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是卵巢排卵后形成的正常生理结构。若卵巢黄体破裂,则会导致腹腔内出血。卵巢黄体破裂出血量多少不一,若出血较少,破口可自行闭合;若出血多,可导致晕厥,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目前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治,尚缺乏一致性共识。
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及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组织国内妇产科、急诊科、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及方法学专家检索文献,结合现有循证医学证据,集体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规范化诊治卵巢黄体破裂提供临床思路。
临床表现
推荐意见 1:
卵巢黄体破裂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黄体期急性下腹痛,多为单侧,患者常能明确疼痛开始的时间,且破裂时疼痛最明显,就诊时可有不同程度缓解。腹腔内出血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推荐级别:2A 类
)。
推荐意见 2
:
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或口服抗凝血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卵巢黄体破裂,且易复发(
推荐级别:2A 类
)。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 3:
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主要依据
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如黄体期,剧烈活动或性生活后,突发的局限于一侧的急性下腹痛,超声表现为患侧附件区壁厚的无回声,有典型的「
火环征
」表现。卵巢黄体破裂伴有腹腔内出血时,子宫周围可见液性暗区(
推荐级别:2A 类
)。
推荐意见 4:
影像学检查
首选妇科超声检查
,必要时可行盆腔 CT 检查。盆腔 MRI 只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不作为常规推荐检查。对于不能明确诊断者,行腹腔镜探查是诊断卵巢黄体破裂的金标准(
推荐级别:2A 类
)。
治疗
推荐意见 5:
卵巢黄体破裂的治疗方式应注重个体化,多数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腹腔内出血增加、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手术治疗(
推荐级别:2A 类
)。
推荐意见 6:
保守治疗过程中监测指标:(1)生命体征变化。(2)腹痛变化:患者急性腹痛症状通常在囊肿破裂 24h 后缓解,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是病情恶化的标志。(3)血常规:若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性下降提示腹腔出血较多,需及时手术止血;若白细胞升高,可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超声和CT:腹腔内积血无明显变化或减少,可以继续观察,否则需手术治疗(
推荐级别:2A 类
)。
推荐意见 7:
手术可选择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手术过程中要尽力保护卵巢功能,推荐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卵巢创面,尽量避免使用能量器械(
推荐级别:2A 类
)。
卵巢黄体破裂的急诊管理流程
推荐意见 8:
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急诊患者生命体征是最重要的检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尽早展开抢救,是保证抗休克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另外,多学科协作是不可缺少的诊疗步骤(
推荐级别:2A 类
)。
图 1 妇科急腹症就诊管理流程(来源于专家共识原文截图)
预防复发及生育力保护
推荐意见 9:
黄体破裂为卵巢排卵并发症,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或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较高,此类患者应采用积极的预防复发措施及生育力保护(
推荐级别:2A 类
)。
推荐意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