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比特之星
打造区块链行业最好的投资学习社区。区块链投资,从入门到精通,看我就够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省发改委  ·  冰雪奇遇“冀”|萌宠大集结!快来吸一口“毛茸 ... ·  13 小时前  
河北省发改委  ·  冰雪奇遇“冀”|萌宠大集结!快来吸一口“毛茸 ... ·  13 小时前  
南京零距离  ·  宠物狗狂叫,救了主人一命! ·  昨天  
南京零距离  ·  宠物狗狂叫,救了主人一命!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比特之星

币市居家旅行、搬砖越货必备技能,嫌麻烦?也许你就亏了

比特之星  · 公众号  ·  · 2018-05-26 13:28

正文

比特之星

区块链投资从入门到精通,看我就够了!

比特星导读:用于股票投资的技术指标不少,一定有一些适合股市的指标,对炒币也非常有用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股市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指标之一:MACD。

作者简介: 潘达,专注于币圈技术分析以及项目分析,有公众号「潘达聊数字货币」。


1. 指标概述

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 Divergence, MACD)是股票交易中一种常见的技术分析工具,由Gerald Appel于1970年代提出, 用于研判股票价格变化的强度、方向、能量,以及趋势周期 以便把握股票买进和卖出的时机 。MACD指标由一组曲线与图形组成,通过收盘时股价或指数的快变及慢变的指数移动平均值(EMA)之间的差计算出来。“快”指更短时段的EMA,而“慢”则指较长时段的EMA,最常用的是12及26日EMA。当让(来自维基百科)

常看盘的朋友应该都看过,大概长下面这样:

2. 原理讲解

要了解MACD的使用方法,我们先明白MACD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上图为Bitfinex以天为单位BTC/USDT的MACD

可以看到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单位,图形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蓝线、黄线以及红色的柱子。下面来分别介绍它们。

蓝线:DIF

蓝线为MACD Line,也被称为DIF ,默认表示12日与26日的价格移动平均线的运动快慢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我们可以粗略的把一段时间内收盘价的平均值当做这段时间内市场的平均持仓成本。

其中EMA(close,12)表示最近12天的收盘价平均值,同理EMA(close,26)表示最近26天的收盘价平均值, 12日收盘价平均数减去26日收盘价平均数就是DIF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理想情况中,都会有哪些情况发生:

1.股价在一段时间内快速上升,涨幅越来越大,最近12天收盘价的平均值大于最近26天收盘价的平均值,DIF大于0,且数值越来越大,离0轴越来越远。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升高,且数额较大。

2.股价在一段时间内上升时,涨幅越来越小,最近12天的平均数大于最近26天平均数,DIF大于0,但数值越来越小,离0轴越来越近。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升高,但数额较小。

3.股价在一段时间内下降时,跌幅越来越大,最近12天的平均数小于最近26天平均数,DIF小于0,且数值越来越小,离0轴越来越远。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降低,且数额较大。

4.股价在一段时间内下降时,跌幅越来越小,最近12天的平均数小于最近26天平均数,DIF小于0,且数值越来越大,离0轴越来越近。 市场平均持仓成本降低,但数额较小。

红线:DEM

红线为Signal Line,也被称为DEM,默认表示对MACD Line(DIF)求9日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也就是说表示了9日内持仓成本变化量的平均数。 因此DEM总是比DIF 变化波动小,且反应速度慢。
因此,我们把DIF称为快线,DEM称为慢线。

柱状线:OSC

红色柱子为MACD Histogram,也称为OSC;OSC表示的是DIF与DEM的差值,公式如下:

OSC = DIF - DEM

有时为了方便我们查看,会把DIF和DEM的差乘2,这时柱体增高两倍,辨识度更高。

OSC表示了 今日平均持仓成本的变化量 平均持仓成本变化量平均数 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差值的大小、正负情况,反应市场的涨跌趋势与意愿的强弱。 OSC可以认为是价格的“加速度”,表示势能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通过OSC,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中短期趋势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买入和卖出时机。

3. MACD的两种基本使用方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两种最基本的MACD使用方法:

  • 金叉与死叉判断法;

  • 底背离和顶背离判断法。

金叉和死叉

金叉和死叉往往表征着一段趋势的转折点,是非常重要的买卖点参考指标。 如下图所示:


BTC的K线与MACD对照图

我们看12月BTC站到20000美元后的这一波走势。 当DIF自上而下穿越DEM时, 也就是图中左下第一个圈, 蓝线 自上而下穿过 橙线 形成死叉,整个市场随之进入下行趋势。 一直到了2月10日,图中下方第二个圈的位置, DIF自下而上穿越DEM ,也就是 蓝线 自下而上穿过 橙线 形成金叉,市场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对于死叉来说,位置越高,下跌趋势概率越大;同理,对于金叉,位置越低,上行概率越大。

因此我们看到, 在两个峰值中间, 有多次DIF和DEM交叉甚至缠绕的情况发生, 由于高度和深度都不够, 所以不能构成强有力的买卖信号, 往往都是很短期的行情, 对趋势的指导意义不大。

实际操作中, 一定要关注交叉位置的高度和深度,结合成交量和K线图综合判断。 那是不是看到深度比以往浅或高度比以往低的情况就不是操作了?来一起看看顶背离和底背离判断法。

底背离和顶背离

1、底背离现象 是什么?上图:


2017年ETC在牛市到来前的K线和MACD对照图

先说现象: 我们看到K线图左边箭头处,价格首先跌到底部,出现天量下影线,之后横盘进入震荡区间。在整个震荡区间内,势能不断萎缩,量能虽有一些波动,但也非常乏力,和刚刚跌入底部时的交易量相比,成萎缩的态势。注意看图 中部和后部 两组箭头,在经历之前一段时间的震荡洗盘后,主 力在中间一组箭头位第一次尝试探底,测试盘面中不坚定筹码的数量,这次试探中交易量和势能都同时升高,但相比之前来说已经严重萎缩;在最后一组箭头位置,主力对盘中进行了二次探底,出现下影线,并且和第一次探底相比,不论是势能还是量能都成继续萎缩的态势。这种 价格下跌但交易量和OSC反而缩小的情况,我们称为底背离。

再说原理: 我们可以设想,当市场中价格探底或是冲顶时,往往伴随着多空双方激烈的博弈,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会有较大交易量发生。 当价格下跌底部位置一次比一次更低,但交易量和MACD变化反而一次比一次更小时,我们认为这时市场趋于稳定,主力的砸盘已经很难吸收到筹码,所以这时主力往往在寻找时机,跟随大环境快速拉升盘面,也就意味着牛市很可能在接下来不远的时间内到来。 所以,出现底背离现象时,可能市场已经到了底部,是埋伏入场的时机。(敲黑板啦!)

2、顶背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