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请的是笔面第一的派派同学给大家做分享。
开篇之前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笔试第一进面,无领导小白入门、从零学起,最后面试全场第一,成功上岸。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这次也只是简单谈谈我个人对无领导的一些认识,仅作参考。
无领导是一场表演出来的讨论,参与者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达成一致性意见。如果让自己沉溺于辩论中,太过于执着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建议,那么这场表演不会精彩。
大家都说无领导是一场表演,那么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好的表演,能拿高分?我认为要在输出内容上做到四方面,即:有效论证、梳理总结、流程推动、矛盾调节;在表达发言上要做到三方面,即:频率稳定、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练习到底有没有用?我的答案是有用且必要。因为我是小白入门,在前期我是保持了每天练习一场、后期几天练习一场的强度,练习的好处有几个:
(1)积累“反应”。这个“反应”是指,尽管在无领导的场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我们可以让自己积累一些套路化的处理方式去应对相类似的情况。该到时候调矛盾了、怎么调,该到时候推流程了、怎么推,练多了,没见过猪肉也知道猪怎么跑了。
(2)锻炼表达能力。练习得多了,自然就说得多,表达慢慢就会越来越流畅。对于表达这一点,不练习是不会提高的。
(3)保持感觉。孩子都要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才会懂事,更别说小白入门学无领导这种高难度的动作。
前期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提升,后期练习主要是为了保持感觉,不能松懈。
此外,我需要特别交代,练习的对手需要是有一定实力的小伙伴,否则意义不大。
积累有没有意义?我的回答是有意义。显然,从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考官对于考生的发言内容是比较重视的。
首先,积累就可以在个人陈述中用上,让你的个人陈述不空洞、有内容;
其次,在讨论过程中,你只做一个总结的记录员或者是一个推流程的操手,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拿高分,你的发言还要有你自己的东西,在这个时候,通过一些习语、实情例子再加上逻辑去进行论证输出,会让你的内容“高大上”又有力。
时间充分情况下建议每个话题积累一些金句、实情,不用太多,两三个就够用。
表达好的优势大吗?我必须说很大。一段话如果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卡卡顿顿地说,就算内容好,它的效果也一定是大打折扣的,如果这样的考生还频繁发言,反而会给考官加深不好的印象。大家都说我的个陈好,其实内容上真的很完美吗?也不尽然。我和几个同学讨论,之所以给大家感觉我的个陈好,最重要的
首先还是流畅度高,其次是内容形式
,比如使用对仗的语句、引用金句。以适当的语速,流利地表达,再加上一定的逻辑,在观感上是非常加分的。这里提到逻辑,举个例子,选择选项并给建议的题目,你肯定是要善于利用1、2、3,让发言听得有层次。同时,请注意保持一定的发言频率。发言多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发言少一定是不好的事。刷刷存在感,尽量在每一个阶段都争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倾吐一下我的一些感悟。
(1)打好无领导,你必须搞清楚,你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我们应该尽可能去放大长处,掩盖短处。举个例子,通过很多次的练习,我发现我根本不擅长抢破冰,攻击性不强、表达娓娓道来是我的特点,于是我就决定我不去做破冰者,而是做破冰的补充者或者矛盾的调和者。不要去勉强自己做自己尝试了但是实在做不了的东西,这是自己找罪受,好好认识你自己。
(2)向好的人学习,时刻反思你自己。我必须摘录班里大神的一句话,“打无领导的时候,场面很乱、节奏反复横跳,不要怪别人不会玩或者逻辑混乱,还是自己没能够做好,没能够带住节奏,没能找到对方逻辑漏洞,说出让对方信服的话。”这个话让我醍醐灌顶。
练习时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考生是很正常的,于是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场景,作为一个学习者,请摆正自己的姿态,看到你自己的不足,向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比你做得好的地方。
对别人挑三拣四、怪别人差劲,你连他们都带不动,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懂的东西要多问,一起学习的同学就是很好的请教对象。可以说班里大半的同学我都交流过,有的时候是向他们请教,有的时候是给他们一些建议,通过这样的过程,良性的互动可以让大家很快的进步,何乐而不为。
微笑点头和手势,嘴上说着您来您先您请,你不上岸谁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