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商韬略
华商人物与企业新媒体第一殿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猿  ·  “我真的受够了Ubuntu!” ·  昨天  
程序猿  ·  “未来 3 年内,Python 在 AI ...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惊!小偷“零元购”后竟向 DeepSeek ... ·  昨天  
程序员的那些事  ·  李彦宏自曝开源真相:从骂“智商税”到送出“史 ... ·  3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李彦宏:DeepSeek让我们明白要将最优秀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商韬略

马云最新演讲:未来不是属于互联网公司的!

华商韬略  · 公众号  ·  · 2019-11-14 21:05

正文

编辑 | 高欣


11月13日,两年一届的全球浙商盛会、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 会上,浙商总会会长马云压轴发表演讲。

对于阿里和双11、中国经济未来趋势、电商带来的社会改变等,马云在演讲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以下为马老师演讲视频片段及全文:

//////////



各位浙商代表,大家好!


两年一度的浙商大会,已经成为浙商一起思考、交流、学习和探讨的重要时间。


现在的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技术也在发生快速地变化,中国进步也是非常神速。 所有这些变化,都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每一家企业,影响到我们浙商。


明天到底我们的企业能走到哪一步,关键在眼光,对未来的判断,是不是能够看到变化,是否能够把握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来,我相信所有的企业都担心经济,都担忧未来经济的走向,都担心自己的企业是不是能够走过这一关。 我们似乎都在期盼一些事情,都在等待一些事情。


但是期盼和等待还不如自己采取更多的行动。 其实人们很容易被社会所影响,大家说不好的时候你心情就不好。 其实大家说不好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冷静是可以看到很多的机会。


我在这儿没有为阿里巴巴和双11做宣传,但是 刚刚过去的双11 展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和变化,我想给大家一些启发,因为这里面也印证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前天双11的数字是超过预期的,超过了大家对今天经济形势的预判。 华尔街有一个预测,说双11大概会增长20%左右,说明中国的消费不振,中国经济在衰退。


但是我们的数据实际上增长了25.7%。 甚至还有人猜测,这些数据是不是作假。 我向大家保证,在数据时代、在互联网时代,每一分钱都极其之准确。


尽管这样,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年双11其实还可以更好一点。 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天气太热,天气一冷,服装才会卖得好一点,从浙江的数字来看,不是太好,去年是第二,今年变成第三,主要是冬天衣服没启动。 另外一点,这次双十一是周一,不能熬夜, 所以我们希望未来双11,国家可以有半天放假。


2019年的2684亿和2009年的只有0.5亿相比,10年增长了5000倍。 包裹有12.9亿个,是美国一个半月的包裹量,也相当于2007年整个国家一年的包裹量。 现在,整个中国一年的包裹量已经达到600亿个,每一年增加一个美国的量。


但其实我个人觉得,双11不是阿里巴巴的成功, 实际上双11的成功是中国内需的成功。


今天中国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内需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 中国的内需一直没有被挖掘,我们今天在这儿看到的内需,只是刚刚启动。


中国的内需是一个千载难逢、百年不遇的金矿。 我也想跟大家讲,过去的三驾马车,我们专注在基础设施投资、出口,这两个政府可以做得很好,但内需要靠企业,靠市场经济驱动做起来。


从今天的形势看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包括我们自己,所有在座的人,我们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需的潜力,内需对经济的影响。


我们没有从生产关系上进行调整,今天国家很多的部门设置,各地省政府,包括我们企业内部的制度、体制和部门的设置,依然还是按照原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口为导向。


今天的双11其实只是极少数的企业拥抱了变化,改变了自己,适应了市场,只有少数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假如我们所有的企业真正根据需求改变自己,内需所带来的经济潜力空间巨大。


双11的数字其实并不关键,关键是数字背后真正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力量,商家求变的力量。 所以我个人认为,双11不是一个数字的盛会,而是一个创新力量的盛会。


另外,很多人反对电商,我今天已经不做电商了,电商本身在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业务。但是, 电商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很多企业并没有深刻认识到。


第一、电商所带动的新技术大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大家知道,今年光阿里巴巴的电商会卖将近1万亿美元,其中80%以上的产品都是中国实体经济所生产出来的。 如果没有电商这个渠道,很难想象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卖出去。 今天既然已经有这么好的渠道营销,我们浙商要好好利用。


第二、物流业的奇迹。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机场、最好的高铁、最好的高速公路,我们在物流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是最大的,但是我们的物流成本却是最高的。 但是,在短短十年以内,通过市场的力量、民营企业的力量, 我们 )建立起全世界最强大最先进的物流体系。 今天,这个快递物流体系一年能够承受600亿只包裹。


第三,支付的奇迹。 在传统的银行以外,建立了现代强大的移动支付体系。 由于大数据、AI的应用,整个双11期间中小企业获得备货所授的贷款超过3000亿元。


另外, 电商 )对房地产行业也有巨大的改变。 原来市中心的商铺特别贵,出现电商以后,商铺的价格下降,用市场的手段降低了房地产。 希望我们国家还是要高度重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因为它是带动整个经济链条的重要因素,通过市场手段来完善。


所以我想, 未来我们面临三个巨大的变化:


第一是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一定会带来金融变革,带来物流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交易方式的变革。


第二是未来十年,世界的贸易游戏规则会发生变化,数字货币带来金融体系的变化,世界格局会因为技术发生变化。


第三是中国已经从出口型国家变成消费型的国家,这个变革也会非常之大。




所以,对于我们浙商自己,我想在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还是要强调 未来观、全球观和全局观。


第一是未来观,我们必须要拥抱高科技, 未来不是属于互联网公司的,数字经济势不可当,未来属于拥抱数字经济,拥抱互联网经济的企业。 未来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转型,但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升级。


第二是我们必须要从出口导向走向消费导向。 浙商是从出口导向中发展起来的,如果不变成以消费为导向、以内需为导向,很多浙商肯定会死。


今天中国的消费主力是小镇青年, 今年双11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消费人群、消费金额的增速第一次同时超过了一二线, 网上购物的新增用户60%到70%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


美国用3亿人口撬动了全球经济,中国有14亿人口、3亿中等收入人群,一定能够撬动中国经济,并且带动世界经济。


投资、出口我认为是政府的强项,消费经济是企业的强项。 企业的眼睛要从外看迅速变成从内看, 要做好本土经济,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过去40年,中国成为制造大国,浙商凭制造能力走了天下。 今后,浙商要凭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天下。 所以,我们希望浙商能够真正地关注一带一路,融入一带一路。


新一轮全球化正在形成,新的贸易形态、贸易规则、贸易机遇未来十年以内一定会出现。 全球贸易将会以消费者为驱动,以按需定制的新制造为驱动,未来的集装箱贸易将会变成一个一个包裹。


十年以前,我们B2B的订单平均一单货值是5万美金,现在阿里巴巴B2B的订单一单已经下降到了5000美金,很有可能未来全球贸易每个订单是500美金,甚至200美金。


过去,全球化是大企业为主导, 未来全球化是好企业主导, 只有产品好、服务好、体验好、为他人好的企业才能走得更好。


所以,今天无论哪个国家,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新技术、新的贸易格局、新的世界格局出现以后,每个国家必须调整自己的生产关系去适应新的生产力。 哪个国家能够调整自己的生产关系,哪个公司能够调整自己内部的生产关系,就能够把握未来。


我们要真正认识到,我们的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已经不能按照原来的适应投资、出口的那一套去适应以消费为主的经济。




所以,我也希望给社会各界一些建议,和所有关注经济的人分享一些思考。 经济发展要专家、学者、监管协同起来,合在一起,监管不仅仅要听经济学家,也要听听企业家。


所以我的建议:


第一,我们建议大力发展现代金融。 我们金融不是简单的宽松、发钱,也不是简单的紧缩财政、收钱,而是需要改革落后的金融体系,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的主动脉做得非常好,但是中国金融缺乏毛细血管系统。


我们必须要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金融体系,支撑整个中国未来以消费为驱动的经济。 今天的高速公路,不是基于村镇公路建设,高铁也不是基于绿皮铁路造出来的,快递不是基于中国邮政的。


未来的金融,是面向数字金融的金融,是否一定要按照昨天的金融体系去建,我觉得值得思考。


第二,我们不要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也不要把实体经济的提法口号化、正确化。 什么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指先进制造业加现代服务业。 我们必须要支持先进制造业,也要强化淘汰落后的制造业。


真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因为中国14亿人口,如果不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国未来的就业就会有相当大的困难。 另外,我们也呼吁各部门真正出台的是政策,而不是文件,以创新服务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为主要的拉动手段和目标。


第三,经济是要运营的,市场靠运、经济靠营。 运是资源的分配,营是效率的意识。 市场经济不是靠管理,管是出了问题叫管,理是出了乱事才要理。


我们要运营我们的经济,希望我们的政策多一点,文件少一点。 文件和政策是有区别的,文件是规定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而政策是需要上下联动,激发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努力,鼓励新生事物的发展。


所以对新生事物,对消费拉动、内需拉动的经济( )出现的很多新生事物,要多一些保护少一些限制。 规则不等于限制,便利促进也是规则重要的一部分。 监管是为了健康发展,离开发展的监管毫无意义。


发展也不一定带来风险,监管不一定就没有风险,有时候不适当的、落后的监管也会是巨大的风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