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硕士博士读书会
河流的哀伤,是文明的隐喻。一切改变,从阅读河殇文化开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吴小晖和他的安邦帝国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霸占美丽保姆后,残忍杀害自己的妻儿,气得毛 ... ·  3 天前  
老马那些事  ·  出版界奇书!668个历史人物,2282个小故 ... ·  2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1985年,法国人跑到宁夏第一大城市,拍到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硕士博士读书会

“爱占便宜”的中国式聪明,其实是价值观的混乱

硕士博士读书会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23 20:43

正文


作者:庄佩璋



1


我们台湾有个女孩子杨蕙如,从昆士兰大学念了企管硕士回来,一夜爆红——因为她就靠坐在家里刷信用卡,两个月赚了百万新台币,这样的“理财神话”一下子风靡全台湾,在网络上人人都把杨蕙如膜拜成“卡神”。


“卡神”靠什么赚钱呢?


套路很简单:办一张银行信用卡,获得刷卡消费红利点数(就是大陆的“消费积分”)八倍的优惠,然后在购物电视台用信用卡购买了六百万元新台币的礼券,转卖给亲友后让亲友在网上拍卖,自己再从网上刷卡买回。这样她的“消费积分”迅速累积到八百万点。她用这些点数兑换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机票,以半价在网上出售,短短两个月内就赚了上百万元新台币。


看起来,杨蕙如与信用卡公司的斗智大胜,真是叫人钦佩不已,据说后来她开了一家网络顾问公司,并频频上媒体打知名度。


后起的仿效者层出不穷,最近听说山东济南一家公司“能量国际文化传播”办起了“你就是卡神”金融培训班,数十人怀揣着“小额换大额”的致富梦,热血沸腾地加入其中。半年过去了,大额信用卡没有等到,他们却纷纷陷入银行追账、信用扫地的绝境。


在我看来,只有一个是非不分、道德低落的社会,才会把“杨蕙如式理财”,视为英雄之举。



2


在美国,你去商店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还钱。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湾人和更多的大陆人)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退钱。


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


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众多的别人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了。


从卡神,我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许多股友在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一家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


今天你会钻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了。



3


十年前,我带年仅三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


亲戚拿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人。”


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退货。店员一声不吭,钱全数奉还。


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借’东西。有些大陆人甚至连电视都‘借’哩!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第二年,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台湾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


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没那么严重啦!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多。”他说。


“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


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


没想到他没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我把户籍迁过去再买车就可以了。但是,我实际上就住东京,没停车位却买车,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开车上班,我怎么面对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会这样做。”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漏洞的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也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整个社会是在“怀疑”的基础上运作。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



4


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没有验票机。


当场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确认乘客有没有买票?那这样地铁不就铁定亏钱嘛?这是我们的习惯想法,总是想要替自以为的小聪明或贪小便宜寻求应对之道。


对于意大利人而言,我们会问这种问题才奇怪。搭车为啥不买票?乘车怎么可 以不买票呢?两方想法当下有了差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