借冷艳的外貌、出众的演技,名利双收。
不擅长应酬,也没什么丰富的夜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待在家…
她几乎不出门,闲时就在家喝酒、发呆、跳舞,常常看着窗外抽烟出神,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天,她收到了一则匿名信息:我知道你的底细,你不是乔妍…
已经有一个女儿的情况下,得知胎里是女孩,强迫妻子堕胎,但遇到意外,妻子去世,孩子却活了下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正严格执行。谁家超生了,那父母可是直接要丢工作的。
如果是个儿子,这爹还愿意花钱交罚款,给孩子上个户口,就算丢工作也是心甘情愿,但他认为,女儿不值得。
为了保住工作,十年间,爸爸把妹妹送到了河对岸缅甸生活,妹妹成了黑户,姐姐在云南瑞丽读书生活;
但架不住两人志向不同:姐姐大乔无心向学,只想和男友到缅甸生活,而小乔却想留在云南学习。
一次意外,爸爸去世,姐妹俩趁这个机会,互换了身份:姐姐大乔在缅甸结婚怀孕,生活穷困潦倒;
妹妹拿了姐姐的合法身份,学习、工作,长大后在北京出人头地…
10月26日,由辛芷蕾和赵丽颖主演的国产电影
《乔妍的心事》
登陆全国院线,豆瓣评分6.1。
10月28日,电影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放映,获得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的提名。
缅甸出生的中国台湾导演赵德胤,曾经导演过《再见瓦城》《灼人秘密》《翡翠之城》等作品,但总体成绩平平。
两位当红女星出演,在国际电影节上先拔头筹,电影天然就获取了不少关注。
不同的是,电影把故事发生的地方,从山东改为了云南和缅甸;
书里妹妹乔妍的出生,是完全的意外,但电影改成,因为父亲想生男孩,宁愿丢工作,但因为乔妍是女孩,宁愿看着孩子当东躲西藏的黑户。
但电影中,父亲因为意外去世,阴差阳错,乔妍对父亲的去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老实说,让乌鸦提起兴趣走进影院的,除了个别网友的好评,还有电影涉及的以上话题…
然而,或许是出于过审考虑,又或许是风格倾向不同,电影并没有把相关话题和为此家庭所遭受磨难的过程,作为叙事的重点;
姐妹俩的相处、乔妍的生活、彼此的纠缠,组成了电影的主要部分;
诡秘低压的气氛、指向不明的台词、冷峻迷离的画面、对角色的塑造不靠台词和行为,而是靠演员的气质和氛围…
这些处理很容易看出,导演无心把电影往社会议题靠拢,而是更擅长也更有兴趣,拍出一部,悬疑向的文艺电影。
遭遇外人攻击时,姐姐会为了妹妹出头,妹妹会保护身怀六甲的姐姐,还会帮姐姐擦背,劝姐姐离开渣男,说出“我养你”…
两人对彼此的防备、算计和嫉妒是真的,但牵念、爱护和心疼也是真的,只是在利益的驱使和表达的失衡下,关系越发疏远和复杂。
整个故事存在不少无法忽略的,逻辑上的硬伤,越往后演,越呈现疲软的状态。
电影采用了原著的设定:在计划生育年代,乔家因为意外怀孕但引产失败,母亲去世,妹妹出生,成了黑户…
所有家庭成员的命运,都因为“超生”导致离乱和不幸。
电影抛却了这个核心,把话题作为引子,不讲故事,只展现情绪。
几个主要情节包括:临近分娩的姐姐来找妹妹,其实是来找躲债的丈夫,为了救老公勒索乔妍;
乔妍对女明星的工作产生倦怠,也厌恶老板、厌恶金主,每天和老板、金主吵架,要么躲在家跳抽象舞;
老板认为乔妍不受控制,想发展新人演员,但是乔妍感觉被背叛,两人隔三差五吵架,想要分道扬镳;
老板绑走了姐姐生下的孩子,想借此要挟乔妍和他在一起,结果被乔妍打个半死;
每个看似重头戏的段落独立出来,似乎都能成为短视频的“大女主”爆款:
金主意图潜规则,她冷脸不搭腔,惹急了就是一杯红酒当头浇下;
老板总想动手动脚,她反手就是一耳光,老板爹爹不休,她抬手就把碗碟砸向对方;
面对姐夫的勒索纠缠,她人狠话不多,直接黑吃黑,找社会人解决;
导演意图用乔妍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具有强烈疏离感的性格,离群索居的生活,树立一个被往事折磨得痛不欲生、防备心极强,又清醒能干、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
但每个人物的出现,每条线索的铺排,每个情节的展开,都像为“整顿职场”“拒绝潜规则”“女性职场困境”等的话题,即兴创作的空洞口号;
当所有情节联系起来时,配合着萧瑟冷清的氛围,言之无物的、滥用的凝视画面…
观众没有接收到剧情上任何有效信息量,剧情越往后推进,
就越像一篇形散神更散的
散文,方向不明、逻辑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还让我对女主的行为和性格,产生了疑惑、厌恶和反感,继而断定:这不是什么所谓的大女主,只是一个急需医学干预和帮助的精神病人。
老板的角色,戏份颇多,对比其他角色,甚至更有立体度:
经济上、生活上、资源上、人脉上,他一条龙服务,鞍前马后、鞠躬尽瘁,平时看向乔妍的眼神,有算计也有深情;
但电影完全没有对两人的关系和经历,作出任何交代,
只一味地展现“他犯贱,她冷漠,他善后,她冷漠,他挽留,她抡他”的死循环…
缺乏细节的展开,甚至让男方的爹言爹语、买孩子只为和女主组建一个家的荒谬举动,都可以被视作“恋爱脑”的愚蠢笨拙但真诚的挽留行径…
电影的定位是“悬疑片”,但故事才到一半,就已经
揭
晓
谜底:姐姐和妹妹,在小时候身份互换,现在的乔妍,原本是个黑户。
行吧,看在你不知道该怎么编下去的份儿上,宽容一点…
当听到姐姐说出乔妍的真实身份后,老板和乔妍都说,不在乎姐姐的爆料。
是甲方做久了,冷不丁当乙方了,无法说清自己的反馈吗?为什么不能先商量出统一的方案再行动?这让勒索一方也很乱很无奈啊!
我只能认为,老板真金白银的一千万,是对乔妍又一次“真爱”的体现。
毕竟当时,后者已经坚决提出散伙的情况下,前者仍然两肋插刀,出钱出力解决麻烦…
特别说明:无论男性对女性存有哪一种情感,在未征得女方同意的情况下,任何强行的肢体接触都应被视作性骚扰,此处乌鸦只出于对剧情合理性的讨论,而非为片中和现实中男性的类似行为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