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黄奇帆最新研判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马斯克为何如此高效?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稻盛和夫:坚持,一直到弹尽粮绝为止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担心的事终于发生:高房价开始驱赶人才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16-12-17 21:00

正文


作者:严九元

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1、出人意料的调查结果


人们一直在谈论高房价会不会驱赶人才,这一令人担心的现象近来浮出水面。


那些房价上涨最疯狂的城市,面临着“人才出走”的挑战:深圳,腾讯内部论坛的一次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因高房价而动了逃离的念头;厦门,2016年的年轻人口流出率高达37.26%,房价和收入的失衡是重要原因;合肥,某个3D打印技术团队11人,今年有三名骨干因高房价而出走,公司伤筋动骨。


其中,对“房价驱人”最头痛的应该恐怕要数深圳,这座“房价收入比”排名(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数字越高代表房价越不合理)全球最高的城市,一方面顶着“未来硅谷”的光环,另一方面也在“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惊叫声中感到不安。


深圳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城市中,深圳仅位于第六,不仅被北上广甩在后面,也被非一线城市杭州和成都超越。



来源: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报告


当人们已经开始喜欢用“北上深”来替代“北上广”或“北上广深”的时候,当人们把深圳视为象征未来的希望之城时,这个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论人均收入,深圳跻身全国前三绝对稳稳当当。据智联招聘统计,今年夏秋两季企业发布的求职平均薪酬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位于前三。



来源:智联招聘


论人才需求,排名前三的依然是“北上深”,求职者在深圳有的是舞台,但他们似乎开始敬而远之。



来源:智联招聘


论成长性,不久前《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才夸奖深圳最像中国的硅谷,其创新活力在中国独树一帜。以国际专利数量而论,深圳甚至排在第一位,几乎是第二名北京的3倍。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无论是需求、报酬或城市提供的机遇,在这些求职者最为看重的方面,深圳几乎提供了一切他们想要的。然而,一些年轻人正在用脚做出他们的选择。


不仅是深圳,这轮房价涨幅靠前的“四小龙”南京、厦门、合肥、苏州,也不同程度出现了人才出走情况。房价驱人日益蔓延。


2、“百万美国人逃离大都市”会在中国上演吗


根本上而言,决定人才流动的是两股力量,向内的拉力和往外的推力,深圳的拉力固然强大,旺需求、高薪酬和远大前景足以让年轻人才前来投奔,但是,深圳的推力同样不可小觑,以高房价为核心的高生活成本,把里面的人赶走,把外面的观望者吓走。


百城价格指数显示,2016年11月深圳每平米的房屋均价是55040元,一年前是41139元,2年前是30530元。也就是说,这座房价收入比全球最高的城市,过去一年房价涨幅33.8%,两年涨幅80%。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增速,很容易让年轻人放弃在此地扎根的念头。


据南方都市报公开报道,去年11月,因不堪高生活成本的重负,媒体人小贺离开深圳前往杭州发展。在深圳福田租住4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需要4500元/月,而在杭州阿里西溪园区附近租住的89平米两室一厅只要2800元。房子大一倍,租金却几乎少一半,小贺从深圳迁往杭州的轨迹,实则是深圳高房价高房租驱赶人才的一个案例。


官方也感到其中潜在的危机。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正在加大保障房的供给,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引进人才的数量已经呈下降趋势。急需通过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来缓解高房价带给人才的挤出效应。”


“房价驱人”事件不仅在深圳频繁上演,今年因增速超越北上广而被称为“楼市四小龙”的南京、苏州、厦门、合肥也面临“房价驱人”的苦恼。



来源:百城房价指数


厦门。厦门大学今年经济系毕业的40多名研究生中,仅有两三位留在了厦门。腾讯此前发布的QQ大数据2016全国年轻指数显示,厦门年轻人口净增加率为-19.17%。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丁长发认为,产业结构短板和过高的房价,是造成厦门年轻人口流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南京。有记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到,很多毕业生更愿意回老家就业,也不愿意留在南京,一对毕业生抱怨:“我们考虑过留在南京,找一家宠物医院就业,但是南京的房价实在太高了,我们俩要想在南京安个家,实在太困难了。”


“房价驱人”并不是一个新现象。美国人口统计学家肯尼斯?约翰逊在其论文《高房价带来人才流动新格局》中统计了2000-2005年期间美国人口搬迁的数据,结果发现,五年间有160万人从大都市逃离,房价过高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伦敦、纽约、巴黎、首尔,“房价驱人”的事件可谓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3、“房价驱人”的中国特色


不过,目前正在中国上演的“房价驱人”却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来说,高房价是伴随城市产业升级的结果,底层劳动者包括部分蓝领会因生活成本过大而离开,但与此同时,高级劳动力会留下来,甚至会源源不断而涌进来。硅谷房价在美国排第一,但高精尖人才还是一个劲往硅谷去。


正如有研究论文(《房价、劳动力异质性与产业结构升级》)指出:


房价上涨相当于设置了门槛,抑制了普通劳动力的流入,同时将城市内部难以承受高房价的劳动力排挤出去,但是未能阻碍技术人才向城市的流入,正是通过普通劳动力的流出与技术人才的流入,促进了城市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改善。


但这一论断目前没有在深圳出现。据深圳市相关部门透露,深圳引进人才的数量已经呈下降趋势,本科以上学历者,从2011年的59.76%降低到55%,呈小比例下降,尤其是硕士和博士占比下降更多一些。


无独有偶,在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上,深圳在本科生最愿意去工作的前十大城市中,排名第六;在博士生群体仅排在第十位,只有1.5%的博士把深圳作为求职首选。似乎学历越高,对高房价越心生畏惧。



来源: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报告


正在中国发生的这波“房价驱人”有些不一样:不仅低端劳动力遭到“驱赶”,即使是以博士为代表的高级劳动力也在逃离;不仅小商贩、流水线工人、酒店服务员在逃离,连华为、中兴、腾讯的高级研发人员也在往外腾挪;在合肥,对“房价驱人”最强烈的反应来自科技企业、高等院校。


有一位华为员工这样解释为什么他们愿意离开深圳,前往隔壁的东莞松山湖:


2015年刚去松山湖,当时房价是8000,现在涨到差不多已经18000了,这一年来,在深圳强有力领导下,东莞房价基本上翻了一倍,靠近深圳片区及松山湖一块涨得更快,很多买了房子的华为人都心花怒放。但对比深圳坂田新盘楼价动辄5万起步来说,也就是个毛毛雨。


以华为人的收入在松山湖买个房子养老,基本上没什么压力,但要在深圳现在拥有一套三居室,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也是很多华为人愿意来松山湖原因。


“面对房价,什么文凭都苍白无力”,这是近期网络上一个80后博士发出的呐喊。“房价驱人”,伤害的不仅是被驱赶者,最后也会伤及城市自身。因此,深圳正在警惕产业空心化,“楼市四小龙”正为吸引不到优秀的年轻人才前往置业而苦恼。


4、京沪诅咒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年北京上海房价也上升得比较快,两个城市房价收入比高居全球第五和第六,但据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调查显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仍将京沪作为求职首选地。与此对应,房价与京沪居处于同一档次甚至更高的深圳,出现了人才逃离现象。


这可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当深圳的房屋均价已经是上海的1.2倍,北京的1.33倍,那么,高端人才更有理由选择在教育文化资源更丰富、经济体量更大的京沪发展。


一个“京沪诅咒”正在悄然生成:房价与京沪相当的城市,其人才将被京沪抽走。作为政治文化和经济金融中心,京沪是国内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它们对人才的拉力,压住了高房价“驱赶人才”的推力。而京沪之外,若有城市的房价快速蹿升,甚至超过京沪,那么,高房价产生的负面推力极有可能会把高端人才推向京沪。


事实上,“京沪诅咒”在四小龙身上也有所应验。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IT行业工作了近4年的刘文平本来准备回合肥买房置业,但经过此轮暴涨后,刘文平打消了主意。在一二线城市的选择上,刘文平的选择颇具代表性,他说,我宁愿在北京郊区买,房价虽高,但是至少工资有保障;而在合肥不一样,房价高,工资水平却不及二分之一。


在厦门,过高的房价和单薄的产业和薪酬,也在促使人才投奔一线城市。


在“京沪诅咒”的影响下,深圳和“四小龙”正在经受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赢家除了京沪之外,房价理性增长的新一线城市也可能是受益者。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显示,最受985大学学生欢迎的五大城市,除了北上广之外,还有杭州和成都这两个新一线城市,相比起“四小龙”,杭州和成都的房价涨幅相对温和,但同时又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杭州有电商,成都有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对可观的收入水平。



来源: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报告


5、日本模式还是美国模式


“京沪诅咒”的本质,是目前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高度聚集,除了京沪,还没有其他城市有足够强硬的本钱来抵抗高房价对人才的驱赶。深圳目前可能还做不到,四小龙更做不到。


有人说,今年房价波动使得“北上深”取代“北上广”,但是,若从房价异动后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流动上看,我们不如说,“京沪”的双峰地位将变得更为稳固。


中国未来的城市格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日本模式,另一种是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之下,超级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所向披靡,东京都市圈人口3500万,占全国的27.6%。GDP也甚至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房价,东京都是第二名大阪府的3倍以上。


另一种模式是美国模式,资源相对没那么集中,国家多中心化。世界500强美国企业的总部分布,可以很清晰的表现出来。




可以看到,世界500强美国企业总部分布在多个地方,不像在中国,基本上集中在京沪。


而房价,经济中心的纽约也没有绝对领先。



数据来源:zillow


若“京沪诅咒”持续发威,那么中国城市格局走向日本模式无疑,中国将有两个无可撼动的中心,其他城市的资源将向京沪汇集;若在产业转型和创新中,其他城市也能成长为真正的硅谷、西雅图、洛杉矶,那么未来城市格局也可能呈现为美国式的。


其他城市的命运,将取决于这两条道路的选择。


格上理财: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