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为何说现在是去二线城市的最佳时机:二线城市有机遇,但更感到危机感,所以他们开出了很多诱人的条件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09 14: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老顽童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老顽童的一个朋友的小孩,本来他父母想要他来上海工作,但小孩自己想来想去,觉得在上海未来会比较累,且前些年估计都没啥品质生活,只有工作,后来决定到苏州高新区工作了。

如今工作满三年,在苏州买了房,买了车,当然,他家里也支持了一部分资金。他和我说:上海有的,苏州大部分都有;上海有的,苏州没有的,大部分他也用不到。

其实,苏州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房价比较高的二线城市了。但为何老顽童说现在是去二线城市最佳时机呢,尤其是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且听分解。




房价

1、  北上深房价实在太高,真的超过人一般人的承受程度。10多年前,老顽童毕业时,自己努力下,加上父母的支持,还可以在近郊买一套房子。现在则不一样了,买个近郊60平的房子,首付至少都要150万,每个月要还7-8K,这已经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假设现在的毕业生在上海刚毕业每个月拿到手5000元(净到手),扣除2000房租,扣除吃饭和交通,以及日常交际,加上现在小朋友不太愿意降低自己生活品质,所以基本上没得剩,典型的月光族。怎么才能凑够150万呢?

2、  二线城市房价虽然也开始高了(有的已经很高了,比如1.5线城市杭州),但只相当于10年前的北上深的房价。咬咬牙,还是可以买得起房子的。不要和我讲没房子也没关系,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会买房的,在国内城市人群中。也许会有人说,上海、北京工资高啊,虽然房价高。你二线城市房价是相对较低,但工资也低得可怜啊。实际上,买房主要看首付,这个你懂得。

二线城市买房政策:

不仅房价相对较低。部分城市对于对于大学应届生给予租房补贴,甚至购房也有补贴。

比如说长沙,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比如南京,南京市发布《人才安居办法》,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六类人才,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




户口

1、  北京和上海的户口,呵呵,现在能拿到的几率很低。 没有户口,在北京、上海严控其子女上学的背景下,你想想,即使你收入再高,感觉也是二等居民。你别告诉我,你有钱就可以进私立学校。做梦吧,现在私立学校竞争可比公立激烈多了,你能确保你家小孩能100%进去?

2、 二线城市都在松绑户口,只要是人才,来了送户口。 一般来说,二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落户几乎零门槛,不少城市对落户还有租房补贴。

3、 教育

有了户口能干吗?当然是教育和医疗资源。在一线城市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一族,想要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付出的成本非常之高,这也就是为何即使上海本地人里面70%的家庭还是上的对口的菜场小学的原因。但是在二线城市,相对来说就好些。

老顽童的一个研究生室友,从上海回到厦门,小孩进了厦门最好的学校之一,他说这是他在上海无法想象的。

4、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老顽童每天上下班来回两个多小时,即使后来买车了,因为住在郊区,市区牌照上不了,只能上了沪C,于是等同于没买车。。。。

整个感受是大量时间花在路上,工作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往往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

在二线城市可能会稍微好些。老顽童的弟弟就在苏州,他通过和我的对比得出一个结论:看你选择什么,你想选择事业,上海肯定好,但你想选择工作和生活协调,那苏州相对好很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说清楚为何现在是选择二线城市的最佳时机?

原因是:


1、  现在一线城市虹吸效应非常严重,二线城市危机感很强,尤其是靠近深圳、北京、上海的二线城市。但与此同时,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二线城市觉得这是自己弯道超越的绝少的几次机会之一,现在不发展,未来可能会一直掉队,所以拼命发展,而核心就是人才。所以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送钱、送房子、送户口等。所以你是被二线城市地方政府重视的。请不要低估二线城市“弯道超越”的决心和吸引人才的决心。

2、  一线城市有意无意设置并抬高了门槛。在上海、北京,老顽童问了很多家长,普遍反映小孩上学越来越难。你以为仅仅只是竞争激烈的原因么?too young too naïve.

3、  整个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现在对于二线城市而言是个很大的机会,这也是为何杭州、成都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一线城市太强调现代服务业,但二线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业并举,本质上讲,这是一个有机生态,反而这类城市整体竞争力不弱。

4、  二线城市房价未来是不是会涨,这个我说不清楚。但既然上海、北京太贵了,若能买得起二线城市的,不妨去买下,否则可能未来连二线城市都买不起。


5、  现在一线城市有的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娱乐活动等二线城市基本都有。基本上不会和一线城市有太大差距。若有差距,打不了坐个高铁去上海、北京消费即可,反正也不是高频的行为。


接触了很多从北京、上海离开到二线城市的人,刚开始都有些失落,但越往后感觉幸福度越高。

比如一个从北京回到江西南昌的朋友说,现在每天上班路上只有10分钟,睡到8点半爬起来的感觉,请不要太羡慕。但是有人可能会说那他的事业呢?我不会告诉你,经过了前些年的打拼,他现在已经在江西开了几家瓷器销售的店了,流水很不错。

当然也接触了一些离开北京、上海回到二线城市的,发现不适应的。主要是这类人群有几个特点:1、所从事的行业当地产业基础较差,的确发挥空间不大;2、自身不合群,老是觉得别人Low;3、心态没调整好,老是对比北京、上海,那啥那啥的;4、同类爱好的人群数量较少,很难形成志同道合的圈子。

人各有志,冷暖自知。

本文绝对不是二线城市的托,更不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托。只是感触,如果现在不进入二线城市,未来进入二线城市成本更高,现在进入二线城市是打破阶层相对凝固的一个捷径,为数不多的捷径吧。



您可以同步在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网、天天快报、和讯等11个知名平台查阅和识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内容。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欢迎加入识局君的朋友圈——“识友会”。请先添加识局小秘书个人微信(pujianger),身份信息核实完毕后,小秘书会将符合条件的朋友请进识友会微信群。

读者投稿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广告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业务联系电话: 021-68407696(周一到周五 9:30-5:3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