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寸邮缘
集邮知识,每日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linkage  ·  剧集周报 | ... ·  21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德总理候选人:寻求英法核保护 ·  昨天  
参考消息  ·  怒了!巴拿马:不与美讨论“谎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方寸邮缘

制作“原地&首日”实寄封的注意事项

方寸邮缘  · 公众号  ·  · 2019-08-17 00:00

正文


一些集邮数十年的老集邮爱好者,不光收藏邮票和首日封,更重视收藏原地首日实寄封。为什么注意收集原地首日实寄封呢?因为原地首日实寄封上既有邮票图案,又有原地邮局在信封左下角印的和邮票图案相呼应的图案,还有原地邮局的邮政日戳,有的首日封的背面还有文字说明。这些都是集邮爱好者学习和研究时求之不得的良好素材。



近日收到上海老友寄来的“同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原地首日封,很是喜欢。可在欣赏的同时,对这枚首日封所存在的缺陷也颇有想法。


这枚原地首日封是运用公函封实寄的,作为一枚自然实寄封,本也无可厚非。但从追求完美的角度来看:

首先是“地址、姓名”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写得很大、很满,导致邮票无法按正常的位置粘贴。

其次是邮票贴在了左下角,既不符合邮政的基本规定,也和人们正常的审美习惯相孛,总给人一种很别扭的感觉。

三是如能加盖上一枚纪念戳,会使这枚首日封锦上添花。





原地封融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并已成为专题、传统、邮政史等邮集中经常采用的素材,因而深受集邮爱好者的推崇。其中首日原地实寄封是原地集邮者的首选,因为其同时兼有“首日、原地、实寄”三种特性,它不仅是一种“完美”的体现,相对于非首日原地实寄封和普通首日实寄封来说,首日原地实寄封的收集难度、研究意义和收藏价值都要大得多。




确定实寄原地是原地实寄封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根据邮票的具体情况,原地封可以按主题制作,也可以按主图制作。


纪念邮票的原地为事件发生地,主要根据整套邮票的标题,如此次2007-13“同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 邮票。





特种邮票的原地则为实体所在地,称为主图原地。主图原地的确定,一般依据邮票主体图案。


邮票上印有具体事件或实体名称的邮票,原地比较好确定。如建设成就邮票原地是具体成就所在地,风光邮票原地为风光所在地,动植物邮票原地为动植物发现地、模式产地或保护区,文物邮票原地为出土地或收藏地,工艺美术邮票原地为作品产地。


另一种,邮票上仅印一个笼统事件,就必须具体分析。内容泛指的邮票无原地,如2006年的《全面取消农业税》。有些邮票难以确定原地或无原地,如欠资邮票。





原地确定之后,便是邮品邮政特性的问题了。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一是邮资,原地封贴票应尽量符合现行的邮资标准。主题封可以贴全套票,主图封须按图贴票,一般一封一票。

二是邮戳,原地封通常是在邮票首发日制作,销戳方式与一般首日封无异,即以纪念邮戳销票,邮政日戳盖于封上;若贴票多于两枚以上,可使用纪念邮戳和日戳分别销票。

三是邮政业务,通过不同面值邮票的贴用和拼贴(同主题或同主图邮票不够用时,应以普通邮票拼贴),并按规定加贴或加盖相关标签和戳记,表现不同的邮政业务种类,这是原地封最具魅力的亮点。

四是实寄过程,完美的原地封必须经过实寄,销印品不具备邮政意义。





追求邮品的艺术特性是原地首日封制作不可或缺的。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载体选择,原地封崇尚自然,以自制为上,可首选自然存在、关联程度高的公函封,也可使用质地较好的普通封;一些印制精美、具备邮政特性的官制封,也很受欢迎。

二是文字书写,宜手写,使用字迹能长久保存的书写笔;尽量不用贴名址标签的方式,不用圆珠笔;文字要工整,排列均衡,注意预留销戳和贴相关签条的位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