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写作业不认识?
为什么明明会的就是爱磨蹭?
为什么一些作业就鸡飞狗跳?
如何让孩子自己写作业?
10月4日9:00,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家庭教育专家金琰老师给家长们支招
▽▽▽
世界上很多的岁月静好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作为子女切勿不可将父母对我们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人世间》冯化成有一句台词把孝分为两种,分别是养口体和养心智。
简言之,作为子女要么照料父母安康,要么孩子小有所成让父母活得更有尊严。
可是现在却出现了一大批啃老的人,虽然就业压力很大,但是从不尝试勇敢突破自己去面对现实。
还有很多父母给孩子买车买房,父母表面喜笑颜开,内心实则压力巨大,生活苦不堪言。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养出不知感恩的孩子,这种事情不仅在虚幻的电视情节中,而且还充斥在很多现实生活中。
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妈妈阳了晕倒,3个孩子无动于衷。
将近半分钟的时间内,只有一个孩子上前探望,其他两人像没事发生一样。
严叔夫妇经营一家包子铺,几十年过着节俭的日子,一心想好好攒钱给孩子买房。
当老两口如愿以偿帮孩子买上房,拉着行李上门,却发现媳妇父母已经住进去了。
不管是现实还是剧情,一个家里养出不知感恩的孩子为人父母的悲哀。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具象无私的,但是当真正遭遇孩子辜负抛弃时内心承受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
“如果你有几百万,你的子女巴不得你早点走,但是你有几千块的退休金,子女就像宝贝一样供着你。”
这段话我思考了很久,让人不太接受却有着很深的道理。
这样的事件并不在少数,早年间还看过一篇报道,主人公是一位70岁的奶奶。
在老人工作期间,她不求回报地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也看着自己的孩子成了家。
身体康健时,力所能及的干一些事情,帮儿子看看孩子,做做家务。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却被儿子送到老宅独自养老。
老家离儿子居住地只有几十公里,但从那时开始,老人觉得这点路程遥不可及。
在老人独自生活的那一段时间里面,儿子一家很少探望,仿佛工作的事情、别的其他事都比母亲更重要。
老人唏嘘,人到晚年才明白:“原来子女的孝心都是有前提的。”
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晚年生活如何过?这是一个考验,还需要我们拥有更多的智慧。
与其将幸福的开关交到他人手里,不如自己做自己的英雄。
人老了,要学会关注这几件事情,为未来生活增加底气。
持续学习:
无论年龄如何,学习都是一种持续的过程,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保持头脑活跃,增加自信心,并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