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7年编纂完成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审查质量保障手册》,是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落实专利质量提升工程所采取的重要手段,该手册在原质量保障办法的基础上,体系化地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质量评价机制。
面对传统质评模式在质量提升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现阶段质量提升工作中出现的多元化需求,2017年,专利复审委员会初步建立了“四会一通报一共享平台”的反馈机制,进行体系化的质保成果发布。其中,“四会”是指分领域复审审查标准执行一致会、复审质量保障分析会、分领域复审质量情况发布会、典型案例研讨会;“一通报”是指针对全委的审查质量定期通报;“一共享平台”是指专利复审委员会网站上的共享案例园地。“复审无效审查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保障了专利复审委员会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效促进了复审无效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专利复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专利复审委员会还针对复审、无效案件定期开展质量抽查和评估,除关注审查决定质量外,还在质检中对过程质量进行监控,总结审查过程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标准执行不一致问题;另一方面,围绕审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质检工作。
为了使前后审级之间信息共享渠道更为畅通,专利复审委员会还建立了系列案件前后审级反馈机制:在信息共享方面,成立质量提升工作组,分领域设置复审业务联系人,保障前后审级反馈机制的落实,加强对系列复审案件的信息共享;在案件协调方面,充分发挥质量提升工作组的沟通协调作用,对于在前审阶段反馈的系列案件进行跟踪和调配;在问题解决方面,对于系列复审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由复审业务联系人组织协调相关申诉处确定处理意见,必要时由质量保障处在委级层面组织专家作出处理意见。截至2017年底,专利复审委员会共接收系列复审案件近1000件,质量提升工作组就其中7个批次350余件系列案件在委级层面进行了会审并作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