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19年结束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但总结之时,也是多事之时。
我们面对琐碎的工作需要有个收尾,即将到来的新年又需要重新规划,各种变数不断增长,再加上频繁的应酬,需要人们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有些人会不由自主地焦虑、抑郁、烦躁,事情越多越不想做,各种拖延等。
这种情绪、行为反应,是近年来常见的“心病”之一,俗称“年末综合征”。
如果说“年底”成了“年关”,那么《吐槽大会4》的回归绝对算得上是一剂良药,成为对生活中诸多不完美遗憾的回应。
向下行情绪开炮
“心里话”都在吐槽里
“Oh my god!
”很硬汉的梁龙学了一句李佳琦标志性的口头禅,转头吐槽到:
“如此苍白的吆喝,怎么在这个时代这么管用。
”
等到主咖李佳琦上台时,他却用表演做了最好的回应:
“我觉得梁龙老师要是想火,可以试试一边摇滚,一边化妆。
我真的愿意为他直播,他化到最嗨的时候,我肯定会在旁边大喊说‘……真正的魔鬼在这里啊!
’”
《吐槽大会4》第一期,便让人看到了回合之间的“火药味”,但不管大家持哪种观点,一定会有观众感觉到了爽。
正如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总经理邱越所说,“脱口秀里面吐槽别人也好,吐槽自己窘境也好,都是讲观众想讲但讲不出的话,这是跟观众最底层的勾连。
”
为什么抓住年轻人的“爽”感很重要?
因为这成为压力下人们自我调整与减压的重要方式。
每个人在职场、生活等各方面经常会面临不少困扰;
那为什么《吐槽大会4》能够给人带来爽感呢?
因为节目中的直抒胸臆让现实中那些妥协和退让都有了合理的出口。
在笑果文化董事长、创始人叶烽认为:
“慢慢的吐槽这个词儿越来越高频率出现在大家生活当中,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吐槽是一种刚需,你对生活一定有很多不完美的遗憾,一定有很多抱怨、情绪想要发泄,最好的方式就是吐槽,吐槽最高妙,能够抓住人的痛点、痒点。
”
当痛和痒得以回应时,爽感便产生了。
但相对于爽文和爽剧,脱口秀节目的爽往往具有更真实的语境,人们可以面对面的交流,在单纯的表演空间之外,也直指社会空间,观众的“心里话”都被裹在一个个段子里密集地涌出。
“它实际营造了一个语境,让大家在里面能够真实地直接交流,非常犀利,这是《吐槽大会》节目一直被观众喜欢的根本原因。
”邱越说道。
因为在看完爽剧之后,不管如何爽,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落差,也不可能真的用剧中学到的方法去处理真实的问题。
但《吐槽大会4》在用“爽”感勾连观众时,也不会漂浮在外,而仍能拎得清生活的感性抒发与理性现实——这才是我们承认它爽,并享受这种爽的内涵所在。
“我们这季会强调真实表达,就是有话当面直说。
”叶烽认为,无论是对于明星还是对观众而言,自然都是一种释放和减压,在这个繁芜、繁忙的时代,这种释放和减压弥足珍贵。
有效地“吐槽”
才能直击生活的“爽”
“这么一堆明星中,最出名的居然是一个淘宝主播。
咱们下一期的主咖会不会是个京东超市的外卖员。
”脱口秀演员卡姆在正式吐槽前,把各位嘉宾挨个“吐槽”了一番,观众席已经笑成了一团。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吐槽,实则道出了这档节目真正走入大众的原因——十足的底层逻辑。
这一季的嘉宾明显更为多元化了,不管是第一期的淘宝主播李佳琦、摇滚乐队歌手梁龙,还是后面会邀请来的综合格斗世界冠军张伟丽、电子竞技选手PDD(刘谋)等,他们的成长历程与观点视角都不是惯有的明星精英逻辑,这在很大程度贴合了观众对于吐槽内容的相信。
“别让他们说我们不是主流,其实大家都是主流。
”在脱口秀演员呼兰看来,“不管是李佳琦,还是PDD,我们希望各个圈层都觉得能够代表他们。
”
要让观众感受到“爽”其实并不容易,因为随着各类节目的层出不穷,观众也被“调教”得原来越专业。
正如邱越对弹幕的观察发现,“原来大家的反馈只是这个人好不好笑,但现在开始大家在弹幕里分析这个梗好不好,本身包袱技巧高不高明。
”
就连以往具有较高门槛的唱歌、演戏,现在的观众都能够发出十分专业的评论,更不要说人人都开口说话的“吐槽”了。
怎么办?
破题的方法之一便是“先出圈,再入圈”。
这一季节目在更多具有“国民性”的嘉宾之外,也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邱越感慨,“我们希望随着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一季、四季、十季逐渐做下来,大家会发现它是我生活当中一部分,是我身边的人,是我喜欢的一部分。
”
也正因如此,脱口秀这个载体其实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因为它所表达的语言往往通俗易懂、没有门槛。
《吐槽大会》作为一档喜剧脱口秀节目,每位嘉宾总是能引发频繁的笑点。
我大致计算了一下,现场的观众平均十几秒就会被逗笑一次。
在第一期节目中表现优异的梁龙、卡姆,甚至每一两句话就是一个梗。
据了解,每一位演员的稿子都会经过编剧、导演和表演者几轮的打磨,有的稿子甚至能从初稿时的四五千字,来回删减至一千来字。
即使有些商业植入,也都会从多个备选方案里不断试稿,挑选出最不违和,甚至还是点睛之笔的那一个。
只留下最精彩的,匠心创作的态度让脱口秀彰显了其语言的力量,张弛有度的节奏,让笑点排山倒海般涌来。
能解压,有思考
这样的“爽”感才值得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唐朝流行潇洒大气的写意,宋朝流行温婉克制的抒情。
即使到了近代,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能顺口念出两句朦胧诗,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年轻人总是沉浸在“明媚的忧伤”,那么现在的年轻人却钟爱直抒胸臆的吐槽。
不管是《甄嬛传》里的“贱人就是矫情”,还是《延禧攻略》里的“脾气爆,不好惹”都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现在观众的审美。
“脱口秀形式一定有很长线的生命力,因为社会总有话题,想讨论的东西,有观众想说但说出不来的话,脱口秀是这种需求。
”邱越说。
“很多人觉得我莫名其妙就成功了,其实我真的默默无闻的做了三年直播,那个时候我一样很努力。
有些人也很想做主播,但是做了一个月没有赚到钱,就放弃了。
”第一期结尾,就当观众以为李佳琦要以鸡汤结尾时,他话锋一转,“我想告诉大家,努力是绝对有用的,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随便做一个事情就是有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和你竞争,你不努力,你怎么抢到李佳琦推荐的产品啊?
”
有道理,但又不说教,这大概是《吐槽大会4》最珍贵的特质了。
“周围的环境事物被放得很大,人变得很渺小,人在平常不太有机会那么直白的说,也只有这个场子可以做到。
”叶烽把《吐槽大会4》看做一个可以自由畅言的“小人国”,因为对节目创作而言,“参加的嘉宾要看到自己渺小的部分,把面子完全放下,才能真正享受吐槽的那一个瞬间”。
但与此同时,这档节目更是一种对观众的鼓励——我们只有看到自己的平凡,才能有真正直面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