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短故事”,其实是一种西方创意写作领域一种非常流行的文体:Memoir,它不只是个人回忆录,也包括个人经历过的某个事件的描述,它是真实的生活写作。每期短故事学院里,我们都会遇见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写作爱好者,当大家一字一句认真记录下某段往事,描摹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会发现这也是在重新认识自我,甚至能解开一些缠绕已久的心结。
也由此,在三明治的写作中,读者能看到用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故事讲述着那些充满感受力、理解力、在更广袤的空间中去思索人的存在的故事。大家通常怀揣着对文字的追求,有一份愿意用心打磨内容的决心,他们带着未经雕琢的生活经历、故事灵感而来,在与编辑导师每天的交流中,一点点接近作品“完成”的状态。
三明治短故事的指导并不是传统形式中,导师一对多那样讲述写作技巧,而是一对一去了解所写故事以及以其相关的事实,在此过程中,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自己写下的精彩故事,还有与导师多次沟通而来的新的视角,这将有助于我们在重复的生活中获得新的体验。“短故事”是市面少见的一对一指导,并且是“走心”,也拒绝所谓的“速成”噱头,我们想真诚地进入你的故事,帮助你选择怎样的主题,怎样写开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只有真诚地去接近故事本身,才能获得某种力量。
我们来看一看部分学员的写作感受:
贝塔
“记得上课的时候,一个导师说过,短故事的写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是有情节有细节,有血有肉有的故事。我曾经试想过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但更多的时候是怕写出来的都会成为一种感情抒发或者成为一种对生活的吐槽,很不喜欢自己陷入这样的模式。记得老师在批改我的作业时最常说的就是,你可以再补充一些这块的细节吗?于是,我试着去回忆那些细节,也有美好,更有深刻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回忆和纠正,直到达到最真实的状态。有些细节我原以为只要去发掘,就会在那里等着我去捡起来就好可事实并非如此,原来记忆是不可靠的,文字是具有欺骗性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写,不断的把这些细节记录下来,记录下那一瞬间的感受,用最真诚的文字描述出来就好。这次写作于我来说,不仅仅是表达自己那么简单,是让我真的通过那些有血有肉的细节的展示,让我有勇气来重新审视那段生活,审视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状态。上课的那段时间,虽然白天上班,中午听课,晚上也写作业,但也真的是能够感受一种对主动获取知识的渴望,所以每次听完老师的课程,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带着这种满足感再去写作,就会有种特别的体验。”
玛思路姆
玛思路姆写下了自己做客服的经历。她曾被骂哭,曾接到过明星来电,曾被人当成树洞倾诉,她说自己
“几乎接完了一生的电话”
。
玛思路姆:“对一些人来说人活着是为了写作,如果不去记录,那么很多个人的经历和体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记得余华说过: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我是一个很没有意志力的年轻人,在这份工作里我总是丧气,没有什么支撑我的动力,靠着忍耐勉强算是完成任务。记录重新赋予这段经历意义。在这份工作里所承受的压力超过绝大部分人的想象,也超过我的描述水平。开始我只是想倾诉,以一个前坐席身份吐槽。直到写完我才去想还有无数人在类似的岗位上做这份工作,还在经历我所记录的这样的生活,我才想到,我写出这样的生活,或许真的会有人因此在一通电话里去体谅一位疲倦不堪的电话客服。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主题呢。我在2017年大学毕业以后考上一家商业银行,但是直到签约我才知道我们这些年轻的小孩里有部分人是要去做一年半的客服,回来以后才会接手传统的银行工作。之后就像这篇故事里写的一样,我接了5万多通电话,这是一段单调中又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以至于我在结束这段经历后,很多时候闭上眼睛,都会想起当时的情景,这段经历里的人还有我的每一份感受都让这个故事自己想要跑出来,我怕我会忘记,所以写下了这样一篇故事。
感谢导师对这篇文章的辛苦付出,你的鼓励给我了非常大的力量,谢谢你带我来到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我因为焦虑经常不能按时交稿,有时候写完了,也不好意思贴在石墨上,我怕她会觉得我写的很奇怪,但是老师真的是小天使,每次我可怜巴巴的贴上去一点的时候她都会大力夸夸我,有的时候我上着班被客户吼了,被同事老阿姨欺负了,从柜上很沮丧地下来看看手机的时候,碰巧就看到老师更新了评论,感觉心里一下子就出现blingbling开心的粉尘和辉煌的BGM。所以大家不要怕,我们的导师们真的超级好,所以把手交给他们,他们一定会帮助大家向前走的。
飞鸟凉月
几年前短故事学员飞鸟凉月写过一篇带有一些秋天意味的故事。她的父亲,一个孤傲而内心虚弱的人,“这个男人终于在五十岁,直面了生活的残酷,这兜头猛击,砸得他迅速颓唐灰暗下来。思及此处,突然有股复杂混乱的情绪,浓郁地堵住我的腔子,憋得我喘不过气来。那是一团失望、心疼、担忧和庆幸混杂在一起的棉絮”,她的家庭关系,像“蔷薇开放几季后,最终荒芜枯萎”。
作者在写完这篇故事后,写下了她的写作感想,经过了短故事的写作训练,从技巧层面来说,她已经拥有了处理一篇文章的能力,从情感层面来说,她对写作的态度也让我们认同:“应该本着务实、求真地理性去书写,同时尽量保有一份同理心,不需要也不应该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看客”
作者后来说:“我喜欢写作,也一度以写作为自豪。后来由于结婚生子各种事情,感觉生活磨钝了对事物的感知,同时手机的快速阅读极大地消耗了我们阅读(输入)、书写(输出)长文字的能力。但是我有一件事是坚信不疑的,那就是写作,是所有人的权利,是所有人处在生活和时代里的权利和慰藉。无论专业背景还是文学积淀是否各异,我们都可以也完全有能力、有必要坐下来想一想自己的生活,自己和周遭、内心的关系,并且通过文字记录、表达。对内,是一种梳理和自省;对外,是一种启发和刺激。我们不应该轻易否定自己书写的能力,也不应该消解书写的意义。只要你想,你就能写出只有你才能写出的经历、体验。”
11月,短故事life writing 开启了最新的写作训练,从认识你是谁开始,收集你生命中那种重要的瞬间,帮助你在训练之处找到那个重要的故事源头,发现你最大的写作动力,去书写关于自己的故事,去理解自己,理解身边的人。
如果你希望获得以下任何一条:
1
完成一篇完整的非虚构作品,迈开成为写作者的第一步
2
提高写作能力,了解自己可改进的方向,获得专业编辑的点评指导
3
找树洞,尝试自我梳理、纾解心结,获得心理抚慰与抱持
4
写作社群支持、积累人脉资源(认识新写友、编辑)
5
发表作品的机会,让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6
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现状,评估未来成为专业写作者的发展潜力
那么我们邀请你加入短故事。因为在短故事写作学院不仅仅是写作,还有我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身份标签共同形成的讨论和反思,
它能让我们回到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对着你的脆弱,你的孤独,你的美好,你的勇敢,对着那微弱的火,讲述下去。
11月短故事班,16号-29号,书写只属于你的故事。
“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11月报名中!
11月16号-29号,
新一期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即将开始,
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
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10% 的手续费
►
作品如获三明治头条发布,可半价参与下一期短故事,直至累积发布10期头条,可免费参与下一期短故事。以上作者激励请在6个月内使用完毕。
三明治创始人。现在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学习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 Non Fiction) 。有20年传媒经验。著有《灾难如何报道》《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等书,
Newsletter
「新写作Xin Writing」
。现在进行潮汕题材的非虚构中英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