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选自新商业进化论(ID:techxin),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今年3.15,未“中奖”的美妆业在短暂庆幸后,随即被推入舆论漩涡。一则有关美妆“打假报告”的假新闻,引发舆论关注。
在清一色的吐槽中,国产美妆“假货多”的形象,也印证了美妆业利润高、门槛低的尴尬。
而在利益背后,除了苦心经营者也有暗流涌动。尤其在不见光的地方,利益吸食者炮制游戏规则,遗祸无穷,而“黑锅”则甩给了行业。
文/大童 代锡海
1、暗处吸食暴利
不久前,国产化妆品品牌三草两木因传言签约陈伟霆作新代言人,遭其粉丝攻击,并被痛斥为“三无微商产品”。
虽然无辜躺枪,大众的敏感认知却被撩拨,在他们眼里,微商渠道的商品属三无产品,假货多,正品少。
这种傲慢与偏见,在微商淹没朋友圈的时候,就已形成。而微商有假货,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假货已经堆积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分设在美妆行业多个渠道,畅通无阻。
“进入化妆品行业三年,呆久了,自然也就看到很多黑幕。”某微商无奈地表示,有厂家要和她合作“高仿品”。而这高仿品,其实就是假货。
造假商则劝导:“我们厂里的货是高仿,甚至精仿,跟行货没区别。你不用担心不好的影响,功效都一样。”
“你以为你清高,不卖假货。大家都在忙着赚大钱,普通人根本分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换了是你,也分不出真假,最后还是拒绝了。”但大多数人微商面对诱惑时,根本无力抵抗。
高仿假货肉眼难以分辨,如果不是和真货对比,简直真假难辨。
上述微商人员透露,在网店上,商家们不断通过展示授权书、降低退换货门槛的方式证明自己,并利用虚假刷单等提高店铺信誉度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造假公司更厉害的一点是,防伪标也可以仿制,防伪电话也是提前预设好的。只要你打电话,客服人员一定会告诉你这是真货,你就掉圈套里面了”。虽然都是套路,却令人防不胜防。
2、假的多了便成真
微商是美妆乃至所有行业行销的重要管道。在电商社交化趋势下,唐三彩近日正式启动微商项目,而云南白药、立白等著名品牌也在微商的路上。
三无产品在微商的泛滥,严重污染了这个通道。而在更早的电商平台,假货同样甚嚣尘上。
“还记得某平台9.9元的韩国猪皮面膜吗?还包邮。扣除包装费、快递费能剩多少?但是,卖家依然会赚。”资深电商运营王爱丽称,只要把量走上去就有的赚。
《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数据显示,网络销售的化妆品有两成为假冒产品。
2017年以来,广州、南宁、台州等地警方打掉多个化妆品涉假点,仿冒日用品数千箱,涉及数额几十亿级。化妆品制假“黑蝙蝠”队伍,已经繁衍出“假货生产商、包材提供商、渠道批发商”等支脉。
而在台州8.27亿级假货案中,仿冒的有迪奥、兰蔻、香奈儿等100多款产品。这些假货的网络售价大约是正品的5折至7折,而成本只要几元。
“韩妆代购”也成为另一个卖假噱头。“像HERA气垫BB,淘宝几万的销量,数据怎么刷上来的?”淘宝C店店主张洪曦表示,正品约200多元,而淘宝只卖98元还包邮。
“就是有人信,看看评论,很多人表示好用,正品,而且这么便宜。”她表示很无奈,精美的包装让假货看起来就是正品。
“有人发现是仿制品,觉得无所谓”在张洪曦看来,便宜货只要不是很差的体验,顾客似乎都能接受。
这种无知与“大度”,让制假者和不良卖家嚣张跋扈。
黑蝙蝠队伍的逐步扩编,已经对正规军造成了困扰。它们躲在暗处吸食暴利,谁能肯定美业寒冬的到来,不是受黑蝙蝠影响呢?
3、屌丝形象作祟
除了“黑色产业链”的冲击,国货自身的问题,也拉低国产正品的美誉度。
笔者做了一份《你为什么不喜欢国产化妆品》的调查,反馈如下:
“不精致,感觉很粗糙”
“负面消息太多了”
“效果好就会买,我不考虑国家。国产的没什么技术含量,功能差,添加素太多”
“便宜无好货呗”
“品牌没有做起来,化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
“没有国际范儿和热门爆款,显得比较low”
……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品质不高,成为国货的最大掣肘。廉价低端的标签,与30多年的中国化妆品历史显得格格不入。
据了解,国产与进口品牌在研发投入不足、市场氛围等诸多环节存在着差距,国产化妆品在功效性、安全性、服务体验上都远逊于外国大牌,加上国人对洋货较为执着的追捧,进口品牌往往成为首选。
上海家化前任技术总监李慧良曾含蓄的表示:“中国本土美妆品牌较之以往有了长足进步,但从专业角度看,本土美妆品牌在科研架构的完善性和系统性上仍需努力。”
这种“屌丝”印象,不仅给了黑蝙蝠们鱼目混珠的可能,也间接导致了美妆蛋糕被国外入侵者分食。
4、工匠精神回归
先天不足,就需要后发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