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树镇长
茶报之间,忙里偷闲耕余田。世家老体制,带你读政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牛散赵哥  ·  A股:阿里产业链全线爆发,下周怎么看? ·  昨天  
牛散赵哥  ·  A股:阿里产业链全线爆发,下周怎么看? ·  昨天  
苏州园区公安微警务  ·  反诈进行时 | 开学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2 天前  
苏州园区公安微警务  ·  反诈进行时 | 开学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2 天前  
数据何规  ·  蔡崇信确认阿里将与苹果合作 ·  2 天前  
数据何规  ·  蔡崇信确认阿里将与苹果合作 ·  2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任正非,见了何小鹏、王兴兴等! ·  3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任正非,见了何小鹏、王兴兴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树镇长

中国政坛海归往事(3)学而优则仕的校长们

大树镇长  · 公众号  ·  · 2019-09-28 16:17

正文


01


1981年,17岁的吉林小伙陈吉宁考进了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报到的时候,面容白皙斯文的陈吉宁总是被认作是南方人。


学生时代的陈吉宁成绩优秀,并且担任学校里的学生干部。现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的邹骥评价当年的陈吉宁是“又红又专”,是学校里公认的红人。


在1986年,环境工程系设立首届“陶葆楷奖学金”,陈吉宁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奖者。


在当年系里的老教授看来,陈吉宁是“81级中最好的学生”。


1988年,硕士毕业的陈吉宁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四年之后,陈吉宁从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毕业。


毕业之后,陈吉宁并没有回国,待在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任助理研究员。


这一待,就是十年。


1998年,在清华环境工程系的极力邀请下,陈吉宁回国任教。当年,被评为教授。


一年之后,陈吉宁由于出色的学术能力和长期的清华生活经历,并擢升为环境工程系主任。此时,他只有35岁。


陈吉宁在清华


在任上,陈吉宁借鉴西方学院的模式,雷厉风行地推行了多项改革。同时,陈吉宁的发声并没有局限在校园里。


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陈吉宁临危受命,前往现场进行污染环评。当时,陈吉宁不仅在技术上帮助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并给时任建设部专业组成员的刘文君打电话,让其联系相关领导进行应急供水工作,这一举措及时缓解了哈尔滨市人民的饮水紧张问题,稳定了民心。


在环评完成之后,已离家许久的陈吉宁回到北京。刚落地,吉林那边便打电话过来,现场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他返回一趟。陈吉宁二话没说,又直接坐飞机回到了现场,没有一句抱怨。


这件事,让刘文君印象极深,“陈吉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大局意识和远见。”


2006年,42岁的陈吉宁被“选拨”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所谓选拨,是因为清华大学校级领导的任命,需要学校的中层干部、老干部、各学院工会组长、教师代表等从一份各学院正处级干部的名单中进行挑选。


陈吉宁在全校的声誉可见一斑。


陈吉宁在清华


2012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不久,陈吉宁正式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这也是清华近三十年来最年轻的校长。


但此时的陈吉宁并不是院士,这在学校内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各方也在积极帮陈吉宁争取院士的头衔,但陈吉宁拒绝了:“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多考虑其他。”


在清华校长的任上,陈吉宁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将国际高校体系引进清华;进行慕课改革,将清华的课程搬到网上。这些举措中,都能够看到西方教育的影子……


骑着自行车在学校转悠的陈吉宁,也被称为清华十几年来最“激进”的校长。


02


2015年,陈吉宁履职环保部部长,成为当时国务院部委中最年轻的部长。这一安排,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年,是“校长入部”的高潮。中科大校长侯建国被任命为科技部副部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上任工信部副部长,李晓红上任教育部副部长。


但就起点而言,陈吉宁仍然是最瞩目的。他在清华的锐意改革以及在环保界的颇有建树,被外界解读为获得青睐的重要原因。


陈吉宁上任之后,恰逢中国转变发展思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开启,环保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此时,具有丰富的组织经验和创新精神,并且专业能力过硬的陈吉宁被人们寄予厚望。


陈吉宁(资料图)


在第一次公开亮相中,中央第三巡视组组长吉林当面并毫不客气地指出环保部存在的问题:环评未批先建,环保部领导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


面对这种“下不来台”的批评,陈吉宁并未推诿,当即严肃表示将以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大力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当场承诺8个环评机构今年将从环保部脱离,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


一周之后,陈吉宁亲自担任环保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全面清理环保系统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的问题。


一场“环保风暴”轰轰而来。


履新仅一个月,核安全中心主任李宗明、党委书记梁士彪,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原主任李海生、党委书记梁鹏等多名局级干部被追责。


不到半年,已从环保部副部长退休两年多的张力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等数位老虎又先后落马,这被媒体称赞为“铁腕反腐”。


反腐、治污,陈吉宁两手抓,两手硬。


此时,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正在热播,国内对于雾霾的恐慌达到极点。


面对媒体的询问,陈吉宁没有遮遮掩掩:“我昨天晚上完整地看了,今天上午给她发了短信,我想向她表示感谢。她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公众和健康的视角,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我们敬佩。”


而那个时候,“有名无实”的环保部曾被戏称为“世界四大尴尬部门”之一。


但很快,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这极大改变了以往环保部门的弱势处境。


2017年4月4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督查行动中


同时,通过约谈地方政府,陈吉宁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环保部立“新威”。


光在陈部长刚刚上任的2015年,环保部就约谈了15位市级负责人。


临沂市市长在被约谈后,表示“压力很大、感到羞愧”,并保证绝不会再受到第二次约谈。多位市长明确提出之后将亲自分管环保工作。


而更令地方官员感到缓了口气的是,在实现环保跃迁的同时,根据研究数据表明,环保并未对地方经济增长造成过大影响,反而主动促进了产业升级。陈吉宁在这个棘手问题的梳理开解之中,展现出高超的平衡之术。


在2017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陈吉宁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一定会比发达国家更快解决环境污染这个问题!”


在环保部的政绩,打响了陈吉宁从政的第一炮。看似书生却无书生气的他在三年之后,正式担任北京市市长。


这位新市长的上任,寄托着京津冀环保管理的一体化的希望。在任内两年,整个京津冀周边地区的污染防治工作明显好转,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再是被各方诟病的短板。


陈吉宁效应肉眼可见。


03



学而优则仕的海归派,陈吉宁并非是第一人。我们曾经最熟悉的,应该是这位仁兄——


2000年12月24号,圣诞节的平安夜。万钢辞别了工作十年的德国奥迪公司,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看着机场外面的沉冷与热闹,万钢沉入了沉思。


1969年,也是一个这么寒冷的时候,17岁的上海人万钢在红旗招展中来到了吉林省延吉县插队。


在这群知青之中,万钢有些与众不同。白天的劳动过后,万钢就闷在房间看书,很少见到他喝酒打牌。


在插队的六年半时间里,万钢干过数不清的岗位:锄地、赶马车、出纳员、会计、仓库保管员、生产队队长。


由于个人工作表现突出,在1975年,作为全省唯一一名“黑五类”子女,万钢被乡亲们推荐到东北林业大学道桥系学习。1979年,万钢考入了同济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在看到万钢的研究之后大为惊喜,邀请他来德国学习。


思虑良久,万钢决定出去。在1985年,获得世界银行奖学金资助的万钢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博士期间,万钢便已经崭露头角。他曾经开发了一项降低汽车噪音的技术,获得了德国高校与企业奖。这套技术直到2005年才退役。


万钢(资料图)


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万钢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公司技术开发部工程师,生产部、总体规划部技术经理。


199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吕福源委托万钢带领中国留德汽车工业博士代表团回国考察汽车工业,此时正值中国汽车如何自主发展的讨论热潮。


但考察的结果令万钢非常担心,中国汽车生产对国外企业的依赖非常严重,中国企业基本不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


2000年,万钢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清洁能源汽车、实现中国汽车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并得到高层的认可和采纳。

在多方的邀请之下,万钢决定回国。这也便出现了开头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回国,万钢是赤手空拳,既未带一兵一卒,出差也没有科研经费。


飞机愈行愈远,万钢眉头紧锁,他知道回去之后将是怎样一份重担。


回国不久,万钢被科技部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并出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四年之后,万钢正式任职同济大学校长。


同济大学时期的万钢


在任上,万钢争取到了许多难得的欧洲项目,更加强了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合作。


经过开发,同济大学与上汽集团合作的新能源汽车“超越一号”至“超越三号”也先后推出,并在该项目的推动下与多个欧洲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中心。


2007年,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因为年龄到限,被免去职务。一时间,谁来接任的讨论纷纷扰扰。


而万钢,则处在这讨论中心。虽然万钢在行业内水平极高,但万钢并不是共产党员,这是最具争议的一点。


经过多方面的考量,中央最后还是决定任命专业能力突出的万钢担任新一任科技部部长。 这也是当时中国近35年来首位非中国共产党员的正部长级官员。


从2000年到2007年,仅仅七年的时间,万钢便从一位德企工作人员成为正部级高官。


万钢(资料图)


在各方解读中,万钢的海外求学和生活经历,被看作是他能够和科学界和知识份子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而在同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的陈竺也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升任卫生部部长。


陈竺和万钢同样是知青出身,但陈竺一直在科学院系统之中晋升,并拥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头衔,专业能力极强。


万钢和陈竺的上任标志着高层领导位置的“对外开放”和“择优选拨”。


04


在2006年,与陈吉宁一同被“选拨”为副校长的,还有一位,他叫胡和平。


比陈吉宁年长两岁的胡和平本科也就读于清华大学。在1986年,毕业的胡和平留校担任水利工程系教师,负责系党委学生工作。


1992年,胡和平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攻读土木工程系河川与流域环境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清华校内,有一个说法广为流传: 正是由于胡和平的出色表现,东京大学此后特别青睐清华学子。


四年之后,拿到博士学位的胡和平本可以高薪留在日本工作,但他还是选择回到了清华,成为系里的教学老师,并历任教务处处长、副校长、常务副书记。


2008年,胡和平升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跻身副部级。


清华时期的胡和平


常年繁重的行政事务缠身,胡和平的学术生涯却并未停滞,他在水文模型、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等方面卓有成果,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管理和科研都能做得好的人在高校内并不常见,胡和平的平衡水准与综合能力可见一斑。


五年之后,胡和平离开了生活23载的清华校园,“空降”浙江,出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进入地方党政系统。


2015年,胡和平北上出任省委副书记,成为当时陕西省常委班子中最年轻者。


在2016年7月份,以“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为主题的外交部陕西全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面对与会的外交部部长王毅与来自134个国家和5个国际组织的外交官,时任陕西省长的胡和平用英语侃侃而谈,对陕西的特点进行推介,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一年之后,胡和平升任陕西省省委书记。完成十八大之后个人仕途的“三级跳”。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


0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