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铁血榜哥
【铁血军事荣誉出品】天下军武,如数家珍。做专业军事排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14 小时前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14 小时前  
程序猿  ·  离谱!下载 DeepSeek 将判 20 ... ·  昨天  
程序猿  ·  本地部署 DeepSeek ... ·  4 天前  
l 看齐 l  ·  周杰伦,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l 看齐 l  ·  周杰伦,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3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铁血榜哥

菲律宾,为什么一直有美军驻扎?

铁血榜哥  · 公众号  ·  · 2021-06-03 19:00

正文

者: 吕宋刘大脑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地球知识局 (ID: diqiuzhishiju

美国在亚洲东部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一度不在日本、韩国,而是在与台湾岛仅仅相隔一条巴士海峡的菲律宾。这里突出的地缘优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军在亚太地区强大的军事投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是美国应对亚太地缘挑战的起跳点之一。

▲ 幕后操纵专家

(图:美国国家档案馆)

然而如今,美国不但在菲律宾已经没有了大规模驻军,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还多次威胁要把美军赶走。事情为何发展到这一步?菲律宾真的会迎来一个没有美军的未来吗?

▲ 我敢我敢

就算明知在现实中会狼狈不堪

(图:Wiki)

南海之东

菲律宾由7100多个岛屿组成,东侧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广袤的南海,北侧与台湾遥隔180千米宽的巴士海峡。南侧由苏禄群岛连接加里曼丹岛。

▲ 是一片非常破碎的群岛

如果不是殖民时代的整合

这里可能会出现多个政权也未可知

如今被归入东南亚的菲律宾,在古代因为地理上被海洋隔绝,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交流长期较少,成了世界尽头一般的存在,是周边各大文明中心影响最晚的地区之一。

▲ 即使距离上看,菲律宾距离中国大陆远比马六甲要近

但由于不在交通要道上

在古代非常落后的菲律宾群岛非常边缘化

菲侓宾总面积近300000平方千米,因为领土被海洋割裂,分布较为分散,国土最南与最北之间相隔近1000千米。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菲律宾更容易从北南两侧分别受到不同文明的影响。

北部来自台湾岛的南岛民族先民来到菲律宾,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如今菲律宾人主要的祖源。也为菲律宾带来了南岛语言,在日后的隔绝与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菲律宾各式各样的方言。

▲ 加上岛屿之间有很强的隔绝作用

菲律宾各地按语言划分的族群实在是五花八门

从14世纪开始,来自波斯湾、孟加拉湾、印尼的伊斯兰教传教者,沿着贸易路线来到菲律宾。最先受到影响的,自然是靠近印尼的苏禄群岛。这里建立起了苏丹国,并将伊斯兰教逐渐向北传播,影响范围一度拓展到马尼拉湾。

▲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分布主要在印尼和马来西亚

在菲律宾也有一小块,主要在西南角的苏禄群岛

这一特殊地区的分离倾向至今仍存在

不过,因为这里距离伊斯兰教中心地带过于遥远,交通条件过于落后,伊斯兰教传播的速度较慢。无力和西班牙殖民者大力推广的天主教抗衡,影响范围逐渐局限在较为落后的南部。

▲ 位于棉兰老岛的粉色清真寺

(图:shutterstock)

近与远是一个相对概念。从微观角度看,同样的距离,不同交通条件会为旅行者带来完全不同的主观感受,从而影响到旅行者的出行意愿。从宏观角度看,交通条件的变化,会为一个地区的地缘条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具备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帆船逐渐普及,菲律宾便从东南亚最边缘的角落,变成了贸易的十字路口。这里是东亚最靠近日本的地方,向北航行即可到达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向西航行可以到达生产香料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印尼。当时的船只载重量小,航行速度慢,需要时常靠岸补充给养,菲律宾在地理上也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 菲律宾对于全球贸易的重要性

注定了它会是贸易中转地

而西班牙人也是利用了其特性发横财

(图:José Honorato Lozano )

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时代,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强国具有较为缜密的政治组织,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殖民者很难直接殖民这些地区。而菲律宾因为自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外加距离文明中心较远,发展落后,很容易成为殖民的对象。

▲ 麦哲伦虽然丧命于麦克坦

但也将这片岛屿暴露在到处殖民的西班牙面前

(图:Nmcast/Wiki)

从1565年,菲律宾开始走向殖民化,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将菲律宾各族人城市化,并希望借由让菲律宾人皈依天主教,从而同化他们。马尼拉成为西班牙在远东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贸易中转站。西班牙人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吕宋岛,这也导致了菲律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和文化差异的加剧。

▲ 菲律宾一词还是根据殖民者的命名后续演化的

把大炮带进群岛获得话语权

(图:Wiki)

重返亚太的据点

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新宗主国。此时菲律宾国内独立运动已经风起云涌,美国出兵镇压,出现了针对平民的暴行,再加上饥荒、疾病导致至少20万平民死亡。这一残酷的事件成为美国长期控制、驻军菲律宾的序曲。

▲ 菲律宾革命者的反抗对象从西班牙人变成了美国人

美国人不仅军事实力更强,连残忍程度都更胜一筹

(图:Wiki)

二战结束后,美国承认菲律宾独立,但是军队并未撤出菲律宾。随着冷战逐步加码,菲律宾的地缘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高。菲律宾北部的巴丹群岛与台湾岛仅仅相隔一条180千米的巴士海峡,这里是现代最繁忙的贸易路线之一。一旦这里被切断,作为美国重要盟国的日、韩,难免出现大宗商品供应的波动。同时这里也是多条海底电缆的通道,对于通信安全至关重要。

▲ 对于日韩来说

巴士海峡其实是南海通向本国的备用航线

地缘上突出的重要性和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菲律宾在冷战时期驻扎了大量美军。其中吕宋岛西临南海的苏比克湾和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空军基地,一度是美军最庞大最重要的海外基地,也是美军进行越南战争的重要支点。

▲ 苏比克湾海军基地还是西班牙在19世纪建造的

轮转于西班牙美国日本之手一百多年

(图:U.S. Navy/Wiki)

1991年6月,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伴随火山活动的地震、暴雨和火山灰导致了巨大的混乱。美军紧急撤离了两座基地的驻军和家属,而基地本身则受到严重损毁。恰逢此时冷战已经进入尾声,菲律宾的防务压力大大减轻,与美国签订的相关条约也即将到期,支付菲律宾费用的问题两国未能达成一致。最终美国驻军于1992年撤离了菲律宾。

▲ 1992年驻军的撤离意味着

菲律宾从16世纪以来首次没有外国军队驻扎了

(图:Wiki)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菲律宾的领土上已经没有了美军。自1992年以来,对美菲军事同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法律是《访问部队协定》(VFA),该协议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使美国能够通过菲律宾军事基地轮流派兵,也是两国军队每年进行约300次联合演习的基础。

▲ 每年都搞“肩并肩”军事演习

毕竟美国从未放弃在亚太持枪而骄的策略

(图:Wiki)

换言之,因为这一条约的存在,美国在菲律宾巨大的军事影响力依旧是名正言顺的。菲律宾的现实问题也为这一条约不断续命创造了条件。

菲律宾被岛屿分割的领土导致了多样的民族,和受到不同文明中心影响而形成的多样文化、信仰与认同。

▲ 分割的领土,贸易的发展,殖民的历史

几重加成下造就了今天多民族的菲律宾

(菲律宾人、中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

(图:Francinehihao/Wiki )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殖民历史,菲律宾时常被视作一个基督教国家。但是其实在南部岛屿中,穆斯林人口占比并不低。相较于开发较早,经济也相对发达的吕宋岛,如今菲律宾南部岛屿相对土地狭小、交通不便、贫穷落后。菲律宾政府对于这些地区的整合程度也比较低。

▲ 在向新工业化国家转型的过程中

地区间的贫富差距都在飙升

就算是通过吸血其他地区搞发展的马尼拉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马尼拉墓地小镇 图:shutterst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阿拉伯社会主义退潮后,中东地区开始出现了种种宗教保守的思潮,随着近四十年来通信技术的大发展和普及化,这些思潮不可避免地波及了与中东地区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菲律宾南部。

菲律宾南部种种持极端立场的游击队一直是该国重要的安全隐患,而美军在菲律宾政府军剿灭游击队的行动中起到了军事顾问的作用。

▲ 现今菲律宾最大的游击队是盘踞南部寻求建立

独立伊斯兰教国家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

(图:shutterstock)

随着近年来,美国的军事重心再次向亚太地区转移,菲律宾的重要性再次升温,美军甚至一度重新在菲律宾修建军事设施。

相看两厌的现状

不过,美国与菲律宾的外交关系在近年来并不是一帆风顺。

作为一个有几百年殖民历史,国内整合度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菲律宾国内的问题远不仅是存在极端武装这么简单。从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均衡、民族问题,到低效的基层治理,再到东亚与东南亚最高的吸毒率(甚至超过金三角所在的缅甸),都需要一点点逐步解决。

▲ 恐怖事件频发的背后是各方差异的衔接无望

(乔洛大教堂爆炸案 图:Wiki)

而美国在与受自己影响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交流的时候,时常会犯以己度人的错误,希望推行未必与当地国情相符的政治制度与人权观念。一旦该国做出与美国预期不符的行为,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很容易受到制裁,甚至影响到两国的外交关系。

目前,上述问题集中体现在美国对菲律宾毒品战争的态度上。

现总统杜特尔特曾在达沃市主政多年。这一履历中最亮眼的,便是铁腕扫毒,使该市的毒品犯罪率下降了75%。甚至连小偷小摸的犯罪都在打击下减少。菲律宾的天主教氛围浓厚,他在竞选总统时便承诺打击毒品犯罪,符合当地的主流道德观和实际需要。

▲ 摸清贩毒网络,争取一网打尽

(图:King Rodriguez/Wiki)

当民众用选票将杜特尔特送入总统府之后,警方开始大规模追捕毒贩,一年时间菲律宾的犯罪案件减少了近10%。然而,在执法过程中,不少嫌疑人未经审判便被警察击毙,甚至有几岁的孩子被误杀。这些问题引发了巨大争议,西方开始着手制裁以警察总长德拉·罗莎为首的相关人员,并因此对杜特尔特持负面观感。

▲ 虽然禁毒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过程中涉及的暴行还是招致了很多批评

(菲律宾驻纽约大使馆前的抗议)

(图:VOCAL-NY/Wiki)

更宏观的背景则是,杜特尔特并非完全的美式民主信徒,而是希望从菲律宾国情出发,学习各国经验。他上台后一改前任政府完全导向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这样的选择很容易引起美国政客的反感和干预行动。这些行动势必引发菲律宾政府的反制,而驻军问题,恰恰是现阶段,美国在菲律宾最重要的利益之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