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新媒
《能源》杂志官方微信。深度关注能源经济现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17 小时前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17 小时前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  昨天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  昨天  
科技头版  ·  深圳比亚迪,让整个汽车行业躁动不安 ·  昨天  
科技头版  ·  深圳比亚迪,让整个汽车行业躁动不安 ·  昨天  
阿昆的科研日常  ·  审稿专家:Your English is ... ·  昨天  
阿昆的科研日常  ·  审稿专家:Your English is ... ·  昨天  
笔记侠  ·  2024,8大行业破局的故事,在这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新媒

华锐重生?

能源新媒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8-27 11:00

主要观点总结

华锐风电作为昔日的风电第一股,在经历了多年的动荡后,以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该公司通过积极布局发电、运维、储能业务,并展示了风储联合的构网型风电机组和主力电源型风电场相关技术和产品。华锐风电曾以速度著称,实现了我国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的成功并网发电,并在A股发行上市,成为风电领域的明星企业。然而,由于多种因素,该公司遭遇滑铁卢,最终退市。经过多年的调整,华锐风电再次启航,并成功中标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该公司通过多元化布局,打造了全产业链格局,并在储能行业进行了布局。虽然面临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但华锐风电正在逐步复苏,业绩和装机量均有所增长。未来,若能满足上市规则,华锐风电有望重新上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华锐风电的重新启航

华锐风电作为风电第一股,在经历了多年的动荡后,以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重新进入公众视野,通过积极布局发电、运维、储能业务,并展示了风储联合的构网型风电机组和主力电源型风电场相关技术和产品。

关键观点2: 华锐风电的历史成就与挑战

华锐风电曾以速度著称,实现了我国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的成功并网发电,并在A股发行上市,成为风电领域的明星企业。然而,由于多种因素,该公司遭遇滑铁卢,最终退市。

关键观点3: 华锐风电的多元化布局与复苏

经过多年的调整,华锐风电再次启航,并成功中标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该公司通过多元化布局,打造了全产业链格局,并在储能行业进行了布局。虽然面临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但华锐风电正在逐步复苏,业绩和装机量均有所增长。

关键观点4: 华锐风电的未来展望

未来,若能满足上市规则,华锐风电有望重新上市,继续发挥其在风电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优势,推动风电行业的发展。


正文

昔日风电第一股正在慢慢复苏,但风机领域愈发内卷。积极布局发电、运维、储能业务的华锐,能挺过来吗?






8月20日,甘肃锐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绿色氢醇一体化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公告,该项目是老牌风电企业华锐风电的最新布局。


华锐风电集团锐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近日公开表示:公司已开发了风电离网制氢关键控制技术以及绿电制氢合成氨与合成甲醇系统,目前在甘肃和内蒙的风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开展相关技术的验证和示范。本届北京风能展会,公司将有风储联合的构网型风电机组和主力电源型风电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展示。

在经历了几年动荡期之后,这家曾经的风电巨头以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曾几何时,风头正盛的华锐风电不仅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受到追捧,甚至在大型风机研发上还与国外巨头进行过分庭抗礼。


只不过昙花一现,由于多种因素,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迅速陨落。经过几年的艰难调整,目前业绩渐好。它能够涅槃重生吗?



轮回起航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十多年之前。


2009年9月4日我国首,也是亚洲首座海上风力发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首批3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该风场34台3MW风电机组均出自华锐风电的手笔。


当时上海市政府和国家发改委下定决心要在世博会之前实现海上风电的零突破,展现中国强大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能力。为此,决策层拒绝了国外风机商的漫天要价,希望国内整机厂争口气,拿下这块美味又难啃的骨头。


只是国内的风电事业刚刚起步,做兆瓦级风机的技术还不成熟,更不用说难度更大的3MW海上风机,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风机企业都表示有心无力。


谁敢横刀立马?


华锐风电“临危受命”。这家以速度著称的风电黑马,两年内就实现东海大桥风电场首批3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不到三年34台海上风电机组全部整体安装成功。2010年6月8日全部并网发电,展现了中国风电的强大实力。


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


2011年华锐风电在A股90元发行上市,成为沪市历史上发行价最高的股票。然而,上市后的华锐便遭遇滑铁卢,业绩急转直下。恶性事故、财务造假、专利纠纷等超负荷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将“中国风电第一股”吞噬。


2020年华锐正式退市,市值从上市时的900亿到跌破百亿,累计亏损更是超百亿。


今年2月29日,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五台风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已多年在海风领域颗粒无收的华锐风电中标,投标报价5868万元。


14年轮回起伏,华锐站在东海大桥这个梦开始的地方重新启航。



试水新风口




在整机订单寥寥无几的2017年,华锐着手布局其他业务。据公司公告,2017年初以来,重新出发的华锐风电经过一系列布局调整,立足风电整机业务,逐渐打造出了集风资源开发、风电场建设运营、风电整机研发制造、后运维服务、分布式电源及售配电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


华锐风机业务外其他业务收入(单位:亿元)


2018年中,华锐风电收购博德玉龙80%股权并完成股权变更,正式进军风电场开发和运营。近三年,发电业务和运维业务收入较为稳定,为公司营收提供23%左右的营收贡献。这说明, 华锐吸取了当年盲目在风机制造业务上单一扩张的教训,多元化布局已见成效。


而如今十分火爆的储能行业,华锐也早有布局。


早在2016年,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就在接受辽宁卫视采访时指出,华锐风电将在辽宁省全面推进储能项目,积极研究和推动与储能相关的十几项乃至几十项关键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华锐开始招聘储能工程师,涉及氢燃料电池。不过后续有关储能业务的信息很少, 在公司年报中,其将储能业务收入并入了“运维及技改服务”板块。


2023年5月,华锐风电投资建设的武威市凉州区1000MWh/年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PACK工厂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16亿元,采用国内主流的磷酸铁锂电芯产品进行储能电柜生产组装业务,生产锂离子电池储能簇、集装箱等储能产品。


目前,华锐风电已经推出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锂电子超级电容两种储能产品。


华锐风电设计院副院长刘志曾告诉笔者,风电企业发展储能的优势在于可深度挖掘储能与风电的融合空间,利用储能充分提高风电资产的利用率。


此外,在风电强制配储的阶段,储能和风电的客户群体是一致的,风电企业可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并且在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方面,风电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对于公司的储能业务,刘志并未透露太多细节: “华锐风电的储能业务是以其全资子公司锐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产业链中的定位为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目前主要是满足内部需求为主。”


“当下火热的储能市场中掺杂着很多不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来的储能市场在经过洗牌后,留下的必将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华锐未来将发挥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储能系统集成和核心部件方面持续开发新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 刘志判断。


在发力多元化业务的同时,华锐的风电本业也迎来了复苏的曙光。


随着《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发布,酝酿已久的分布式风电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8月16日上午,在陕西省宜川县组织召开宜川县驭风行动竞争性配置测评会议上,华锐风电在30家企业中拔得头筹,成为该县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建设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维护的头号种子。


华锐风电集团神州汇能售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苏丽营近日公开表示:“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在开发建设分散式风电方面进行了布局,在辽宁省海城市进行了分散式风电项目投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开发建设经验。目前,华锐风电正在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



整装上市?




在国外贸易制裁,国内内卷加剧的行业背景下,华锐风电正在悄悄复苏。2021年华锐风电扭亏为盈,实现利润为1879万元,与2020年的负3.4亿元相比,大幅提升。但是公司实现利润主要来源是营业外收入。公司的主营业务仍然亏损,公司盈利基础并不稳定。


数据源:华锐年报


2022年,公司业绩开始复苏,实现19亿营收,同比增长48.20%,扣非净利润1482万,较上年-3662万大幅提升,主营业务收入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8.69亿,较上年的3.69亿同比增长144.22%;2023年营收高达23.38亿,净利润4368万,同比增长102.39%!业绩节节攀升。


数据源:中国可再生能源风能专委会

注:2017年数据缺失


从装机量和市场排名来看,华锐的风电整机业务也有复苏迹象。 2023年新增装机量从最低迷的2.4万千瓦增长至82万千瓦,同比增长173%,在行业排名中稳定成为前十守门员。 但从市占率来看,金风、远景、 运达占去新增装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华锐只有 1 % 和一线厂商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鸿沟


近日,据大庆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华锐风电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大庆)有限公司正在生产一期110万千瓦的风电设备订单,主要机型以6.XMW为主约200台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截至上半年企业已完成5.2亿元的产值。


在陆上大兆瓦风机开发方面,继去年年中华锐风电酒泉基地首台6.25MW风机下线吊装后,公司自主研发的10.x/230陆上风力发电机组今年3月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张北试验基地已成功完成吊装。


但海上风电方面,华锐还落后其他企业。查阅近三年风电吊装容量统计公报,公司新增海上装机容量为0;在各大整机厂推出16、18甚至22兆瓦的超大型风机时,曾经引领大型化方向的华锐并没有参与到这场军备竞赛中来,公司于去年的北京风能展上,仅仅推出了10MW的陆上风机机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