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2024西丽湖论坛的开幕情况,该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未来城市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论坛邀请了众多嘉宾,包括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们都就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发表了观点。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人工智能的价值和潜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育科技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治理以及不同领域AI的利用和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论坛开幕及主题
论坛于11月15日上午开幕,以“人工智能赋能未来城市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关键观点2: 嘉宾发言聚焦人工智能
多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发表观点,强调人工智能的价值和潜力。
关键观点3: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多位嘉宾提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治理
薛澜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及全球共同治理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5: 论坛形式与活动安排
论坛采取“1+29+4”的形式进行,包括开幕式、专业论坛和配套活动,持续一个月。
正文
11月15日上午,2024西丽湖论坛开幕,论坛以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城市与新质生产力”
为主题,面向全球发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新生代人工智能力量崛起,打造全球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风向标”,
助力深圳建设创新之城、梦想之城、未来之城
。
本次论坛开幕式邀请到了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约阿希姆·霍內格、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倪明选等嘉宾。
围绕人工智能、数学、医疗、城市创新发展、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嘉宾们的发言大多提到了“人才”二字
。“大咖们”具体都谈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埃菲·杰曼诺夫:通过计算基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实现AI最大价值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
为大家展现了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数学根基,以及数学教育对于培养未来AI人才的重要价值和突出潜力。
埃菲·杰曼诺夫表示,在底部的计算基础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大数据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我们有这么大的基础之后,再结合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就可以通过AI获得更大的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在发言中表示,材料推动AI的发展,AI和材料应该是互为一体、相互促进的过程。
展望未来,张锦说:“第一我们要
建立国际首个科学智能学院
,做到本硕博全面贯通,培养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要打造‘AI+X’共性的技术平台,促进转化落地。
我们要跟相关机构比如百度、河套等,建立培育产业集群
,跨越实验室到企业的实验鸿沟,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人才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
在开幕式上,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
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协同基础,人才直接作用于科技、教育,科技是创新驱动力,最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另外,薛澜认为,
人工智能对于城市的建设有重要的促进效应,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可能会带来基于技术本身引发的风险、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相关风险,包括无意识和有意识误用、滥用、恶用等方面的风险。
基于这些风险,薛澜说:“未来国际社会在推进人工智能治理时,必须兼顾风险防控和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治理是全球性的公共产品,所以必须得全球共同参与,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防控体系。国际社会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推动人工智能治理能力的建设和AI的应用。”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校长约阿希姆·霍內格
表示,在医疗领域使用AI能获得更多提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疾病、构建不同系统,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患者也可以决定哪位医生来进行治疗。“如果从患者这一侧收集数据,数据量是非常大的,这是单个医生没法分析的,这时候利用AI就可以从数据中获得更大的价值,这在个性化医疗中有重大意义。”
“
AI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一些直觉在AI下可以进行更多分析,我们可以将直觉转化为点子,最终转化成解决方案。”他说。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
在会上说,
科技在变,产业在变,教育不能不变
。“我办这个学校,最后是看能不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产业发展,培养真正有领军创新能力的人才。”
倪明选表示,
AI就是机会
。“我们有机会引导AI技术来促进教育发展,从推动整个教育思维的变革,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跟规模化培养是有机会同时实现的。”
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计算机系教授刘奕群
表示,对于深圳来说,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