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城市社区健身圈、体育特色学校65家以上、健身休闲产业区不少于50个、体育消费总规模达20亿元……2月20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到2020年,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更加注重全民健身的意识和参与性,通过更加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打造健身品牌、丰富体育活动、完善体育组织等主要措施,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健康需求,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提供有力支撑。
健身工程覆盖率达
100%
为切实推进我市全民健身工作,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西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据悉,到2020年,我市将更加注重全民参与健身的意识,其中包括要达到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2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35%以上;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实现县区级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社区、农村体育设施、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注册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50个、青少年户外营地达到20个、体育特色学校达到65所以上;以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环青海湖(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等公共体育场馆为健身中心带,辐射带动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区、示范点、集聚区、功能区和健身休闲产业区不少于50个。
体育投资总规模
20亿元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我市将累计投资
20亿元作为体育消费。其中,将以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环青海湖(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青海体育中心、西宁体育场(馆)等公共体育场馆为健身中心带,辐射带动三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达到“两场一室一广场”,结合社区、公园、公共绿地、景区规划,合理建设健身站点、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路径、城市健身步道、健身房等设施;积极争取全民健身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充分开发利用公园、休闲步道、荒山、河道、空间、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文化大舞台等,打造足球场、篮球场、自行车道、移动滑冰场、滑雪场、体育休闲旅游营地和健身步道。
体育活动一地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