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融博驿  ·  2024.9.16 美股大盘复盘 ·  5 天前  
金融博驿  ·  2024.9.16 美股大盘复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罗天昊:东北振兴五大核心问题——兼评林毅夫药方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7-09-01 22:41

正文

  罗天昊:东北振兴五大核心问题——兼评林毅夫药方

 

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研究  著有《大国诸城》

罗天昊公众微信(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

 

东北失速,举国关注。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领衔推出了《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报告为吉林的产业振兴开出的药方是:秉持比较优势理论,扬长补短,既保持吉林省的重工业优势,同时发展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纺、现代装备等产业集群。报告一经推出,引起巨大争议。

 

部分批评者认为,吉林乃至东北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全国范围并不领先,搞纺织等产业,将“把吉林带到沟里去”。同时,批评者认为,东北的经济失速,关键在于官僚主义严重,不解决文化和制度问题,东北无法振兴。

 

无论林毅夫团队,还是批评者,都有其逻辑,但是,均有可完备的地方。笔者认为,东北振兴,存在五个关键问题。

 

一,无论林毅夫团队还是反对者提出的产业战略,都存在一个问题:谁来决定东北搞什么产业;

二,相对优势与绝对优势问题;

三,存量与增量问题;

四,东北作为一个时代的牺牲者,责任到底在哪里,各有几分;

五,制度与文化问题,制度变革,能否改变东北民风与官风。

 

回答这五个关键性问题,东北振兴问题,基本逻辑才会清楚。

 

(1)      东北产业战略由谁决定?

 

林毅夫团队为吉林乃至东北所开的产业振兴之策,到底是否可行?

 

市场不会撒谎,有数据有根据。不妨看看消费市场。或可找到东北产业密码。

 

上月,本人在研究中国城市消费情况时,偶然发现,沈阳的社会零售总额与GDP之比达到0.590,在中国二十大城市中赫然排名第一。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的消费也非常强势。四大城市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达到13750亿,超过北上广任何一个城市,东三省2016GDP5231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127亿。两者比值达到了0.557远高于全国平均0.447的水平。在东北经济失速的危急时刻,消费的强劲,起到了巨大的稳定人心的作用。

 

改善产业结构,增加本土产业,培育与消费市场对应的大众产业,是东北复兴的基本战略。

 

供给侧改革突破口在哪里?看看消费市场,卖的好但本地却不生产的商品,往死里搞,拼命进行产业补课,可以对别人买买买,也可尝试自己造造造。

 

吉林2016年纺织零售总额高达526.3亿。而产值是147.36亿,供需之间,缺口达379亿,吉林的纺织工业规模再增加两倍,当地需求都可以轻松吞下这个产能。产出不足而需求庞大,搞纺织有巨大成功可能。

 

在整个东北,纺织行业都是需求强劲的行业,在辽宁消费市场,纺织行业仅次于汽车,排名第二,在黑龙江,服装纺织的消费甚至更是排名第一。比汽车消费还要多30亿。


很多经济学家号称是市场经济信徒,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僭越市场,缺少对市场的尊重。

 

吉林乃至东北是否适合发展纺织产业?

 

消费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供需剪刀差两倍于当下市场,如此巨大的商机,何不顺应市场?

市场数据支持东北以纺织产业为主导产业之一。事实上,纺织产业也已经成为吉林八大重点工业之一。去年吉林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高达16.1%

 

东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面积百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是中国一个非常独立的大市场。其市场容量,超过很多国家。以东北的消费能力,如部分消费品都能够实现自产,则对于东北的产业振兴,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市场需求决定产业战略。

 

2)比较优势不是绝对优势,同一产业存在不同梯度生存空间

 

轻工业在东北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这一判断至关重要。

 

很多人将比较优势等同于绝对优势,做出了误判。

反对者的理由是,江浙等沿海地区,发展纺织业比东北效率高,所以轮不到东北。

 

但是,现实是,对于江浙和广东等沿海先发地区来说,它们搞纺织,却并非上选。

 

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国内,都存在一个产业梯度,就全球而言,产业格局分化为四大方阵,即美国为第一方阵,英法德日等为第二方阵,中国为第三方阵,后发国家为第四方阵。美国虽然处于第一方阵,但是,美国汽车很强势,但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汽车企业也可以生存。说明在同一个产业领域,在不同产业梯度,是可以共存的。

 

中国是世界上产业层次最丰富,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所有产品大类都具备的国家。中国有的产品,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美国也有。比如手机,中国有华为,美国有苹果,不仅如此,中国有的产品,处于产业链更下游的后发国家也有。中国与东南亚和印度在纺织、玩具行业竞争激烈。

 

绝对优势只存在于经济学的假设之中。最有竞争效率的国家或地区,并不能通杀所有竞争对手。时间和空间都将阻滞绝对优势。

 

在国内,也存在一个产业梯度,当下,沿海开放城市处于产业链高端,中部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腹地,处于第二梯队,其它后发区域为第三梯队。

 

对于东北来说,不是从绝对优势视角出发,极化为生与死的问题,而是从比较优势视角出发,进入第二还是第三梯队的问题。

 

鉴于自身在国内产业梯队中的位置,江浙的纺织产业虽然具备技术优势,但是,其最优产业选择,是布局当下最高端的产业,以及发展服务业。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成本升高,从原来的产业集聚阶段过度到产业扩散阶段,未来需要转移出去。留下的可能只是研发和设计中心。当下,江苏纺织业年平均工资高出吉林50%浙江更高出接近100%当下,辽源袜业,延边服装等产业集群,就是从江浙转移过来的。

 

江苏仍可以有红豆,浙江仍可以有雅戈尔,广东仍可以有富安娜,东北也可逐步培育纺织产业,产业梯度上低一级无妨。高端在江浙,终端在东北,设计在江浙,工厂和市场在东北。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东北非常特区,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而且相对统一。等同一个排名全球二三十名的中等发达国家。实现后发赶超其实具备巨大的先天优势。尤其是在最终消费品市场更是如此。

 

若将东北看做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我们可以看到,在庞大的需求推动下,东北可以实行一种类似“进口替代战略”的模式,大力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轻工产业。

 

3)存量与增量问题

 

东北转型,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当下的地方产业转型,存在冒进主义倾向,一说转型就是搞高技术产业,搞新兴产业,搞服务业,搞跨越式发展,无锡放松传统工业优势搞新兴产业的教训,值得东北警醒。

 

对于东北来说,必须处理好存量与增量问题。重工业与轻工业,新兴产业、高新产业需要中和。

 

东北重工业的占比,达到70%左右,如此庞大的存量不可能抛弃。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为现实之选。

 

东北的重工业虽然被诟病缺乏效率,但是,在局部产业领域,比如汽车和装备产业,在全国范围却拥相当的比较优势。

 

2016年,吉林省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1644.45亿,长春的汽车制造业更是一枝独秀,产值占长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9%。一汽是中国汽车的长子。辽宁2016年汽车产量达到113.2万辆沈阳汽车产量103.5万辆。汽车制造业增加值4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2%,华晨宝马、上通北盛鼎足而立。黑龙江则拥有哈飞等汽车品牌。

 

吉林的汽车产业曾占据中国汽车产量第一的宝座多年。2016年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重庆与上海。东北三省相加更是雄视全国。以湖北、重庆为代表的中南腹部地区汽车产业崛起之后,东北汽车产业仍足以三分天下。

 

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东北同样具备比较优势。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55.99亿元,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实现利润153亿。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755亿元。沈阳机床驰名全国。 在黑龙江,装备制造业更是四大主导产业之首。

 

从利润方面来讲,东北工业各有阴晴。但是亏损主要集中在中间品和资源产业。矿石、煤炭以及钢铁等行业。如吉林采矿亏损达55.5亿,其它重化工业,虽盈利下降,总体还是正值。

 

东北不可轻视传统产业。而应立足巨大存量,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挥存量优势

 

重工业城市转型的要害,不在抛弃,而在中和产业结构。林毅夫团队开出的发展纺织等轻工产业,涉及到的是增量问题。其一大效用是中和产业结构

 

东北是传统工业基地,有技术基础,产业工人素养好。发展工业符合比较优势。佛山坚守制造业,积数十年之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制造业重镇。近几年整体实力强势崛起,人均GDP直追上海。证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一样可以有未来。

 

在轻工业这个增量之外,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大健康产业,传统产业与智能结合的交叉产业等,也都是一个增量,偶然统计东北三省中西药品零售市场,竟然接近千亿。是搞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基础。东北农副食品加工,劳动生产率水平胜过江浙和广东。

 

守正出奇,厚积薄发。传统产业是正,新兴产业、服务业是奇,存量是正,增量是奇。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4时代的弃子,责任在哪里,各有几分?

 

时空是世界存在的形式。

东北产业结构失衡与社会文化落后的两大问题。均是时空交互影响的产物。

 

东北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远早于改革开放时期。东北的近现代经济在清末即已发轫,伪满时期重工业体系基本建立,成为“东方的鲁尔”,经济总量几与日本分庭抗礼。至建国初期,中国实行赶超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各地的机械厂,钢铁厂等重工业,基本都是复制东北。

 

近三十年市场化竞争东北掉队,背后是百余年时间的延续。

时间变化也导致了空间格局的变化。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控制了东北、华北和朝鲜,东北成为东北亚的中心,建国后,南北朝鲜分别独立,图们江出海口被封死,东北成为一个封闭的市场

国家选择链接欧美的东南沿海而非东北作为改革突破口,势所必然。

 

国家时势与地理环境巨变,非东北本身所能控制。可谓天命。

 

第二个因素,是特殊时期的国家战略。

 

建国之后,东北成为共和国长子,肩负着带动国家工业发展的使命。长期的路径依赖使东北难调头。

东北今天还有很多国企,还有一汽、鞍钢等央企。截至2013年,央企及其子企业在东北地区有3183户,资产总额4.5万亿元,职工174.8万人,举足轻重。在央企的大本营做小微企业,太难为东北。

 

东北承担了上位权力交付的特殊使命,数十年来,东北为国家承担了时代成本。影响了其在市场体系中资源配置,这个责任在更上一级的国家层面。

 

曾经的骄傲,当下的卑微,都源于一体。

 

第三个因素,是东北在改革时期的滞后

 

部分学者批评东北改革不力并非空穴来风, “投资不过山海关”源于内在的阻力。

改革速度上的落后,使东北在时间上被扭曲,东南沿海十年之力,即可等于东北三十年之功。无论是国企依赖,还是缺乏商业规则,思想守旧等。都是改革滞后所致。

 

所以,东北问题存在三种责任,一为天命,二为承担国家战略安排的牺牲,三为东北自身责任。东北振兴也需要三种对等的责任。

 

天命之变,充满不确定性,无法担责。东北只能认命。

 

第二个责任来自国家。市场对市场,权力对权力,权力扭曲的时空,也唯有权力能再度扭曲。

 

国家对东北的责任主要在几个方面。一是财政、税收方面的倾斜。提供技术改造支持,实行税收优惠。对于财力不足的地区进行转移支付。二是社会保障,失业救济等,国家未来改革方向之一是振兴民权,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国家在安置下岗人员方面曾失责,未来的就业安置,补偿,社保等,需要中央政府更多担责,不光东北,全国也应如此。三是,在改革方面多激励东北。尽早启动央企改革,尽早谋求图们江出海口。自贸区也不能少了东北。未来更多改革措施,亦可多倾斜东北。

 

第三个责任,需要东北自担。

东北改革必须加速,以十年超速改革,换三十年的未来。后发赶超。

当下各地在户籍改革,房地产改革方面进行大规模试点,抢人大战硝烟弥漫,东北不妨从此入手。东北改革成本,其实比发达地区低多了,在沈阳送套房,也不过北京成本的五分之一。武汉都敢实行大学生购房20%的优惠,东北何妨再胆大一些?

 

 三大责任,各有渊源,各自对症。

 

5)制度与文化问题  

 

对于东北官方和民间文化的批评,非常普遍,谁是因,谁是果?值得深思。

 

制度改革与文化衍变,可以相互影响。

 

中国是一个半市场半权力体系的国家,权力对于经济的干预非常强劲,东北现状并非完全市场选择,部分受制于权力意志,计划经济时期形成吃拿卡要等官僚腐败行为清除不彻底,阻碍了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如果从国家顶层设计上就减少权力干预,形成刚性制度约束,东北同样也可以减弱对于计划经济的依赖。

 

没有包容开放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但是包容开放,,也并非先天文化决定,而是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实现。未来东北要培养包容开放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关的政策改变,就是户籍制度的开放,思想领域的管制的减少,思想市场的开放。

 

在持续上百年的闯关东时期,东北一度是开放与机会的象征。可见封闭与僵化,并非东北的先天文化基因。

 

东北缺乏企业家精神,也可以从制度上改变。没有对于效率的鼓励和激励,以及对于合法财富的尊重,就不可能有企业家精神。保护私人产权,严守商业规则,才能改变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局面。

 

一篇“没有编制,你什么也不是”的文章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广泛共鸣。东北人的编制依依恋并非先天,而是来自对于生存没有保障的恐惧。而这也可以通过制度改变实现

 

适度的社保不仅对东北重要,在全国领域也必须实现突破。部分人拿福利过度的西欧国家,来套低福利乃至负福利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竟然还反对福利,这与禁止一个饿昏的人吃肉以控制高血压一样愚蠢。东北乃至整个中国,需要适度提高福利,矫正此前劳动所得占GDP比重过低的畸形财富结构,提振信心。

 

改革前期,中国社会整体走向开放,最近十年,改革停滞乃至部分倒退,潜规则盛行,官僚主义抬头,不深化改革,整个国家都将“东北化”。

 

局限于 “东北的性格与文化”,不如推动制度变革,塑造一个开放、包容、富有进取精神和开创精神的社会氛围,扫平东北振兴的道路。

 


小结:

 

A    东北的产业问题,适用比较优势战略。

 

东北的消费市场显示未来轻工业有巨大空间。鉴于相对优势与国内产业梯度布局,东北的可发展纺织等轻工产业,为增量;汽车、装备等重工业不可放弃,盘活存量,林毅夫团队的药方基本对症。

 

大数据时代,产业战略由市场说了算。

 

B    制度改革可改变文化。

 

东北依赖计划,缺少契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等并非不可改变的先天基因,通过制度变革,也可以创造一种开放包容,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型文化。

 

C    改革是东北最大的机会


世上无神话,所有的传奇都是厚积薄发。东北需负重剑,行长路,成大器。


东北在前三十年改革滞后,新时期需要加速改革,以十年换三十年。

 

D    言尽东北,意在全国,抛砖引玉,敦促改革。时代之潮,推枯拉朽。




——往期经典回顾——

中国改革的九大方向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罗天昊:中国中产阶层出路何在?

昂山素季启示:中国需要“隔代宽恕” 的气度

越南改革何以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