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宏观环境的迅速变化推动宏观政策不断做出调整——4月份央行定向降准开始,政策边际宽松的迹象就越来越清晰,过去一年来,政策目标组合中最高目标——“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在悄然转换说法和语境,从“去杠杆”到“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再到“稳杠杆”、“结构性去杠杆”,然后直至本周一国常会中“去杠杆”一词不再政府政策表述中出现。
作者:浮云君
接下来的半个月,市场将迎来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一个暑期的BDH会议。这两个会议将帮助我们把脉中国经济
是重回放水刺激的老路,还是去杠杆策略性修正?
一个是7月末的政治局会议,高层将对2018年上半年,尤其是2季度的经济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方向。我们回顾一下4月份1季度总结报告时的几大重要定调:
一,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时,美国已经打响了贸易战的枪声,因此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当时经济政策的重要变量。ZZJ会议明确提出,我们面临的外部挑战——“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要增强忧患意识”。
过去3-4个月,贸易战形势比想象的还要艰难。
经历了5月中旬的LH访美中美联合声明的柳暗花明,再到特朗普的出尔反尔反戈一击,特朗普口中的关税战从500亿到2000亿再到5000亿美金,中美贸易战前两个回合的接触与谈判已经在特朗普的出尔反尔中搁浅。
可预期的是,下半年中国需要对贸易战进行充分预案,应对各种可能的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要稳定市场预期。
外部的冲击还包括美日欧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常态化带来的挑战。刚出炉的数据显示,
美国二季度GDP初值增长4.1%,创2014年三季度来最高增速。
美国预计年内还有两次加息。中美经济/货币周期的分化将对国内的宏观调控带来巨大挑战。
二,4月份政治局会议拿出的解决方案是——“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结构调整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扩大内需再次出现在宏观调控官方语汇中,意义重大。之前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释放的信号看,内需的抓手至少有这几个方面:
消费、农村和新兴产业投资等。
内需配套政策出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三,金融市场;4月份提出“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管,消除隐患”。
然而,整个2季度在去杠杆推动下,持续的信用收缩和金融机构回表和缩表引发了一系列过度反应:5月份的信用债市场的违约潮、6月份的股市的股权质押危机、CDR暂停以及外围毛衣战升级冲击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
除此之外,楼市也不大太平。一手房房票+摇号制度下,一二线城市楼市炒作仍高烧不退;地方政府诸如上海、深圳不得不出台一系列打补丁政策,推出类似禁止以公司名义排号买房等强力行政手段;而三四线城市持续高温,棚改被指为罪魁祸首,国开行的PSL和棚改贷款政策的调整也释放了楼市调控坚决不动摇的信号。
Anyway,刚刚过去的2季度,无论外部还是内部,挑战重重,无论经济还是金融,波动加大,都不太平。
宏观环境的迅速变化推动宏观政策不断做出调整——4月份央行定向降准开始,政策边际宽松的迹象就越来越清晰,过去一年来,政策目标组合中最高目标——“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在悄然转换说法和语境,从“去杠杆”到“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再到“稳杠杆”、“结构性去杠杆”,然后直至本周一国常会中“去杠杆”一词不再政府政策表述中出现。
如我们之前所疑虑的,这意味着中国重回刺激放水的老路还是去杠杆防风险攻坚战长期战略中的策略性修正?
这轮信用收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供给端,从去年以来的监管检查和资管新规的落地,一系列措施从资金供给端束缚了商业银行的手脚,使得商业银行资金供给端受到了制约;
需求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两个口子被堵死。因为这两个主体不太恐惧利率飙升的局面,正常的工业企业很难承受这么高的利率,只有这两个融资主体不怕(软约束)。这两个融资主体占到总融资量的
30-40%
。
按照常规的演绎,经济下行,政府一般会放宽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的融资。但今年以来我们看到政府非常有定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的融资渠道一直在收紧。因此即便供给端放松,但需求端也不会出现类似2009和2014年那样的大放水式的改善。
政府希望解决信用收缩的局面,过去的三个月中不断释放信号,正在或即将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等诸多政策方面进行修正和调整,但政府的政策定力依旧很清晰——政府希望资金导入工业企业、实体领域,而不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
这一切尚待7月29日ZZJ会议明确。
第二个会议是暑期BDH会议。预计议题范围将超出经济领域,诸如下半年的改开四十年大庆、重大改革、人事议题等等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上一次关注BDH会议的可能是2015年8月(遇到股市异常波动后),之后就不提金融创新,反对大水漫灌,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近期公开信息看,内部改革驱动依旧在推动,只有改革和开放才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最有力的武器。
7月26日新一届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国企改革重点任务。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分层分类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加快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央企”,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